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陆怡清 《党政论坛》2010,(23):54-56
在党内民主问题上,各政党不管其性质如何,部把规范完善党内选举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特别是伴随着代议民主制和普选制的发展,国外一些主要政党在党内民主选举建设卜都有不少创新举措。探究分析国外政党在推进党内选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毕德  刘朋 《理论视野》2012,(10):54-58
党内民主是政党现代化的内容和方向,政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民主价值在党内得以普适的过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政党现代化,目前要注意党内民主文化的培养,走精细化民主之路,扩大选举民主,并防控现代化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娟 《理论探索》2006,1(6):71-73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明确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党内民主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维系组织架构、发挥战斗力的基础要素。党内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的组织体现和保障。必须正确认识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以党内民主的发展促进民主集中制的完善和健全,以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党内民主,从而坚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关于党内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何为党内民主,主要涉及党内民主的定义、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对相关概念的辨析;二是为何发展党内民主,主要从党内民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个角度展开;三是如何发展党内民主,大致可以概括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持基本原则、实现动力集成、采取可行举措、借鉴国外政党经验等路径。时下研究成果丰硕、层次丰富,但在创新性、应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且留下一些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建立,马克思恩格斯就大力主张实行党内民主,并认为这是共产党同一切旧式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一个多世纪来,共产党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有过光辉的实践,也有惨痛的教训,中国共产党更是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痛定思痛,在发展党内民主上的主要教训就在于:要真正把党内民主作为党的生命来对待,在发展党内民主上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要下决心实现从“组织本位”向“党员主体”的转变,要特别重视在党内进行党内民主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刚利  李芬 《理论导刊》2008,2(1):61-64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建设不充分、不活跃将严重影响政党作用和功能的正常发挥.当前,制约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政党的组织结构、封建思想文化的遗留、苏共建党模式的影响等.为了全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建设,稳步推进政党内部民主程序建设,并尝试构建扁平化的网络型政党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鹏 《党政论坛》2011,(5):20-21
大力构建党建科学化整体布局,是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党建科学化问题涉及到党的建设的价值与目标、组织与设计、政党内部管理、政党形象塑造与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究其实质,就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布局要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要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首要的是实现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党内民主科学化的基础则是党内基层民主科学化。所谓党内基层民主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从属于民主,是民主理论在政党领域的具体体现。纯粹民主、精英民主、代议制民主、宪政民主、政党民主各从某一侧面给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借鉴性资源。建设党内民主,需要树立党员为本的理念,遵循民主政治运作的规则与程序,保障党员权利与规范政党权力,构建党员权利与政党权力的动态均衡机制,选择既循序渐进又适时突破的增量党内民主道路,推进党的现代化增量转型。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可资利用的有效资源。当前,为增强政治竞争力,西方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出现了党内民主扩大化与组织专业化和权力集中化两种看似矛盾的辩证发展趋势。考察和分析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的这种辩证发展趋势,并从中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对于拓展党内民主建设的新空间、新境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些西方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进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党内民主建设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尤其突出的是把公共政治生活中的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引入到党内,进一步拓展了党内民主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强党内竞争性民主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党内协商性民主制度建设.以协商性民主弥补竞争性民主制度的某些缺失,坚持走竞争性与协商性兼容之路,延伸和更新党内民主的传统功能,以提高政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一个政党保持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现实要求。但当今国外许多政党受内外环境的深刻影响,党内政治生活难以开展或者走偏跑调甚至转向,给该党带来严重冲击。近期国外一些政党注重从思想、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上重构和规范党内生活,收笼党心,提高党的行动能力。国外政党的相关经验教训,对于我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某些借鉴与启迪意义,值得跟踪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积极引入民主制原则,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党内民主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属性,初步构建了党内民主的制度框架,规定了党内民主的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13.
对列宁和卢森堡关于集中制与民主集中制争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4年,列宁和卢森堡就有关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有过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是集中制能不能构成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组织原则。在列宁看来,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党是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所必须的。而卢森堡反复强调要实行党内民主,发挥广大党员的政治积极性。集中制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一种策略,但绝对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基础。深入分析这一争论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荣臣 《理论视野》2012,(5):52-54,6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论述了党内民主的原则,强调党内必须坚持和实行民主,党内民主不仅仅是作风,而是包含一系列原则的制度化安排。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民主思想的论述表明,无产阶级政党从一开始就强调党内民主,这是我们今天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认真学习和思考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的思想需要继承,但执政条件下党内民主更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期间,江泽民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基本要求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在民主集中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内涵完善、增强党内团结、发展党内民主、规范议事决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见解,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谭建 《理论探讨》2020,(5):133-139
党内民主的功能从党的整体层面而言,具有塑造政党民主形象、凝聚共识、决策认同及有效纠错、调节党内关系、精英选拔、促进政党廉洁等。从党员层面而言,党内民主的功能就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彰显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功能实现的过程有可能诱发政治风险,其原因在于功能设定的定性描述导致标准模糊、功能实现过程的难以控制和量化、功能设定带来的理论张力以及党内民主功能设定与执政实践现有做法存在某些冲突。为顺利实现党内民主功能,应重点推进以下举措: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避免党内思想混乱的风险;坚持在干部选拔使用上充分体现党内民主,避免"用非其人"风险;在行动一致前提下允许讨论和批评自由,避免党内"派别"风险;勇于消除既得利益者的羁绊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要警惕政党分裂。为了防止政党分裂,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维护党的团结,不能动摇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实行党内分派。  相似文献   

18.
姜颖昌 《学理论》2010,(2):38-3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全面理解和把握党内民主的内涵,分析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党内民主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方法途径,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以党内民主建设构建和谐政党,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内存在党员权利"组织赋予"、党内选举由组织"控制局面"、党内民主讨论中"消除杂音"等潜观念."党内潜观念"影响是在封建官僚文化的潜在影响和领导权力过分集中的制度缺陷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消除"党内潜观念"的影响,要加强党内民主文化建设,着力消除传统官僚政治文化影响,吸收借鉴西方民主文化的有益成分,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向重视的范畴和领域,为党代会常任制的推行提供了重要的合法性资源、思想资源和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党代会常任制是促进党内民主的关键载体。党代会常任制涵盖了党代会年会制、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等具体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的完善发展和贯彻推行为更好地代表广大党员的意志、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党内民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