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关志钢 《求索》2008,(11):205-208
1927-1931年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党治国”之政治体制经历了从酝酿准备、初具形态到基本确立的发展过程。由于该独裁专制体制截然不同于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的“党治”理论与政党政治运作原则,具有明显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性质,从而遭到包括国民党反蒋派系在内的各中间政治势力的抵制与反对。本文旨在对通过“党治”体制确立过程及中间势力反“党治”斗争得失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6,(Z1)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和解放区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抗日战争胜利指日可待,国民党政权准备独吞抗战胜利果实,反共反人民之心也昭然若揭。1943年3月10日,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国统区广为散发,竭力宣扬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业绩”,论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合  相似文献   

3.
从让民作主到由民作主——毛泽东与邓小平民主观比较张爱军无论是毛泽东的民主观还是邓小平的民主观,内容都极其丰富,并都给中国的民主实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仅从“让”民作主与“由”民作主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在一个侧面揭示他们二人民主观的异同点。一1945...  相似文献   

4.
陈雷 《长白学刊》2006,(2):80-82
在抗战时期爆发的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政治领导者,适时提出了“民主联合政府”主张,使运动达到了新水平。虽然由于国民党的顽固和阻挠,民主宪政的目标最终未能实现,但这一运动巩固和扩大了民主力量,进一步动摇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为战后中国政治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虽是一字之差,却折射出了管理理念的转变。浙江金华婺城区开展的“由民主张、由民管理、由民支撑、由民监督、由民评定”工程,是农村民主建设的又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1,(2):72-73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盘算的还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并时刻准备发动内战,苦于战争准备工作还没做完,还不敢轻易说“打”。于是他做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姿态,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希望双方“坐下来谈谈”。他揣测毛泽东不敢去重庆,那样,就可以说是共产党不要和平,把“发动内战”的大帽子扣到共产党的头上。  相似文献   

7.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同志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主张“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当时,抗日战争胜利已成定局,此主张立即得到全中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于是,中国政治舞台的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谈判。与此同时,重庆、上海、广州等地纷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后受民族危机的刺激,知识分子要求结束训政,还政于民,以便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御侮的呼声日渐高涨,宪政运动由此而兴起。“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国民还政于民;二是批判国民党的训政理论及其实践,并就如何实行宪政展开讨论。尽管“九一八”后的宪政运动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的政治结果,但它对国民党训政理论及实践的批判,尤其是对于如何开始宪政的论证和设想,剥夺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理论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文侠  徐平 《今日浙江》2009,(13):15-15
从“替民作主”到“让民作主” 皇都村位于天台县白鹤镇南部,有506户,1528人,党员34人。2005年以前,因村务管理不民主,村两委班子内部不和、矛盾突出,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村里各项事业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0.
“为民作主”只能是依法作主□杨英明任署节在封建社会里,官和民有着悬殊的社会地位。那时的官,总体上说是高居人上谋私之官,那时的民是享受不到丝毫民主之民,对“为民作主”的期望值极大。人们都知道,封建社会虽说也有“王法”,但是平民百姓享受不到王法赋予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我国政党体制问题上都主张实行多党合作。所不同的是,毛泽东注意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以及苏联的一党制度划清界限,因此,他提出多党合作,主要是针对一党制的。而邓小平则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的多党并存与西方多党制之间的原则区别。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后,农工党致力民主和平,坚决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合作,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后,农工党积极响应,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展在中共领导下的新的军事运动,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浙江宁海县对乡镇政府实事工程全面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代表“点单”,政府“做菜”,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笔者以为,这一做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系统科学,反映出基层民主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发展必然,值得充分肯定。至少有“三性”显示出它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抗战胜利后,农工党致力民主和平,坚决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合作,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后,农工党积极响应,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展在中共领导下的新的军事运动,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贡献。(一)支持中国共产党和谈立场和主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同国民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农工党拥护国共和平谈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和谈立场和主张,致力民主和平,坚决反对内战、  相似文献   

15.
<正>国、民两党分别召开“全代会”7月23日,国民党“全代会”在新北登场,全场以鼓掌方式通过提名侯友宜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台中市长卢秀燕、前高雄市长韩国瑜出席,“秃子、燕子、探子”再度同台。侯上台宣誓:“反对台独,要为台湾创造更和平更安定更繁荣的未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批评,民进党“台独党纲”和“去中”“反中”“抗中”,是为一党之私的政治利益,让台湾可能变成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党代表刘旭明等94人提案,建议明确该党政治立场,依“国家统一纲领”进程推动两岸统一。党代表许弘霖等66人提案,建议10月在全球各地同时举行“反台独、爱和平”大游行。  相似文献   

16.
"治民民主"和"民治民主"是建国以来国家治理民主的两种民主形态。在思想理念和政治实践中,这两种民主形态对民主的理解不同。"治民民主"把民主理解为"为民作主""替民作主""让民作主"和"由民作主","民治民主"把民主理解为民作主。"治民民主"的主要特征是官主民主,官主动而民被动,路径自上而下,官员自主性强,法律以治民为重点,治民的工具理性;"民治民主"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民主,民主动而官被动,路径自下而上,制度化,法律以治官(权)为重点,民治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我国正处在"治民民主"向"民治民主"发展转型过程中。但从"治民民主"向"民治民主"发展转型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抗…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政府、中共八路军办事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机关,以及许多抗日团体都到了武汉。当时,武汉的群众抗日运动正蓬勃发展,中共领导的群众救亡团体非常活跃,新华书店门庭若市,中共出版的书刊被争相购阅,影响极大。各方面的爱国者纷纷要求国民党废除一党专政,组成抗日联合政府,惩治汉奸卖国贼。而国民党的投降派,却多方压制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和抗日热情,散布什么“速胜论”、“亡国论”等奇谈怪论,一片乌烟瘴气。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为了在政治上明确方向,坚定立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作用,于2月间…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11,(4):48-49
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不同程度存在领导调研靠安排、干部习惯替民作主、党员干部不敢讲真话等问题,损害了党风,更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根治作风“顽疾”三大症,应当少一点安排调研,多一点“微服私访”:少一点“替民作主”,多一点“让民作主”;少一点“一团和气”。多一点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13,(10):60-61
1948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除各自拥有军队、地方政权并起决定作用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外,还存在着其他13个政党,在这些政党中,中国青年党和国家社会党跟着国民党走,而其他的11个党派,则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民主党派。随着形势进一步朝着有利于共产党的方向发展。共产党胜、国民党败的形势,已毫无悬念,筹备中央政府、建立新中国的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1948年4月30日,中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