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鑫 《理论视野》2001,(5):40-43
1989—1991年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非执政的共产党形成了巨大冲击。苏东剧变10年来,这些共产党普遍对苏联模式和苏东剧变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并对党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策略进行调整,而它们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2.
世界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东剧变和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原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迅速崛起和复兴;发达国家共产党稳住阵脚,积极进行新探索;发达国家社会党政治上走出困境,正进行理论和政策革新;发达国家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西方独立马克思主义者持续活跃;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在调整中前进。  相似文献   

3.
苏东剧变,对世界产生了长远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苏东剧变的国际背景,苏东剧变则拓展了国际资本发展的空间和霸权,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了严重挫折,但也加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新、政策调整和模式转换。苏东剧变,在中国引发了深刻的反响,却没有阻止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取得了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4.
1989—1991年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以欧洲地区特别是西欧为例,原来有30多个共产党、260多万党员,经苏东剧变的冲击,像荷兰共产党那样的党解散消失,像意共、英共、圣马力诺共那样的党改变名称,其他坚持下来的党普遍出现部分党员退党现象,现在剩下来的有20来个共产党,党员减少到不足100万。北美、大洋洲地区的共产党的党员比苏东剧变前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只有日本共产党在冷战结束以后党员数量虽曾一度下降,但不久就开始恢复,且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左翼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西方左翼运动一支重要力量的共产党,在苏东剧变后求生存、进行战略策略调整以及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全球化问题纳入了研究和批判的视野。同其他左翼力量相比,欧洲共产党的全球化理论更多侧重于对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性质的揭示,并将全球化问题与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此进行跟踪考察和系统概述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当前欧洲共产党的现实处境和理论、战略的发展变化,而且对于分析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未来走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钟和 《党政论坛》2001,(6):47-48
一世界各国非执政的共产党经历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后 ,近年来力量有所恢复和发展。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 ,它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经受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冲击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苏东剧变后 ,部分共产党改变性质 ,转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 ,但大多数共产党仍保存下来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俄罗斯共产党纲领和章程规定 ,俄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主张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捍卫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利益”的政治组织。日本共产党认为 ,苏联和苏共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外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给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有的国家的共产党宣布解散,有的改宗民主社会主义,有的坚持了下来、但处境艰难,也有的国家的共产党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在实践中和在理论上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现从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中选择法国共产党、从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中选择南非共产党,作为典型实例来综述它们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杨玲 《理论探讨》2003,(5):23-24
20世纪重大的政治事件当属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十国共产党纷纷下台,国家易帜,江山变色,被世人称作“政治地震”。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由15国减少为5国,陆地面积由占全球的24%缩小为7%,党员人数减少1/3。它结束了二战以来长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合力促成的。应该看到,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都不是年轻、幼稚的政党,他们具有八九十年的建党史,半个世纪至七十余年的执政史,党员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6%~10%,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这样实力雄厚的…  相似文献   

9.
苏东剧变之后,发达国家共产党出现严重衰落迹象,面临生存危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力量的变化,发达国家共产党原有的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均遭到削弱;另一方面,苏联的长期控制和影响以及发达国家共产党自身的教条僵化,导致反应滞后,未能及时应变和创新。其经验教训在于,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和本国国情,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时期到现今的五百多年间,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苏东剧变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战后以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推动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航空航天等  相似文献   

11.
苏东剧变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前一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要们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社会主义已彻底失败”,“共产主义理想已经被埋葬”等等,似乎资本主义已大获全胜,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组织已无立足之地,即将消声匿迹了。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怎样呢?我们课题组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惊心动魄的大事。几年来,不同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的人们,看法和态度是大相径庭的。西方反共势力兴高采烈,弹冠相庆,他们说苏东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主义将彻底消亡。西方右翼学者说什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非社会发...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世界共运的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肖枫一、苏东剧变以来世界共运的重要情况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空前严重的挫折,但时间刚过去几年,形势就已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第一,在剧变时期,前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自动解散或被取缔,面临被消灭的边缘。现在独联体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20世纪初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之后,两种制度之间尽管有统一的一面,但主要表现为对立的一面,20世纪的历史也是一部两制斗争史。苏东剧变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两制关系主要表现为统一性,其对立性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由于"资"强"社"弱,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攻守易位;双方矛盾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摩擦日益增多;西方在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和平演变的手段增多,社会主义反和平演变的任务繁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两制对立关系的新变化,要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要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两制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自苏东剧变后就面临着来自理论与现实的不断挑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恩就对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提出了质疑,不仅质疑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政治分娩论是否正确,而且质疑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虽然科恩对分娩论的批判过于极端,对实现社会主义前提条件的分析与估量也过于悲观。但是,科恩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剖析和对社会主义命运的反思无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尤其是科恩对社会主义提出的三个问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已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在这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中,社会主义既经历了凯歌高奏的年代,也经历了发展受挫、甚至红旗落地的苦难岁月。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挫折,陷入了低潮。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乘机从理论上攻击社会主义,而且在实践中也加重、加快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分化”、“西化”的步伐。我们的一些同志面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产生了一系列疑虑、困惑,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这些都表明…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我调节和新科技革命。但这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且这个基本矛盾还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积累和放大。苏东剧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决不能逆转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联系阐析2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8.
郭洁 《理论视野》2004,(6):43-45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表示的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政治制度、政策,还包括试图建立社会主义的各种政党和运动,诸如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兴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党国际、托派和第四国际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俄罗斯共产党的状况、西欧和东欧的社会民主党状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发展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旋律 苏东剧变后,剩下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5个社会主义国家。仅就其它4个国家而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仅坚持住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已经探索出或正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各国采取的具体道路和方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出发,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狭隘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对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十大观点进行有力驳斥,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益启示。基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文本分析《共产党宣言》经典文本发表170多年以来思想张力的基本特性,其高度的科学性、自觉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是《共产党宣言》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深刻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近半个世纪在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制度内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者力量对比逐渐发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变化。这就导致了20世纪末叶世界形势发生了剧变。(一) 二战后,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援助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经济,稳定政局,度过危机;接着依靠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