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姚桂梅 《亚非纵横》2006,(3):23-27,37
当前非洲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前景良好,这为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物质基础,继而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使中非经贸合作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和企业应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在纺织等行业给非洲国家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资源开发领域,力争让非洲人民受益;在农业领域,加大合作力度,推广多种经营模式,解决非洲粮食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呈现多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首次在北京成功召开,将中非经贸合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今年初,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它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中国与非洲经济互补性强,双方不仅有扩大经贸合作的共同愿望,而且在长期扩大经贸合作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只要双方共同努力,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乘势而进,中非经贸合作必将出现新一轮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非洲的经贸合作区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是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非洲国家希望能学习这一模式,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中国企业也希望利用工业区增强在非洲市场的竞争力。在互惠的基础上,中非双方决定建设经贸合作区,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方式。目前,在非洲的7个合作区大多进入基建阶段,有两家已开始运营。它们对中非经贸关系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将是长期和多方面的,但在合作中也存在问题与挑战。双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积极沟通与协调将是合作区成功的关键,全面考虑和灵活计划则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加大了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的风险,而且凸显了非洲经济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弊端,加剧了非洲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脆弱性。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非洲各国正在积极应对。它们在动员国内和区域力量进行自救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南南合作,减少负面影响。中非经贸合作的环境有所恶化。但非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经验的青睐,对发展政策与重点的调整,为中国企业拓展对非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非合作与非洲脱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帮助非洲脱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合作的重要目标。中国脱贫的经验可供非洲参考和借鉴。中非经贸合作是中非合作的经济基础,不但可以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帮助非洲脱贫亦可发挥主体作用。中非在人才培养、科技和医疗方面的合作也都有利于帮助非洲脱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成立表明,中国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消除贫困事业。中非合作的不断发展和加强,将对帮助非洲脱贫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双方贸易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承包劳务发展迅速;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多、双边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存在诸多有利因素,但也面临外部竞争加剧、内部贸易摩擦不断等不利因素,需要中非双方给予重视.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提出了5项旨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措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在2006年召开,这都将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中非友好关系,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和快速的发展.展望2006年,中非经贸合作将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非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然而,中非经贸合作区在运营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合作区战略规划的定位与实际发展之间的错位,中非双方合作认知存在的差异以及合作区自身建设面临的资金、人才与管理困境等。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非洲国家需要加强对合作区的统一规划与协调;中国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外交、金融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合作区投资运营方需要明确发展定位,实现属地化管理与运营;合作区入驻企业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程涛 《西亚非洲》2013,(1):4-19
上个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非洲真诚的援助,有力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牢固基础。当今,中非关系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非洲对中国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中非互有需求。当前,中国对非工作面临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有新思维和新举措。中国和非洲的领导人要做到"长相知,不相疑";必须妥善应对非洲民主化、多党制带来的挑战,处理好同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工会的关系;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利益交汇或利益冲突增多,在对非援助、投资、贸易等方面,我们要进行理念的转变、方式的更新、结构的调整;要积极化解国内在中非合作中的一些消极因素;要认真应对中非关系中西方大国的消极因素;进一步发挥中国的政治优势,充实和增加中非关系的政治内涵,努力打造中非外交合作的新领域和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非关系中的一大亮点。中非合作论坛设立以来,中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确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合作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强调互利互惠。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改善了非洲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促进了非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升了非洲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但这一领域的合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叉面临诸多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模式,完善具体的做法,适度开展与第三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期,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出多种模式,其中以中国—安哥拉模式较有代表性.安哥拉模式是在同一时期,相关国家基于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需求,在两国政府政策支持影响下,以企业为主体运行的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模式.在安哥拉模式中,中国商务部的管理政策及方式和此前的中非经贸合作相比有很多的变化.中国商务部在安哥拉模式中的角色由直接的行为主体变成了间接指导者.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管理政策的改变.造成商务部在安哥拉模式中管理方式变化的原因有中央与地方分权制实施的影响,有中央政府提出的外贸“三大战略”的指引,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内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变化的反映.不过,安哥拉模式未来发展也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