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我国集中于亚非地区以资源获取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发达国家和二、三产业的占比迅速增长。金融危机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提供重要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基础上,我国以货币互换为契机,积极推进金融业对外扩展,具有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并行的能力,这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不同之处。着眼未来,我国须加快国际金融网络建设,重点以产业链为依托,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相比较而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发展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对我国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需完善境外投资法规,规范管理体制;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体系建设;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布局;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导向。  相似文献   

3.
发展我国对外投资,应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开发型产业为基础,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扩展的对外投资产业策略,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对外投资主体策略,以及以巩固和扩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为基本取向,加快发展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为主导方向的对外投资区位策略,并从多角度多层面阐述了上述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5-2005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外国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内容。自九十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六年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中的平均比重约为74%,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形式。一九九三年以来,我国已连续数年成为世界第二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一九九七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453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引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别对东道国经济体的影响,特别是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尽管对于发展中东道国而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比来自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有优势,但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发达国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高.  相似文献   

7.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从20年的统计数据(1979—1999年底,我国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协议投资金额为69.5亿美元)看,我国对外投资还处在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的起步阶段。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不仅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低(1997年仅占0.58%),而且,对外投资占国内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也很低(1997年世界平均值为5.5%,发展中国家为3.3%,而中国仅为0.9%)。显然,这种状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是不相称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但是,我国毕竟是对外投资的后…  相似文献   

8.
在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投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沙特的对外投资主要是随着石油收入的迅速增长而出现的,因而它极大地依赖于石油价格和石油收入的波动。由于沙特本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沙特的对外投资也呈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总的来讲,多年的对外投资对沙特的国内经济建设是颇有裨益的;但由于沙特在进行对外投资时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使得对外投资的效果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而,实现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合理化,依旧是沙特的重要经济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收支状况的好转,其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它作为韩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是韩国的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因此了解韩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吸收其投资将大有裨益。一、对外投资发展阶段及现状从韩国各年度对外投资变化情况看,整个对外投资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68—1979年,是韩国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韩国对外投资的历史不长,虽以1959年大韩重石矿业公司的不动产投资为开端,但真正揭开韩国对外投资序幕的,则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已有文献综述主要对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模型、机制建立、国际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而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方法与风险防范制定出发点等方面缺少总结与评析。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方法与防范措施的运行效率有限,进一步探索高效的风险预警方法、构建风险预警与防范信息管理平台,借助平台识别关键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对外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外文化经济中的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投资等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促进我国对外文化经济的发展,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发力,搭建多形式的文化交流平台;二要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主,促进文化企业走出去;三要加大资金支持,促进中外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日益趋同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对外贸易与FDI流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上是相关的,但其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我国贸易投资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吸引了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来我国进行大规模投资。21世纪初期,外资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的地位。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多种因素实现的,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一、产业关联效应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促进了投资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动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西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影响,我国的理论界和企业界对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严重制约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为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健康地发展,必须探讨适合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批判地吸收当代西方国家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必须从宏、微观角度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OFDI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受到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制度环境及产业基础的正向影响,而与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劳动人口结构、我国与东道国贸易的紧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动机与传统国际投资理论中的边际产业转移有所不同,投资目标更加多元化,更多地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从而也更有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鹏程  仲鑫 《理论前沿》2009,(10):18-20
中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规模较小、近年增速较快、产业结构低层化和区位选择结构过分集中等特点,呈现以上特点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资本流入流出状况、企业产品和生产技术含量、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未来有望以较快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7.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复杂影响。分析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可降低直接投资风险,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2007年与2009年的国际贸易数据比较,我们从多个受影响的经济变量中分析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母国措施近来颇受国际社会关注。母国措施的种类有信息支持、经济支援、投资保险、税务措施以及技术转让等。母国措施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它既可能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产生阻碍作用或者损害东道国的利益。各国在继续实施一些优质母国措施的基础上.应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在国际条约中强化约束母国的措施以增进母国措施的有效性。中国在母国措施领域存在信息提供不全面、缺乏对中小企业财政支持以及技术转让渠道不畅等诸多不足.须进行改进以适应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对东盟而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逐年递增,中国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日益加大,而成立自由贸易区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促进东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东盟希望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而进行分工与协作,进而避免在对外出口与吸引外资方面的直接竞争。  相似文献   

20.
招商引资与有效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的逐利性和流动性使得投资行为在地区间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政府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效能对于吸引投资有决定性作用。熵定律作用使行政系统内的无序状态首先在部门之间产生,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效率。提高行政执法有效性的关键是形成执法链。要保持行政组织具有活力,必须不断地用制度创新来打破组织内逐步趋于平衡的无序状态。制造出组织内新的秩序即差异,增大负熵值而减少正熵值,用制度创新克服行政效率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