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4日上午,记者驱车奔赴达县安仁乡,找到了达县安仁板凳龙的唯一传承人谭显均,现年59岁的他,  相似文献   

2.
袁应 《当代党员》2012,(5):51-52
2012年2月6日,重庆市人民广场。“板凳龙,嘿好耍……”清脆的童谣响起,一群穿着黄衣黄裤、扎着红头绳、系着红腰带的孩子,高高地举着手中的板凳龙跑向舞台。  相似文献   

3.
冯胜刚 《当代贵州》2010,(23):70-70
虽然布依族板凳拳与流传于中原地区的、明显具有汉民族传统武术特征的板凳拳,在使用的器具、基本步型步法、基本动作上,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两者在运动风格和套路结构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楚奇 《党课》2012,(22):72-73
一个人从小到大,可能都坐过小板凳。小板凳在农村更是普遍,是老百姓家中必备的,也是大家经常用的。因为常拿常见常用,人们不仅都认识小板凳,而且都喜欢用板凳来打比方。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更应该增强“板凳”意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用好用活用准“板凳”思想,坐正坐好“小板凳”。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到一则彭德怀元帅的轶事:有一次,彭老总到基层连队参加一个班的讨论会,一位干部搬来一把椅子,战士们又垫上一床被子请他坐,他却坐到了战士的矮凳上。在分析一些新独立国家老是闹政变时,他认为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不愿意和大家一样坐矮板凳、硬板凳,可能原先他们也是坐矮板凳  相似文献   

6.
正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民情,用身边事解说"十九大时光",接地气;哪里有群众,哪里有场所,就见缝插针在哪里宣讲,聚人气;讲关心的事,说爱听的理,生动感人,鼓士气。一些地方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被群众称为"小板凳式"宣讲,宛如田野春日里的禾苗,地气一动,便呼出那一波又一波的绿色。小板凳正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重要载体。遥想当年,搬着小板凳开会司空见惯。今天,"小板凳式"宣讲继承了革命传统、传承了红色基因,又  相似文献   

7.
尹丽 《党建文汇》2011,(1):32-32
近日,一位老师走红网络,因为大家画图都用尺。而他用的却是“板凳”。“我们的教育经费都花到哪里去了?”许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质疑。记者了解到,  相似文献   

8.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杨瑞龙本刊记者杜梅萍杨瑞龙清秀、儒雅,颇具学者风度,他说做学问就要耐得住寂寞,读书、教书、写书就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都说南国人杰,潇湘地灵。1957年5月生于江苏昆山市的杨瑞龙上小学时...  相似文献   

9.
2010年的一天,喜德县冕山镇五合村村民阿孙五且家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些“客人”带来的“礼物”是几根小板凳。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时会来人给他们送一些诸如被子、洗衣粉、洗脸帕、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10.
金海燕 《江淮》2011,(5):51
青海一位省级领导引用一位老领导的话,"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要求领导干部经常下去,深入基层,及时感知群众的安危冷暖;想问题、作决策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维护群众的利益;遇到矛盾和问  相似文献   

11.
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有了深厚的百姓情怀,就有了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真正弄清楚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大力推行"小板凳"群众工作法,通过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同坐一条"小板凳",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三明"走亲连心。明责任。党建进组,村支部班子成员经常性走访群众;干部进片,根据村民居住情况划分若干片区,村干部每人包一个片区;党员进户,每名党员就近联系4户,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明内容。实行"四听两卡一记"。"四听",即重点听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存在困难、思想困惑以及对村庄建设等方面的意  相似文献   

13.
凌河 《学习导报》2011,(6):17-17
群众工作,原是共产党的基本功,然而随着执政已久,“条件”变化,这门“武功”,在我们不少同志手里,是否已经荒废了呢?于是有了“讲本地话”和“坐灰板凳”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4.
唐益萍 《当代贵州》2013,(14):45-45
长衫龙芦笙舞向世界各国展示了苗族芦笙舞蹈艺术及服饰文化,被学者誉为"东方探戈"。"跳起长衫龙,纪念黑蛮龙。保佑人兴旺,六畜五谷丰"。据说,早在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建立宾化县(今贵定县)时,用"长衫龙"为庆典舞;到北宋时期,贵州苗族首领黑蛮龙绝食身亡,贵定区域的苗族跳起长衫龙,纪念黑蛮龙;《元史》记载:"(元朝)至元中,大平伐长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润龙房地产开发集团(以下简称"河北润龙地产集团")的前身为河北润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经过十七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集商贸进出口、物业服务、装饰装修、矿产开发于一体的集团企业,并于2017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了河北润龙地产集团。河北润龙地产集团包括:河北润龙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燕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美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石家庄润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筑源装饰装修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集团总注册资本1.8  相似文献   

16.
叶公好龙的故事,妇懦皆知,传为笑谈。“叶公好龙而非龙”,却能使堪称万物精灵的龙为之感动,并虔诚地来到人间,空受一场戏耍。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叶公好龙称为叶公“戏”龙,倒是很恰当的。 叶公“好龙而非龙”,与其说是兴趣爱好,毋宁说是别有所求。或者说,“好龙而非龙”,正是其潜心钻研、猎取虚名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学问”。遗憾的是,龙却不辨真伪,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轻信而导致盲动,盲动而招致失落。这实在是一种教训。 叶公之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受其迷惑,被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多民族的贵州,大力开展“抢救民族文物”活动,征集了数以万计的民族民俗文物,并利用旅游线上经过维修的文物古迹,建立了以展示黔山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窗口——系列专题博物馆,其中,“龙文化”有关的展品极为丰富。贵州因此被人誉为“龙文化之乡”。 贵州龙陈列室中的“龙文化” “龙”,有生物龙与精神龙的区别,两者的外形与内涵不一样。前者属于生  相似文献   

18.
说“龙”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9):96-98
在中国古代,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座椅称为“龙椅”,在皇宫各处都装饰着龙的形象。用“龙”字做姓名也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赵云,字子龙,称“常山赵子龙”。更有地名:龙口、龙山、龙海、龙岗,还有龙首山、龙首关、龙门山、龙虎山,等等。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中国最长的界河是黑龙江。在民间,人们也喜欢在家里装饰龙。  相似文献   

19.
在“龙乡”——西峡,有一位以笔写龙的人,他书写了各具特色的龙,威严的、神圣的、傲然的、肃穆的、怡然的、陶醉的、腾飞的、奔放的、高贵的、平民的,游弋于波浪之中的,行走于田畴绿野的,飞翔于蓝天碧空的……深远的神韵和山川的灵秀,让这些稍显古拙的“龙”字复活了。他就是王新泉。或许这片古老丰厚的土地给他了感悟,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的龙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新 《世纪桥》2007,(1):63-64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其起源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猜测。各个民族都有关于龙的传说,但是人们其外形与发展历程的认识却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差异。东方的龙是灵异,祥瑞的象征,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西方的龙却是邪恶,贪婪的怪兽,是武士们剑下的亡魂。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东西方人们对龙的使用上也呈现出不同性。因此,很好的掌握其历史与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文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