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克林顿对南亚三国的访问,提升了美印关系,加强了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合作,并逼迫巴基斯坦军政府还政于民。以克林顿南亚之行为起点,美国南亚政策也从“平衡外交”调整为“重印轻巴”,通过提升美印关系;开展战略对话,拉拢印度,以期借重印度实现美在南亚和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将南亚纳入其全球战略框架。一、历史回顾美国南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主要是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受美苏在南亚地区角逐的影响和制约,按不同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冷战时期,“拉巴抑印”。这一时期,东西方冷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斗争。在南亚,苏联…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治下的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仍将是“大中东”。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协议方面作出规划,以解决美国在伊拉克长期利益和军事存在;可能与伊拉克进行谈判.但难度很大;中东和平进程有可能取得进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将成为美国的反恐重点地区;中国因素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决定南亚和平与冲突的首先是该区域内的两个主要国家,即印度和巴基斯坦,其次是区域外的两个大国,即美国和前苏联,区域内的其他小国,即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不丹等,仅起着极其次要的作用。直至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因其在全球的地位,一直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长期处于政治动荡和经济困境中的南亚地区。从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美国南亚政策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敌对国家的竞争要求。直到80年代,美国南亚政策的实施结果,是使该地区成为冷战政治的竞技场,最终形成了美巴轴心和苏印轴心。美国在南亚…  相似文献   

4.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南亚政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奥巴马大选胜出和入主白宫,美国的南亚政策和美印关系的发展走向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普遍关心的问题包括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奥巴马政府扩大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反恐行动、美印战略关系前景、美国对印巴关系的影响,以及美国对印美民用核合作、克什米尔争端的具体政策选择。本文试探讨奥巴马政府的南亚政策、反恐战略、美印关系走向及可能对该地区局势产生的外交与安全效应。  相似文献   

5.
布什总统3月初对南亚的访问是美国推行南亚新战略的重要一步。印度对美国遏制日益崛起的中国有重要借重价值,而巴基斯坦是美国关键的“反恐伙伴国”之一。布什总统希望借助此访,巩固与印巴关系,将他们纳入美的全球战略轨道。出于各自国家利益考量,印巴均有必要与美保持友好关系,但又都对美心存疑虑。由于巴基斯坦的宗教等因素,印度渴望成为独立富强大国的原因,两国都不会亦步亦趋地跟随美国。所以,美国的新南亚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南亚外交与克什米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克什米尔问题一直困扰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随着印巴两国矛盾尖锐以及双方均已实际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问题从根本上威胁到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中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调整的中国南亚政策的重要体现,始终反映了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两国的战略关系变化,同时也与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相关。近年来的印巴和平进程、中印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及美国等其他大国对南亚战略影响的加深,均对中国南亚政策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11日至12日,由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和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巴关系六十年:历史、趋势与措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伊斯兰堡隆重召开。来自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白沙瓦大学、国际伊斯兰大学、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奥巴马政府推出“阿巴新战略”,试图通过“阿巴并重”、“军民共进”、“打谈结合”等多重手段力推阿富汗安全形势好转。但新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不仅阿富汗局势未见明显好转,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亦日益恶化。南亚整体呈现暴恐势力“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交织乱象,加之地区国家地缘政治博弈激化,南亚近期仍将面临巨大反恐压力。  相似文献   

9.
郭穗彦 《东南亚》2009,(2):89-90
2009年5月25日,“地区形势发展与中巴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这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Islamabad)“三所合作研讨机制”下的第3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利德·拉赫曼教授(Khalid Rahman)、学者阿曼·乌拉·汗(Aman UHah Khan)和穆罕默德·萨利姆·扎法尔(Mohammad Saleem Zafar)以及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费萨尔·拉赫曼(Fazal ur Rahman);  相似文献   

10.
“地区形势发展与中巴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与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和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承办的“地区形势发展与中巴关系”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5月26、27日在四川大学召开。有主办方及来自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政协、四川省贸促会、四川省国际友好联络会、四川国际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陆南亚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等20个单位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次会议是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与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后加入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几方合作办会的延续。几方此前于2005年在伊斯兰堡、2006年在成都、2007年在伊斯兰堡、2008年在昆明已连续召开了四次有关中巴关系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冷战的结束,东西方对抗的消失打破了长期存在于南亚地区的巴美和印苏对抗的战略格局。苏联的解体和苏军撤出阿富汗使巴基斯坦失去了它在美国西亚战略中的地缘政治优势。美国开始调整它的南亚政策,在加快步伐改善与印度关系的同时拉开与巴基斯坦的距离,使巴长期借助美国抗衡地区大国印度以及遏制印度在南亚称雄的外交政策受到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民选的巴基斯坦谢里夫政府在力求稳定国内局势、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务实地调整对外  相似文献   

12.
20 0 5年 2月 2 3- 2 5日巴基斯坦政策研究中心 (IPS)和中国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ISAS)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巴基斯坦政策研究中心 (IPS)和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 2月 2 5日 )联合举行了题为“演变中的南亚政治、经济形势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作用”的两场研讨会 ,来自巴基斯坦、中国、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和法国的约 4 0多位学者、巴基斯坦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参加了在伊斯兰堡举行的研讨会 ;在白沙瓦大学举行的研讨会则有白沙瓦大学副校长、专家、教授和大学生约 30 0人参加。来自中国的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文富…  相似文献   

13.
4月的春城春风和煦,鲜花吐艳,在这大好的季节里,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云南省南亚学会、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新形势下中巴经贸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4月15日在昆明召开。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作为印太地区的节点国家,却难以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是一个在印太体系中缺乏存在感的国家。但巴基斯坦也有着对“印太战略”的独特看法和主张。一方面,巴基斯坦对美国将印度塑造为印太地区“净安全提供者”的行为感到极为不满,将印度的这一身份转变视为一种迫切的现实威胁;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也希望在美国“印太战略”中寻求一定的角色担当,充当“调解人”身份以期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同时巴基斯坦也试图借美国的“印太战略”来提升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借此摆脱来自印度的战略孤立。面对美国借“印太战略”在印太地区持续的势力扩张,未来中国可在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基础上扩大区域多边关系的接触,同时借助双方现有的技术、地缘等资源优势以加强互补,化解对美依赖的风险。通过打造中巴更加完善的双边和区域治理安排,不断增强对地区安全与发展的形塑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13,(6):31-36,126-133
今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撰文批评美国对外政策的“美国例外论”,引发美国官方及媒体专栏作家的反弹。长期以来,推行霸权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基本对外政策,其思想基础就是“美国例外论”。“美国例外论”思想早在美国建国时就产生并指导美国对外扩张的“天命论”思想,为美国对外推行帝国一霸权主义政策辩护。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大,更加无视一切国际法,接连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或滥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扩大动武范围,或抛开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单边主义行动,或打着民主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奥巴马更是肆无忌惮地利用现代技术监控各国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情况,在反恐中不顾主权国家的反对杀害无辜平民,把美国自己制造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转嫁其他国家,等等。美国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例外论”,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印度在南亚的地缘位置和综合国力远胜于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在冷战时期选择与美国联盟与印度对抗,印度与原苏联结盟,印巴对抗成为美苏争霸在南亚的表现形式,巴美、印苏两组力量的较量决定了印巴对抗与冲突的性质和前景。冷战结束后,印巴对抗发生了明显不利于巴基斯坦的变化,但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再次使两国在核对抗上达到大致平衡,因而略显倾斜的南亚总体战略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印度“亚太化”和美国对印巴定位变化促使印巴对抗逐渐超出南亚地缘范围,是印巴对抗成为亚太主要安全关注议题之一的内外力量。  相似文献   

17.
冷战的结束给南亚地区局势造成了很大影响,南亚战略态势由“美苏对抗,印巴交恶”向有利于印的不平衡方向转变。印度迅速靠近美国,两国关系得到较大改善,前景看好;巴基斯坦则由于“前线国家”地位的丧失,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下降,巴美关系降温,从而使巴外交陷入困境。为此,巴基斯坦抓住世界格局转变之际出现的千载良机,积极参与中亚争夺战,试图拓展外交空间、抗衡印美合作,同时捞取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8.
4月26日,由美国非政府组织政策态度中心(Center on Policy Attitudes)及马里兰大学的国际和安全研究中心(CISSM)联合主办的国际政策态度项目((PIPA)发表了一份题为“穆斯林公众对美国政策、袭击民众及基地组织的看法”的民意调查报告。该报告对摩洛哥、埃及、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四国的城乡穆斯林进行了家访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穆斯林对美国及其对外政策持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9.
3月19~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完成了南亚之行,访问了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其间,对印度做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访问了5座城市,是继吉米·卡特总统1978年访问印度后22年来第一位对印度作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也是美国总统有史以来对该国为期最长的访问,意义非同寻常。克林顿南亚之行是冷战后美国为完成对其南亚政策的调整所实施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美对南亚政策的调整己基本完成。美印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起伏后,在曲折中保持了向前发展的趋势,两国关系终于步人正轨。一、克林顿南亚之行力促美印关系提升的背景美国在新世纪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谈南亚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斯蒂芬·菲利普·科恩系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南亚安全和印度问题的专家,曾38次出访南亚各国,写过《南亚安全》、《印度陆军》、《巴基斯坦陆军》、《印度:新兴的大国》等专著和大量研究文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美国的南亚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今年7月底,科恩教授应邀访问中国。在成都期间,笔者与科恩先生多次探讨过南亚有关问题,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