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贵英 《行政与法》2005,(11):97-100
人们日渐清醒地认识到死刑有失公正性和人道性。在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今天,由于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控制和限制死刑的适用则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此为前提,分析了我国刑事立法的抉择,并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限制死刑适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死刑具体适用中立法限制与司法限制的评析,阐述了在死刑适用过程中限制与减少死刑的方法与途径,强调了司法实践在限制死刑范围与减少死刑适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死刑司法控制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而提出,其主要的实践导向之一就是死刑的司法限制适用.而在现行死刑立法很大程度上并未体现出"宽严相济"原则的条件下,能否施行严格的死刑司法控制,就成为检验这一政策贯彻程度的重要标准.理性认识当下死刑司法控制面临的困难和困惑,并以司法者应有的道义和政治责任感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是在死刑适用方面切实贯彻宽严相济政策要求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犯罪手段情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死刑的适用具有相当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关键作用。犯罪手段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形态存在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犯罪手段在限制死刑适用中的作用,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严格把握手段特别残忍的认定标准;二是充分发挥犯罪手段温和情节对死刑适用的限制;三是正确考量碎尸情节对死刑适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死刑立法与适用问题作为完善我国刑事法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呼吁要通过立法和司法途径减少、限制死刑适用,并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3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北京联合举办的中英"死刑适用标准及死刑限制"学术研讨会,就死刑适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次学术研讨会议内容的基础上,本刊特组织"合理限制死刑专题",希望对我国死刑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死刑的司法限制,就是在司法实践中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司法限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但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司法工作人员的死刑理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革和更新。包括刑事法官关于死刑的司法限制的理念有了初步改变;司法中大量适用"死缓"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死刑案件二审不再采用书面审理,一律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7.
“少杀、慎杀”、“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的基本死刑政策。而死刑的司法限制由于更具灵活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而倍受推崇。“赔偿免死”就是这种死刑司法限制形势下的一种产物.并且其在减少死刑适用数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否认.“赔偿免死”对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当扩大赔偿情节可从轻处罚性的倾向.对一些犯罪性质特别恶劣、主观恶性极大、  相似文献   

8.
晓理 《广东法学》2002,(3):29-34
我国刑事立法中不存在轻罪、重罪的明确划分,“死罪”也只是对立法与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的犯罪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与概括。在理论研究上,一方面主要地是从刑事政策、刑罚适用的意义、角度上研究死刑的立法与司法裁量问题,只是在死刑的适用范围上涉及到“死刑罪名”,在死刑的限制与扩张的争论中探讨死刑罪名削减与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限制死刑的适用正逐步在我国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那么,在世界范围内,限制与废除死刑的适用存在那些争议?我国刑事法学界对于限制死刑的研究达成了什么样的共识,取得了那些成果?司法工作者特别是检察官该如何正确对待限制死刑的适用?本刊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秉志教授。  相似文献   

10.
死刑与人权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对生命权的尊重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近些年来,死刑问题已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际工作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主存派还是主废派当前能达成的共识是,我国现阶段仍不能废除死刑,只能是逐步减少死刑.因此,就如何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保障死刑适用上的人权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废止和限制死刑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废止和限制死刑理应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务实和可行的方案是首先废止和限制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而无疑应该首当其冲考虑作为典型非暴力犯罪的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与限制问题。在当前甚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立即废止死刑并不切合我国现实国情,因此,如何从严控制死刑的适用值得思考,本文认为正当程序是有力屏障之一。从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经济犯罪案件的数额乃是启动死刑刑罚适用的主要标准。但是,实践中对犯罪数额的过于倚重,导致经济犯罪死刑案件数额认定方面存在诸多程序问题,因而探讨其数额认定的正当程序非常必要。只有遵从正当程序来正确、准确地认定可能适用死刑的经济犯罪数额,才能严格控制经济犯罪案件的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12.
死刑适用与执行中的司法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具体适用中的司法限制原则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在立法上大量削减死刑罪名,但是,对死刑适用的司法限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更为重要。因为对死刑的立法规定是对事而不是对人,死刑的司法适用则针对的是具体的案犯,如果司法适用不当,就会扩大死刑的适用范围,甚至  相似文献   

13.
死刑作为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一种古老而又严厉的刑罚手段,然而,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死刑由于它的残酷性、不可纠错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近年来,死刑控制与死刑制度的改革,一直是我国刑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将从实体控制、司法限制、限制死刑第三条道路、域外经验四个方面总结2007年我国死刑研究的成果,希望对于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以及司法实践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死刑严格限制或废除之路由于与民意发生极大抵触似乎已然陷入了瓶颈状态,而中国《刑法》分则和司法实践对死刑适用基本标准之长期悖逆恰为我们避开民意这一雷区,从立法技术和司法适用自身探寻现阶段死刑严格限制之方法,以便在无震荡或最小震荡情况下达到严格限制死刑之目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死刑是刑法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刑法》的97修改过程中,对死刑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伴随修改后的《刑法》为争论划上了句号,当时激烈的场面已烟消云散,但对死刑的理解的认识仍然影响到死刑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笔者主张在目前保留死刑的同时,对死刑还需要在立法上和司法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郭菁菁 《行政与法》2005,3(7):81-83
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趋势,而从中国现阶段国情来看,限制死刑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本文从死刑适用条件以及死缓制度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并对在此基础上引发的死缓与死刑在立法上不衔接问题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济犯罪的死刑立法废止之前,最大限度地限制并争取事实上停止死刑的适用,应当成为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目标与当然内容。近年来,死刑判决标准,尤其是死刑立即执行的司法判决标准,已经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在确立基本的死刑刑事政策的前提下,确立死刑明确性操作规则并实现经济犯罪死刑认定的制度化标准,成为迫切的理论需求与现实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8.
就我国而言,死刑存废的争论并未对废除死刑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然而,如何把握我国死刑的立法和司法方向,在保留死刑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弊端,对其进一步完善,则是我国刑法界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中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完善我国死刑制度,以此从调整我国刑罚的整体结构、限制死刑实体适用、限制死刑适用的主体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缺陷及其弥补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远煌 《法商研究》2006,23(6):40-46
“罪行极其严重”作为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死刑适用总标准,由于其自身承载着重刑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死刑适用的限制上存在着功能性缺陷:立法上难以限制死刑适用的罪种范围,司法上具有重客观危害性、轻人身危险性的裁判导向。这种缺陷的存在并非由于立法技术的原因而形成,而是立法对“严打”政策难以选择的服从。要弥补这一缺陷,司法实务中就必须注重人身危险性评价对死刑适用的特殊意义,并强化其对死刑选择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死刑核准权应尽快收回江振民一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具有不可复还性。对待死刑,我们国家采取保留死刑,坚持少杀,防止错杀的态度。为此,从立法上、司法上对死刑的适用都作了严格限制,其中死刑复核程序就是司法上从严控制死刑适用的体现。我国刑法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