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析涉案枪支性能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社会上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各类枪支,从枪支的分类来看,有军用的、民用的和特种枪支,有制式的和自制的等等。公安部于2001年9月制定了关于《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凡是涉案的枪支必须经过技术鉴定。近几年来,我市平均每年受理的涉案枪支鉴定达100余支。但在实际工作中,《规定》中有些规定是难以把握的,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来逐步总结和领会,就相关问题讨论如下。1涉案枪支鉴定的期限公安部《规定》第五条指出,一般的鉴定和复检应在15d内完成。疑难复杂的应在1个月内完成。而有些案件因诉讼期…  相似文献   

2.
从枪弹痕迹识别非制式枪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区分发射枪支为制式枪支与非制式枪支是枪弹痕迹检验鉴定的第一道工序。对于一些制造粗糙的非制式枪支,其发射的弹头、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属性很明显,容易与制式枪支相区别。但对于一些加工很好的非制式枪支,特别是那些用制式的零部件组装的枪支,仅凭单个痕迹就很难与制式枪支相区分。本文就此问题作如下讨论。1 制式枪支的痕迹特征制式枪支的生产、加工都有严格的标准,各个零部件的数据要求精确到0 .0 1mm ,其表面光洁度更有特殊的工艺要求,所以制式枪支发射的弹壳痕迹都很规则,基本上能反映出造痕客体的形状大小和加工特征。对于有一定磨损…  相似文献   

3.
涉枪案件中的枪支“杀伤力”的鉴定越来越多,庭审中争辩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规范此类鉴定,在法庭庭审中客观、科学准确地表达鉴定的内容,本文阐述了这一观点。建议制定枪支的致人伤亡的标准,研究、制造适应于自制枪支威力测试检验的测定仪。并介绍了在实际案件中“杀伤力”的鉴定的案例。意在有关枪支杀伤力的鉴定能在法庭证据中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涉案枪支的杀伤力鉴定标准。方法 采用直尺测量方法 ,分别测量制式枪弹、送检枪弹射入同一客体的深度及送检枪弹径。将制式枪弹各数据及送检枪弹径代入新公式 (d1/d2 ) 0 75(h1/h3) 0 7=v1m1/ 5 .2 4d2 ,得出送检枪具有最低杀伤力时射入客体深度h3,该深度标准与送检枪弹射入客体深度h2 比较后可判断杀伤力。结果 该方法计算出的h3值为一区间范围 ,若被检枪弹射入客体深度在区间右侧 ,有杀伤力 ,在区间左侧 ,无杀伤力。结论 用射入客体深度进行枪支杀伤力鉴定 ,方法简单、实用 ,有助于探讨建立枪支杀伤力标准。  相似文献   

5.
枪支性能和杀伤力鉴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96年1O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新的《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指出:“本法所称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它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上述定义的枪支,指出了作为枪支应具有的基本构件性能(包括能源、发射物、枪支的基本组成,射击动作的可靠性),和发射物对目标的作用效果,即杀伤力,也是鉴定枪支的法律依据.枪支的检验,鉴定也应从构成枪支的基本要素,性能和杀伤力上进行.  相似文献   

6.
枪支检验鉴定是地市级公安机关痕迹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关于鉴定标准,公安部(2001)68号通知《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作了明文规定:"(一)凡是制式枪支、弹药,无论是军用枪支、弹药,还是民用枪支、弹药,一律认定为枪支、弹药;(二)凡是能发射制式(含军用、民用)枪支子弹的非制式枪支(包括私自制造、改制枪支),一律认定为枪支;(三)对于不能发射制式(含军用、民用)枪支子弹的非制式枪支,按下列标准鉴定:将枪口置于距厚度为25.4mm的干燥松木板1m处射击,当弹头穿透该木板时,即可认定为足以致人死亡;弹头或弹片卡在松木板上的,即可认定为足以致人伤害.  相似文献   

7.
杀伤力鉴定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刑事技术》2003,(2):50-50
严厉打击持枪犯罪,立法管制枪支,是因为其具备发射并赋予弹丸极大的杀伤力。而需要鉴定杀伤力的枪支,通常是自制枪支。自制枪支之所以要鉴定是否具备杀伤力,就在于其制作标准、制作工艺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手工自制的枪支,十分简陋,是否具备杀伤力是需要鉴定确认的。但是,鉴定这类枪支是否具备杀伤力应采用何种标准,却无统一、明确规定,各地自行其事。在自制枪支中,由于其引爆药、发射药、弹丸的种类、数量、装填方式等,均无一定,其使用非常随意,因此,其杀伤力的大小随时可以改变。对自制枪支是否具备杀伤力的鉴定标准,需要注意两…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犯罪分子运用的手段及使用的犯罪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枪支在各种犯罪活动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颁布实施后,认定“私藏枪支弹药罪”必须对枪支弹药性能作鉴定,因此在打击涉枪犯罪的过程中,枪支弹药性能的鉴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刚 《刑事技术》2003,(3):57-58
1概述在涉枪犯罪的案件中,有大量使用的是自制的非制式枪。这些枪支是否是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应该受到处罚的枪支,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本文提供一种较为简约的鉴定方式,以引起国内同行的兴趣和商榷。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应该受到处罚的枪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5月15日颁布的《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这类枪支定义为: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公安部2001年公通字犤2001犦68号文件发布的《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中对这类枪支虽然没有明确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社会上非法持有枪支的数量不断增多,自制土造枪支大量涌现,涉枪案件急剧上升,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威胁公安干警执行公务。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技术进步,枪支致伤力的鉴定成为对涉枪案件处理的依据之一。现在,国内对土造枪支致伤力鉴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遇到这种案件,主要是依据国外军事部门的标准来衡量枪支有否杀伤能力进行鉴定犤1犦,这与我国法律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将弹丸在枪口的断面比能17.5kg·m/cm2做为对制式(军用)枪支的最低设计研究标准是实用的,但不适用于刑事侦查和司法审判,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