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对话、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中非合作的最大特点是互利共赢。中国在与非洲的合作中实现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非洲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在减债、人力资源开发、中非经贸合作等方面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非洲经济形势与中非合作的良好前景孙巧成今年5月,李鹏总理对非洲的赞比亚、莫桑比克、加蓬、喀麦隆、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继去年5月江泽民主席出访非洲后,我国家领导人对非洲的又一次重要访问,它对加强中非关系,发展中非经济合作均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和欧盟经济的持续不景气,欧元区各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到下调。目前,债务危机已经从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重债国蔓延到欧盟的核心经济体,如意大利和法国等。目前欧债危机通过全球金融、投资、贸易等渠道传导到其他国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增速,特别是对欧盟市场依赖性较高的非洲国家影响更甚。欧债危机导致非洲对外出口贸易增速放缓,流入非洲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政府发展援助资金等规模均有所下降,经济增速下滑。在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也难以独善其身,为此中国应大力加强与非洲经济体的南南合作,拓展与非洲地区的经贸关系,加大对非洲的投资以及援助合作,全面落实中非合作八项新举措,平等互利、共谋繁荣。  相似文献   

4.
非洲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重要区域。新时代,我们应结合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安全合作、创新经济手段、拓展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行稳致远,提升中非合作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无疑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互利合作。周恩来总理曾经形象地将外交、经济和文化比喻为一架飞机,外交如同机身,经济和文化如同飞机的两翼。这充分说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国家总体外交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文化关系。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巩固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和在建立21世纪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与中非政治、经贸关系并重,为不断加深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彼此的团结与合作作出了巨大贡…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上,国家外经贸部提出大力发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并将此作为扩大出口、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的战略举措。境外带料加工装配是指各类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为主,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应支持武汉市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各类企业走出去,主要到非洲、东南亚、中亚、中东、东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鼓励  相似文献   

7.
<正>由公安部主办、公安大学承办的非洲国家高级警官研修班2007年9月在公安大学举办。本次研修班是公安部首次与非洲国家警方合作组织研修培训活动。该班的举办,对于增进中非友好关系、坚强中非执法合作,维护各国与国际社会的和平,促进非洲警方为中国投资继续提供更加优良环境和优惠待遇,维护在非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生活安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非经贸投资合作呈现出广阔空间与全新性质.中非合作在给非洲带来新的希望与机会的同时,也让历来视非洲为其后院的西方深感不适.一些西方势力视中国为其在非洲传统利益的严重威胁而对中国横加指责,用意识形态的冷战思维无限夸大中国个别企业在非洲的不当行为并将其政治化.这些带有明显偏见与双重标准的指责在国际上形成一定规模,虽然不会从根本上左右中非关系的总体走势,但对中非关系的干扰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视,中国政府应坦然面对、充分关注,与非洲国家开展更积极有效的合作,推动非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西方开展对非政策的对话,为中非关系长远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6,(6):34-34
2006年11月3日,来华作为观察员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世界银行负责非洲地区事务的副行长古宾得&#183;南卡尼说,中国对非洲的贸易与投资正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世界银行最新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正对非洲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将在未来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在"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宏大国际背景之下,中非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据了为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利益至少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软实力构建等四个方面,然而近年来中国这些领域里的利益在有所拓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坚持"中非合作"战略方针的大前提下,我们需要借助国际法从9个方面全方位地维护和拓展中国在非洲利益。借助于国际法而在非洲显示中国的存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争取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强中国对非洲开展经济合作的政治和军事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并从实践层面上促进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安全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各大国际论坛接踵而至。日前,世界各个国家对非洲的关注空前热烈:世界经济论坛非洲会议5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幕,主题是"塑造非洲转型";第20届阿拉伯经济论坛会议在贝鲁特开幕,会议主要讨论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前景和金融业在促进地区国家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等问题;第七届中博会中非商务合作论坛5月19日在伟人故里湖南湘潭隆重举行,主要以"开放崛起、绿色发展"为主题;纽约论坛·非洲"将于2012年6月8日~10日在加蓬共和国首都利伯维尔召开,届时与会各方将再次聚焦于"非洲的崛起"这个令人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和国际风云变幻的洗礼,更加成熟,更具活力。中非已成为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今年年初,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了非洲3国。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了非洲7国。11月,中国主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这一系列重要活动,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中非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进一步发展这一关系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决心。在庆祝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本刊就50年来中非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间友好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关系发展情况,刊登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钟非 《半月谈》2004,(1):89-91
2003年12月15日至16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功举行。这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3年来首次在非洲举行论坛部长级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等13位非洲国家领导人、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和44个非洲国家的外交、负责国际经济合作的80余名部长、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的代表、中非企业家近千人聚集一堂,共商中非合作大计。会议发表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年至2006年)》。中非双方决心共同努力,推动中非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产品出口频频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诉讼。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调查和诉讼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武汉市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企业国际贸易摩擦会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5.
科技合作是中非全面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年来,中非友好合作的内容逐渐从政治、经济合作扩展到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中非科技合作也从单纯的政府间合作方式向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借鉴发展经验、加强能力建设、加强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在中非科技合作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既显示出中非科技合作的巨大潜力,也展示出广阔前景。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中非科技合作也获得长足发展。中非科技合作始于新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与非洲国家都深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加强减灾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与非洲国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机制建设、技术支持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一、要用战略眼光看待开拓非洲市场中国历来重视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对许多国家实施了经援项目和互利合作项目,为我国对非洲开展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中央对新形势下中国与非洲开展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关系十分重视,强调要用战略眼光看待与非洲的关系和合作,要“全面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目前,开拓非洲市场已成为贯彻实施大经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点之一,如果对此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农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2/3;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产品的出口占非洲国民收入的60%左右。就整体而言,非洲的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据统计,在非洲国家中,正常年景粮食能自给或略有出口的国家只有14个,不到非洲国家的30%。非洲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130-160公斤。 造成非洲国家缺粮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农业基础薄弱、耕作方式原始、粗放,农业技术落后,这是制约其粮食生产的普遍原因。二是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产速度。按照目前2.8%的人口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非洲粮食赤字将增加180%以上。三是因自然灾害导致饥荒。从非洲国家农业现状可以看出,要从根本上改变非洲农业落后的状况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短缺将仍然是非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非洲各国文化源远流长。理解非洲文化、深化中非国际发展合作,需要意识到非洲国家众多、文化多样,以及中非合作交流的多样性,构建中非文化交流方略的整体规划设计,将文化交流融入对非合作的具体工作中,让非洲文化走进中国的寻常百姓家。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新时代中非国际合作,营造"民心相通"的国际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非洲国家独立以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过程.从总体上看,非洲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却被当年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许多亚洲国家远远甩在后面,成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造成非洲落后的根本原因是,非洲国家长期实施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结构调整与改革方案大多是外部世界强加的、不公正的发展模式.世纪之交,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学者对非洲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利地位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全面反思,提出了符合非洲自身条件和利益的自主发展经济的战略--"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为21世纪非洲经济发展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