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怒放在铡刀下的红梅,一位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战士,一曲色彩壮丽的革命颂歌,豫剧《铡刀下的红梅》演绎的刘胡兰的光辉事迹又一次在戏曲舞台上重新璀璨闪耀。  相似文献   

2.
吕瑞华 《新长征》2009,(9):10-11
我省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主要是依托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一电影基地。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白成立以来,生产了大量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影片,拍摄出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桥》;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  相似文献   

3.
天津电影制片厂新近摄制的戏曲影片《华子良》,是根据天津京剧院创作的同名现代京剧改编的。该剧是天津第一部荣获文化部“文华奖”的剧目,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这部影片在同名舞台剧已经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可以说是戏曲影片创作上的新收获。小说《红岩》问世已近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的生命力并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减弱。早些年,《红岩魂》大型革命烈士事迹展览激动京城,继而激动全国,这充分说明革命英雄主义在任何时代都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  相似文献   

4.
袁成亮 《党史博览》2008,(12):34-37
近年来,随着达赖集团分裂西藏活动的不断升级,旧西藏农奴制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媒体关于旧西藏农奴制的大量报道使他们很容易想起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名叫《农奴》的电影。这部影片用艺术的手段真实地再现了旧西藏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生活,被看做是当代电影艺术创作的一个奇迹,与后来的《红河谷》被认为是关于西藏题材最好的两部影片。电影《农奴》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本文将笔者所接触的材料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1950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公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针对这部电影竟掀起一场全国性大批判,该影片随之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孙瑜作为《武训传》的编导,亲历了《武训传》拍摄和被禁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6.
一场战役诞生一部电影 电影《上甘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底摄制完成,它的酝酿则始自剧本执笔者林杉3年前的一次朝鲜之行。1953年10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刚刚签订完毕,志愿军尚未撤离,时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秘书长的林杉,  相似文献   

7.
1950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公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针对这部电影竟掀起一场全国性大批判,该影片随之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  相似文献   

8.
我三十年来主要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和写作,曾写过十几部戏曲和剧本(包括同他人合作),其中又曾以较多精力参加了戏曲艺术教育工作。近十年来我曾著有《戏曲剧作教程》、《戏曲剧作理论与实践》,讲授过《文化观念的变化与戏曲创作思想观念的更新》的系列课程。八十年代初,我曾一度应聘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现在虽因年事关系,身体也不大好,我已离开戏曲艺术教育岗位,埋头于理论研究和写作,但从以上我的“自报家门”,可见我对北京戏曲艺术教育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血战台儿庄》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的影片。这部集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国民党军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的形象。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那么,电影《血战台儿庄》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创办于1950年的《大众电影》,是新中国第一份电影刊物,它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和成长,也是许多人青春的美好记忆。然而,在2010年3月17日,《大众电影》已退休的原社长蔡师勇却站在了被告席上,以私分国有资产罪终审被判刑4年,  相似文献   

11.
"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盏明灯,将永远照耀着我奋发向上!""看了电影很兴奋。借用电影的一句台词: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上映以来,引发强烈反响。影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辉煌的成就,底气十足地告诉世人: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大国工程,彰显大国风范。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网……影片中,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是中国"新时代"的新标志。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的强大,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本刊特刊发《厉害了,我的国》评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2.
袁成亮 《党史纵横》2006,(11):42-45
电影《南征北战(》黑白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片。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气势,众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列为“老三战”之首(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由于《南征北战》是在特殊环境下完成拍摄的,因此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一波三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有一部黑白故事片经常被全国各地电影院、电视台放映播出,它就是曾经风靡神州、家喻户晓、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那么,它在由小说到电影的过程中,以及电影公映之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11,(12):F0004-F0004
长影集团的前身长春电影制片厂从1945年10月1日成立至今,作为我党最早创建的电影生产基地,拍摄了大量的革命优秀电影,如《白毛女》、《甲午风云》、《刘三姐》、《董存瑞》、《五朵金花》等。其中《保密局的枪声》创造了六亿人观影的历史记录。长影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聚集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业务骨干,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2):18-18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利用宇宙中的微小粒子——原子制作了一部世界上最小的电影,并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这部名为《男孩和他的原子》的电影是部动画片,描绘了一个男孩与原子一起跳舞和玩耍的情景。为制作这部电影,研究人员利用一个两吨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在-268℃的环境下,控制微细针头在铜的表面精确移动原子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来组成每个定格影像,最终合成了一部242帧的超微电影。  相似文献   

16.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李向阳和电影《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可是,也许有人并不知道,他们艺术形象的原犁,  相似文献   

17.
谈毛泽东艺术形象的塑造─—兼评电影《重庆谈判》葛阿刚近几年影视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即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时期的毛泽东的艺术形象,但在创作实践上大多囿于表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丰功伟绩和请“毛泽东走下神坛”的框子里。从不同侧面浓墨重彩刻画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8.
《留村察看》(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是一部优秀的农村题材故事片。它通过县长简正从得意到失意,又从沉寂中奋起的曲折过程,用生动的情节和精细的雕刻,立体化地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领导干部的鲜活艺术形象。在这几年农村题材影片不景气的情况下,《留村察看》是一座突兀而  相似文献   

19.
未末 《前线》1982,(10)
打开新中国电影史的第一篇章,共产党人的艺术形象就已登上银幕。在第一部故事片《桥》中,尽管主人公梁日升的形象并不丰满,却是一个可喜的开端。随后,经过广大电影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银幕上相继出现了一批熠熠闪光的共产党人形象。例如:为劳工求解放,匡扶正义的施洋(《风暴》);在白区坚  相似文献   

20.
张秀梅 《党史纵横》2010,(11):17-20
近半个世纪前,一部描写抗美援朝那气壮山河的战争史诗的电影,塑造了一个已经牢牢植根于我们这个民族血肉的经典英雄形象。影片主人公王成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整整震撼了几代人的心灵。一部优秀影片的魅力,就在于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部电影名叫《英雄儿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