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八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民族危亡、抗日烽火的中国国情相结合,同其他中央领导一起共同制定了一整套统一战线工作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周恩来长期作为政府总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组织领导和管理国家的经济建设,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大的理论贡献和杰出的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3.
1988牛10月18日至21日,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周恩来研究室在南开大学召开了“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共有国内外代表86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就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周恩来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周恩来的思想品德和风格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对毛泽东的党的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构成了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新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从革命道路、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矛盾学说等各方面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对马列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的统战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他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对统一战线的原则性问题、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进行深刻分析和研究。为了鼓舞群众的抗战热情,抵制顽固派的破坏活动,周恩来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方法和途径。抗战时期周恩来的统一战线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讲话,对于周恩来同志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对于他的品格给予高度评价。本期我们遴选了包括本文在内的几篇文章,试图捕捉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伟人的魅力瞬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核心成员和人民政协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周恩来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组织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对人民政协事业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人民的好总理。他同毛泽东、邓小平等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实践家。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包括服务于经济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60年代,周恩来提出“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根据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和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正确把握,把搬掉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两座大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全面进行建设的理论,提出全面改革的理论构思,并初步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虽然周恩来未能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但是他的探索业绩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大胆探索,并在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他关于私有制经济思想的探索和研究,不仅丰富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经验,而且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朱德同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变化,对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根本目的、制度形态、现实状况、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在前人的基础上,这是他善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和实践上的探索的体现。朱德同志的社会主义观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周恩来在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贡献。1927年底至1928年初,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非常注意总结秋收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中保存与发展革命力量的经验,以及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较早地提出了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1928年初,周恩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中国的情况与俄国不同,不能在城乡同时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必须有周围武装割据力量的汇合的思想。在1929年的“九月来信”中,他提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的重要论断。这是周恩来总结了中国革命一年多来的实践经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升华。1930年9月,周恩来进一步提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应成为全党中心工作的中心。周恩来这些思想理论观点及其所起的指导作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卓越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有着正确的认知,并努力付诸实践。他把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定性为劳动人民一部分,阐明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认知和实践,促进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起步和发展,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对新时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周恩来始终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始终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文章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周恩来一生为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这些演说和文章曾经对中国革命起过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仍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周恩来思想研究的状况,对“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周恩来与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周恩来的党建和科教思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共初创时期,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很好地利用传媒、舆论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阐说,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则是结合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抗战和人民的解放服务。解放战争末期,中共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转折形势联系起来,要求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建设国家、建设城市的合格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20.
中共六大前和六大上,周恩来对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示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为六大路线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六大后,周恩来正确执行了六大路线,以"准备"为中心,着重在"争取群众"和组织群众上下功夫,而不急于去进攻中心城市;并对六大路线作了创造性的发展:逐渐将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移向了农村,为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