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感情的直接产物.《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因此,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而感情伴随着人类的始终,人类是永远不会同诗歌告别的.如雪莱所说,“人是诗的动物,自有人类便有诗”:(《为诗辩护》),苏舜钦所说,“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人怀欢愉悲郁之气,必舒于言”(《石曼卿诗集序》)不但诗人们需要用诗歌来舒“欢愉悲郁”之气,读者们也都需要从诗歌中寻求思想感情的共鸣.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也正道出了这个意思.“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 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感情才使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经》流传至今.一个女子思念情人,优心忡忡.及至与情人相会而得到满足.幸福和喜悦的感情使她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研究者不应不假思索地把新诗诞生期诗人们生气勃勃的尝试当成某个诗派的现成理论或标签来看待。从今天的眼光看 ,闻一多的历史贡献在于对节奏的敏感和洞见 ,他当年推重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诗形 ,的确成了最常见的基本诗形。闻一多坚持的有诗意的形式才是诗的形式的观点对今天的诗歌研究者也应富有教益。令人信服的分析 ,从来不可能来自表面上形式谨严的平庸之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章史 ,实乃发轫于公文之作。倘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加以审视 ,入“文”以观“化” ,出“文”而入“化” ,可以发现中国公文蕴含着诸多社会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妙趣横生的文化信息 ,并在汉字文化学中孕育、更迭而昂然成为文章之大者 !  相似文献   

4.
苏轼“以议论为诗”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诗经》是其重要的里程碑。入唐后杜甫拉开“以议论为诗”的序幕,韩愈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之功,至宋代苏轼则最终确立了这种艺术形式。苏轼“以议论为诗”,大致有纯议论式与议论意象融合式,具体分为咏物时含“理”、借形象发议论、议论“带情韵以行”三种情况。苏轼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也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开拓了宋诗新体制,尽管成就中有缺陷,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发展了宋诗新体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冲脉是奇经之一。“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素问·骨空论》),“其上者出于颃颡,……其下者注足少阴之大络,……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灵枢·逆顺肥瘦》)。冲脉通过经络与心、肾、脾、胃相络属。冲脉秉先天肾气...  相似文献   

6.
“正变论”是郑玄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正变”论诗、乐,在文艺思想发展中产生极大影响。他推崇诗之“正”,乐之“正”、事之“正”,力图引导政治、文学艺术、法度建设入于自己理想之“正”。  相似文献   

7.
理想与幻灭──李白人生悲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星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无疑是最为眩耀夺目的星群中一颗璀灿的恒星。他以其杰出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成就和卓然不鲜的独特人格成为后世景仰的一代宗匠而名标青史。这是李白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是李白一生的辉煌业绩之所在。然而就李白自身而言,做一个优秀的诗人并不是李白的人生追求和最高理想。“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既是诗人以诗文于谒遭受挫折后的牢骚,更是诗人对现实深刻反思后的清醒认识。更何况,在号称“诗的国度”的中国古代,本来就没有什么“职业的诗人”。做诗,既不是一种职业的选择,也…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是集音乐、体操、舞蹈、迪斯科等于一体的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也是以音乐作“诗”、身体作“画”的一项美的运动。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和行动的信息,它以优美的旋律影响着人们的动作和表现力。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音乐伴奏的好与差,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屏罗氏是云南历史上一个显赫的文学世家,以罗凤彩、罗元琦、罗庆恩、罗觐恩为代表,奕世克昌,“振扬文字,于南中称最”。罗凤彩清操皎如,诗古文超迈卓朗。罗元琦“语语温柔敦厚,粹然有德之言”。罗庆恩被钱南园称为“伟丈夫”,诗风稳成。罗觐恩“名满人间世,心空物外缘”。他们的诗各具风采,而忠诚、孝悌、恭谨为其思想底色,多温润可爱。罗氏文学家族之形成,得益于石屏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文献名邦的文化积淀、科举制度的推动和追求精神高洁、诗书传家的家风。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领导者,具有两个主要职能:一是决策,二是用人。 领导工作的成败得失,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怎样用人,而怎样用人,又决定于遵循怎样的用人之道。我认为,现代领导者的用人之道,应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秉尊贤爱才之德——这是领导者用人之道的基础。 小平同志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和人才,  相似文献   

12.
黎民:即众民。《诗·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郑玄笺:“黎,众也”.百姓:郑玄笺:“百姓,百官族姓也”,指对贵族的总称。战国后百姓用为平民的通称。《墨子·辞过》:“当今之王,……必厚作敛于百姓……。”  相似文献   

13.
诗歌欣赏─—怀古诗杨志才吟咏古迹、古事的诗,通常称为“怀古诗”。怀,在这里是追思往昔的意思。诗人在前朝都城、帝王旧墟、名胜古迹之前,登临纵目,由眼前所见景物,追思往昔,畅然发思古之幽情,而将感触写进诗里,便成为“怀古诗”。“怀古诗”大多取古代一地一事...  相似文献   

14.
赠答诗是一种很重要的诗体。自它产生之日起,后世文人鲜有不作赠答诗者。赠答诗的发展由“赠言”发轫,经过不关个人性情的赋诗阶段,后由无“赠答”之名到以“赠答”名篇,由礼尚往来的应酬对答到抒写个人性情,表现人际的真情往来,再到两汉文坛出现完整的赠答诗以及千古传唱的优秀作品,本文为赠答诗描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浅谈私人侦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 ,“私人侦探”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社会各界对于“私人侦探”存在的合法性 ,合理性及必要性等问题也多有争论。近些年 ,社会对“私人侦探”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 ,但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私人侦探”的问题仍缺乏明确的规定。“私人侦探”究竟合法性如何 ?在现实生活中有无存在的必要 ?本文就此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佑局脱口成诗,被誉为当今岭南奇才。据说,他第一次拜见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时,文老说:“人家说你是曹植、李白、我不服,现在以我为题马上作诗一首。”佑局仅迈一步,诗从口而出,“手摇扇子风徐来,指动胡鬓未曾衰,凌云壮志今犹在,不悔当年作书呆。”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学人之所以逐渐做到了“学术的自觉和自律”,其直接原因有二:其一即传统儒者的政治主体在历史摧折中已不堪负重,因而在他们身上早期就潜伏的出世之想,迅速地成为现实中最重要的生命需要;其二则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和分配体制在现代中国的巨大转型,不仅彻底扫荡了古代隐士们可以暂避风头的一切山中林泉,而且同时也直接摧毁了旧日世家残存的故居旧巢。如果说在学术研究中钱氏的“后死之悲”与“年命之嗟”相对不易明见,那么在作为其“学之别体”的旧体诗作中,这些思想情感则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构成了他诗篇中最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文为诗”始自杜甫,韩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诗歌创作手法,而晚唐杜牧学习杜甫、韩愈,其诗中的“以文为诗”现象很明显,有句式参差;改变句律,打破诗歌句式的常规节奏,使其如散文那样流动自如;化偶句为单句,故避属对;以虚词入句;不顾声律;诗长如散文;诗题长如散曳序长如散文等八种表现形态。杜牧的“以文为诗”直接影响了宋人,成为宋诗的一个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现实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垮台而在中国继续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中国尽管走了许多弯路,但总体上看还是立足于本国实际,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本本,与以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右倾思想作斗争并战而胜之,最终形成了并继续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断进行实践。具体而论,其  相似文献   

20.
万事万物之运行皆有其规律,人之行为亦不例外。行为惯性为人之行为的客观规律。从形式上讲,人之行为倾向于有序化;从理性上讲,人之行为倾向于增加福利。司法审判以“公正”为最高价值取向和实现目标。法官是理性的化身,陪审团是经验的代表,司法独立和审判公开原则源自于行为惯性规律的客观要求。成文法、判例和习惯均为行为惯性规律的客观反映。法官适用法律时应遵循“法不溯及既往”,“遵循先例”,“法无明文规定时依习惯裁判民事纠纷”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