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武帝经略西南夷,使用了两个得力干将,都授以中郎将的职务,一个是唐蒙,另一个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以辞赋名噪千古;弹一曲“凤求凰”诱使卓文君私奔的故事也很有名。京戏《卓文君》有一段文君唱词:“他那里有意来挑逗,琴心委婉把凰求。只见他卓越英姿超群秀,似这样磊落才华何处求。思悠悠,我想幽幽,低头无语我自思谋。不顾一切违父命,男欢女悦两相投。”你看,司马相如让卓王孙新寡之女卓文君着迷到何等程度!其实,司马相如不仅会做辞赋,讨美人喜欢,他更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在唐蒙略通夜郎的时候,存在两方面相反的态度。史载因为  相似文献   

2.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古往今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酒的故事不知为多少古籍记载和传唱,这也是文君酒的历史渊源。文君酒母公司——酩悦轩尼诗接手文君酒后从保护环境开始,到目前为止,文君酒的所有制作过程尤其是做酒曲过程完全是按照古老方式。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2,(12):54-54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古往今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酒的故事不知为多少古籍记载和传唱,这也是文君酒的历史渊源。文君酒母公司——酩悦轩尼诗接手文君酒后从保护环境开始,到目前为止,文君酒的所有制作过程尤其是做酒曲过程完全是按照古老方式。  相似文献   

4.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故事广为人知,但他同时还是汉武帝时期成就最高的辞赋作家.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年好读书,学击剑. 父亲给他起名叫"犬子".长大后,仰慕战国时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更名司马相如.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来免官,做梁孝王门客,与邹阳(著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枚乘(著有《七发》传世)同游,著《子虚赋》.  相似文献   

5.
中外博览     
“溯源经济“经济”一词出自古汉语。早在《晋书》中就有“识局经济”的提法了。古汉语中的“经”是“治理”的意思;“济”,是“救助”的意思。“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管理人民,与现今说的“经济”不是一回事。有一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说的是西汉有两个人写文章最有名,即司马相如和司马迁;而三国时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则是“经济之才”,即治国安邦的宰相之才。无独有偶,古希腊学者色诺芬写了一部书叫《经济论》,在西方首先提出“经济”一词,不过其含义是“家庭管理”。19世…  相似文献   

6.
张岱年先生的“天人新学”中的根源意识,既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又不是生成论意义上的,他所谓“天人本至”的“本”,只是“统一”和“包含”,他又将之化约为“物质”和“气”,认为是客观世界中的“最基本”存在。张岱年先生的“天人新学”包括:非本体主义的“本”和线形过程,人同自然的双重关系,“合群”的“社群哲学”。  相似文献   

7.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的对象有所不同。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8.
1999年2月3日,是一代文学巨匠、曾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为此,首都影视界又一次将目光投向老舍先生的名作,形成了新一轮的“老舍著作改编热”。由北京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赛特文化发展公司联合摄制、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  相似文献   

9.
关于“工程”的话题□梅大庆读了明朗先生《谨防“工程”泛滥》(载《人民日报》1997年3月11日)一文,顿觉痛快淋漓。激动之余,思之再三,仍觉意犹未尽,还想就有关“工程”的话题说上几句。诚如明朗先生文中所说,“工程”系指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物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李肇星 《新湘评论》2013,(22):40-41
真不敢接受“先生”这个称呼,最好叫“同学”,我们一块儿学习在我毕业的北京大学。“先生”的意思是“老师”。我们读书时称北大的老师,不管男老师、女老师都叫“先生”。所以,我真不敢接受“先生”这个称呼,最好叫“同学”,我们一块儿学习。叫“同学”你永远不会错。今天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我有点儿激动,也有点儿紧张。说实在的,我准备了一份演讲提纲,但刚才走得急,丢了,丢在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但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相似文献   

11.
刘女士认识了一个职业操盘手蒋先生,蒋先生向她承诺“保证本金不亏,盈利按一定比例分成”。刘女士当即告之股票账户密码,委托蒋先生进行股票交易,并将200万元打入该股票账户。没想到,运作一段时间后,股票亏损严重,刘女士将蒋先生告上法庭,要求蒋先生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2.
贫穷的外套     
李乔 《党建文汇》2008,(2):48-48
农夫回家时,发现屋里有个衣不蔽体的陌生人:“嘿,”他大声喊,“这是我的家,你赶紧离开!”“尊敬的先生,”陌生人回答,“从今天起,这儿也将是我的家了,您怎么可以把我赶走呢?”农夫奇怪地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你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3.
王淦生 《唯实》2007,(3):96-96
对专制政体情有独钟的先生们在论证中国之不适宜建立民主制度时,总会抬出这样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中国国民素质太差,以至于难以承担起一个民主国家的公民所要承担的权利和义务。虽然那些奉民主若神灵的思想家们早将此论驳斥得体无完肤,但我总觉得说中国人缺乏民主意识(或素质)倒也不全是污蔑。鲁迅先生就曾将旧中国数千年历史划分为“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这“公民”与“奴隶”间的距离在我看来绝不会小于人类与猿猴之间的差异,所不同的只是后者显现在外观上,而前者体现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知道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由启功先生书写的,但少有人知道,这八个字还是启功先生总结提炼的。他用70年的“学”和“行”践行着这八个大字,向世人诠释着做学育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胡静 《学习月刊》2014,(9):31-32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奋笔一篇《少年中国说》,慷慨以陈,将人之青春与国家民族之强盛相比附,明确指出旧中国之衰败屈辱将一去不复返,而“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相似文献   

16.
杂文家许家祥先生从当今中国“最缺底线”说起,提出人和社会“都要有道德底线”之论,颇慰我心;再往下说就不爽了,他的一些论点亦不再令我信服。
  譬如,“社会最大的危机是道德危机,国家最大的灾难是道德灾难”。似这般高腔倡道德,将道德的能量推向“大”之“最”级,合适吗?  相似文献   

17.
叶累先生在1999年第5期《上海党史研究》上,发表了《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是李汉俊吗?》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对自己以前的研究作点修正。李汉俊的原话是:“人家叫我做民党叫革命党,我应该在这一点有切实的打算。”以前我聚焦“民党”,没有对“革命党”进行分析是不精确的。他的这句话从语法上讲,“民党”、“革命党”是并列关系,从逻辑上讲是两个概念,尽管经常有人将孙中山领导的政党称为革命党。因此只谈“民党”有悖李汉俊的原意,这是我不严谨的地方。现在我对叶累先生的质疑作复。…  相似文献   

18.
正义的火气     
羽戈 《廉政瞭望》2013,(24):42-42
“正义的火气”之说,出自胡适先生。其原文作“正谊”,此词有同义项,可释为“正义”。胡适的同时代人,以“正谊”代“正义”,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19.
丁咚 《廉政瞭望》2013,(15):64-65
不久前,澳大利亚前总理、国会议员陆克文先生成功上演“总理复仇记”,扳倒“宿敌”、总理吉拉德,重新当选执政工党党魁,并再次宣誓就任澳大利亚新总理。 陆克文先生中文讲得好,在外交界是出了名的,他能用流利的中文演讲。但上次任总理期间,他对华态度之强硬让不少中国人感到惊诧.因为围人总希望能说中国话的外国政耍应该对中国更友好。如今,陆克文先生“梅开二度”,他能为中澳关系带来些什么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57-57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