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过一年多的小范围试点后,湖南长沙将全面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在不久前召开的长沙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一份《关于加强对县(处)级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下发,其中要求“一把手”应及时报告本人婚姻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孙瑞灼 《党课》2010,(3):127-127
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深圳市委市政府规定,凡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裸体官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这一规定体现了对“裸官”的应有警惕和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值得称赞。但笔者认为,在不让“裸官”担任“一把手”的基础上,不妨让“裸官”的财产也“裸”出来。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2014,(7):6-6
前不久,淮安市纪委出台《关于加强市直单位五项重点权力监督制约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五项权力》)。规定:市直单位“一把手”不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等五项重点权力,这些权力由副职分管,“一把手”监管。《五项权力》规定,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0,(2):48-48
配偶和子女非因工作需要在国(境)外定居或者加入外国国籍、取得永久居留权的“裸体官员”,不得担任党政“一把手”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目前,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两规”),以规范对各级领导干部用权、用钱、用人的监督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视野     
[短波] 杭州限制“一把手”权力据《南方日报》报道,近日出台的《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规定(试行)》,对党政“一把手”的“人权、财权、事权”都作出了限制。在事权上,明确人财事由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七项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地监督“一把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后,对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是,“一把手”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吗?如何才能有效监督“一把手”?一、有效监督“一把手”必须从问题的原因入手“一把手”出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至少可以从制度规则、人的思想动机、经济发展的状况甚至文化等方面找到。这里,仅从“一把手”和非“一把手”两个群体之间比较的角度来探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把手”腐败的发生率要显著地高于非“一把手”?主要就是权力配置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建信息     
《先锋队》2005,(11)
晋城市着力完善“一把手”监督机制近年来,晋城市从三个方面不断加强对“一把手”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一是在监督“一把手”选人用人方面,制定了选任干部百分制考核办法。将《干部任用条例》的原则、要求、规定和程序细化成每一子项考核目标,并科学设定了分值,变定性监督为定量监督。二是在监督“一把手”贯彻民主集中制、科学民主决策方面,制定了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规则。三是在监督“一把手”经济活动方面,创新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变单一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抓好年度经济…  相似文献   

8.
泸州市龙马潭区出台《党政“一把手”廉政教育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对“一把手”廉政教育实行量化积分管理。  相似文献   

9.
明达 《先锋队》2010,(2):59-59
深圳市委市政府不久前颁布了《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以下称《监督规定》),《监督规定》中不少提法在深圳都是首次提出,如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裸体官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等。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关键。为什么《条例》要强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呢?是因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处于决策的核心地位,责任大、权力大,其一言一行也事关重大。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但监督只是“治标”,还不能解决“治本”的问题,或者对“一把手”来说,接受监督只是一种被动行为,而不是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加之“一把手”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监督机制有不完善的原因,要使“一把手”能正确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光靠监督…  相似文献   

11.
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历来是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长宁县在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以来,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了一套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权暂行办法》为核心,以“三票制”、“旁听制”、“提名制”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制度体系,使“一把手”用人行为不再神秘,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2.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学习贯彻《条例》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党内监督的重点,紧紧抓住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一主要对象,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按照《条例》规定的七项重点内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各级“一把手”在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处于领导地位,在领导班子中居于核心位置,手中掌握着人、财、物以及重大事项决策的关键而重要的权力。在贯彻落实《条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把党章党规中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把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是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4.11《党建》杂志从今年第一期起,开展了“怎样监督‘一把手’”问题讨论,每一篇讨论文章我都读过多遍,并联系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的感觉是: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监督“一把手”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切中时弊的、操作性强的、富有新意的意见。这些好的意见对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都将会起到很好的参考、借鉴和推动作用。但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监督的问题只是工程的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如何自觉接受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挚友热线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监督存在“三难”。 一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难以到位。现行干部制度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还存在真空,在某些方面,一把手权力之大,是现行制度约束不了的。《条例》对一把手的约束也难  相似文献   

16.
隋万斌 《新长征》2007,(3):44-45
随着我省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的深人,多数乡镇实行了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肩挑”,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合一”。“一肩挑”后,乡镇一把手权力相对集中,如何监督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已刻不容缓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7.
图片报道     
《先锋队》2014,(3):28-29
不久前,闻喜县就落实和完成2014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同该县13个乡(镇)、县直113个单位(部门)一把手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图为闻喜县县委书记张汪尤(前右)同部门“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书》。  相似文献   

18.
党政“一把手”所处岗位、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党政“一把手”加强监督的重要性。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存在着诸多问题。加强“一把手”监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察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受到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赞扬,也被广大人民群众寄予厚望。《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把手”。这个规定是基于现实的正确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事实上,“一把手”成为监督的重点对象,不仅由于其往往拥有规避或突破各种约束的权力,而且因为其一旦“犯事”,产生的消极后果绝非一般人所能。去年年底被判处死刑、今年2月被执行死刑的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就是典型一例。王怀忠犯罪,暴露了制约与监督“一把手”现…  相似文献   

20.
白淑凡 《奋斗》2005,(7):25-25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的建设走上了法规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并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建立健全对党政“一把手”监督机制,既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约束各级主要负责人正确运用手中权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