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中国进入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政协的使命。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身之基、履职之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熊建文 《唯实》2009,(8):62-64
孟子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行政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极具进步意义。其行政伦理思想主要包括“民贵君轻”的权力观、“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民生观、“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政绩观,以及“省刑罚,薄税敛”的公共政策执行伦理原则、“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的人事行政伦理原则和“仁民而爱物”的行政伦理执政原则,这些行政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民生是发展之基、和谐之本。“十一五”以来,庆阳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构建和谐最管用的“减压阀”,建立健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保就业、防灾减灾、安全防范等“七大民生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之友》2010,(11):8-11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无论是经历经济的“寒冬”,还是直面灾难的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一项项沉甸甸的民生清单,一件件细微、具体的民生目标,生动地说明在党和政府眼里,民生之重。  相似文献   

5.
正当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候,各行各业都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有针对性地出台新举措,解决新问题。然而,作为地方党报怎么办?笔者认为,地方党报要为民办报,办报为民,关注民生,执笔为民。何谓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的生计。古人云:“民怨可释不可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说的是民生之“本”。民生,离不开最低的经济利益的诉求,“穿衣吃饭”大致就可以涵盖。然而,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已开始迈向现代化的大时代,这与传统的农耕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民生之“本”应拥有更广泛、更实质的内涵,推进民主化进程,才是民生之“本”之根本。  相似文献   

6.
外省经验     
江西鄱阳:推行“党员民生委员”“党员民生委员”的做法是鄱阳县4年前开始推行的一项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的措施。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党员民生委员”工作领导小组,在29个乡镇建立“党员民生委员”服务站,乡镇党委副书记任站长,牵头协调本乡镇“党员民生委员”工作。  相似文献   

7.
安宇 《奋斗》2012,(7):35-36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要。在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作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谱写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的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八大主要任务”,对“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进行具体落实。在民生方面提出了“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  相似文献   

8.
陈傅良既是一位重视历史和经制研究、强调实事实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关心民瘼、思考民生并付诸于行动的平民政治家。他具有民生为国家安危之所系、民心为君主朝廷之所畏、民困当国家治理之所解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民生”政治思想。文章对陈傅良的“民生”政治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生是指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内容。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开展民生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0.
肖秋芳 《世纪桥》2013,(7):80-81,96
十八大报告最能引起老百姓共鸣的就是改善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中: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一直是压在咱们国家、社会、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要内容。作为地方普通高校如何践行好十八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让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真正做到“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用“民生两会”来形容今年全国“两会”。是非常贴切的。在“两会”上,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正是国家要解决的重点议题。“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既是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节奏的治国大计,又是国家充分尊重民意、切实维护民生的利民大计。民生催生国计,国计直面民生。“两会”向世人宣告:民之生乃国之计。  相似文献   

12.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吏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风貌,舆论引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江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对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根本任务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精神,是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集中体现。早在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就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我体会,江总书记关于舆论…  相似文献   

14.
门源作为经济欠发达县,改善民生、保民生尤为重要。组织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树立“围绕民生抓党建”思想和“想民生、抓民生”的用人观。探索建立抓民生的干部选用机制.积极发挥党组织在改善民生中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1,(9):F0002-F0002
江苏常州,“季子故里、诚信之都”。3000年历史的深厚积淀,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熔铸了这座城市的文明气度。作为2002年、2005年、2008年三届“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获得者,全市上下形成强烈共识,文明是形象、文明是环境、文明是民生、文明是品牌、文明是竞争力。常州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工程、实事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常州文明城市创建迎来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0,(7):12-12
一、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审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为配合会议的召开,本刊在第6期“特别策划”栏目刊登了组合报道《民生重庆:要为人民谋幸福》,本期在“当代论坛”栏目刊登评论《改善民生是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5):F0002-F0002
2007年,上海闵行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以保障民生、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齐心协力,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闵行区第四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区”,被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组委会授予社区接待计划和代表团接待服务工作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18.
丁学东  黄涛 《共产党人》2009,(19):48-49
2009年中卫市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盯难点出实招,同绕民生抓落实,实施了独生子女保健费“一卡通”、少生快富“纯女户”养老保险、婚前医学检查等“三项新制度”,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与改善民生的高度融合,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迈上了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伴随着“民生”二字成为党的许多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惠及亿万民众.诠释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李维东  王泽全 《奋斗》2010,(6):22-23
提起民生,不能不提到“卫生”,作为人,生老病死不可避免,卫生与民生息息相关。5月11日,黑龙江省卫生厅召开全省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卫生惠民工作。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打造“惠民卫生、和谐卫生、安全卫生、健康卫生、公共卫生、发展卫生”。为全省人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医改,创新体制,医疗惠民之风吹绿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