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老庄思想主要体现为因性意识、无为意识、超越意识和批判意识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分别剖析它们对于防治行政腐败的影响,发现老庄思想对于防治行政腐败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但总体看来,老庄思想对于防治行政腐败的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影响,特别是在防治行政腐败的两种基本机制,即道德约束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的建设上,其消极影响更是大于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正式制度的委托—代理分析和非正式制度的行政伦理分析可以发现,仅靠正式制度难以制约行政腐败现象,必须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整合才能有效地遏制行政腐败。  相似文献   

3.
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把手”腐败、用人腐败、司法腐败、公贿和行政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现象日益突出。制度反腐败的重点应当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通过继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其中,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政府间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遏止政治和行政腐败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官德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加强公务员的官德思想建设对于提升公务员行政能力和预防公务员行政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官员录用、为政、道德行为等方面蕴含的的官德思想,探讨我国公务员在行政和机制建设方面汲取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行政腐败是目前我国社会中最严重的一种腐败,呈现出示范性、多元性、直接性和公害性等特点,在目前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行政越权、行政失职、行政失当和程序违法等几个方面,我们应当从立法、司法等多途径,通过体制改革,增强打击力度等多种手段予以惩治,以维护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
马慧玲  张鸿雁 《学理论》2008,(23):63-64
长期以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一直是防治行政腐败的重点,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权力的过份集中,党内的监督机制削弱了,互相制衡与民主空气淡漠了,也致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 ,政府信用是关键。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的政府信用危机 ,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 ,必须进行政府信用的重构 ,使政府的行政手段从以政策为主转向以法律为主 ,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拘束 ,加强信用制度立法 ,建立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严惩行政腐败 ,重树政府威信  相似文献   

8.
马君昭 《学理论》2012,(33):1-3
网络舆论监督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它开辟了一条公民利益表达的快速通道,丰富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正在成为惩治行政腐败的利器。然而目前网络舆论监督的公信力比较低,容易出现"网络暴政"和形成"羊群效应"。据此中国地方政府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络舆论监督,探索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尝试建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意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监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寿荣 《党政论坛》2009,(11):18-20
行政执法是—个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但行政的广泛性、单方性和强制性往往会产生行政腐败的危险。如何依法执法、公平执法并通过执法实现社会的公平呢?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执法路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是一个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但行政的广泛性、单方性和强制性往往会产生行政腐败的危险.如何依法执法、公平执法并通过执法实现社会的公平呢?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执法路径.  相似文献   

11.
行使行政权过程中对政治资源的消耗构成了行政政治成本,影响行政政治成本的因素有行政系统规模、行政职能范围、行政能力和行政腐败。为此,可以通过建立规模适度的行政系统、确立合理的行政职能范围、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人员素质、惩治腐败以降低行政政治成本。  相似文献   

12.
坚持依法行政 ,是确保行政权正确行使的关键。依法行政对行政权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行政职权法定、行政活动程序法定和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这三个方面。通过依法规范行政权的行使范围和行使程序 ,再加以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 ,才能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 ,防止和减少行政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国家职能的重心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下,继续实行那种管制行政、微观管理的无限政府管理制度,必然造成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缺位,必然导致行政腐败。因此,变管制行政为服务行政,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步伐,是控制腐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与支柱 ,是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保障 ,它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政府信用也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为此 ,要强化政府信用道德建设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 ,为政府信用提供体制保障 ,政府管理手段要着重依靠法律 ,改进行政执法作风 ,规范行政执法 ,严惩行政腐败 ,建设廉洁政府 ,加快建立政府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规范“三公消费”是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依法治国的精义是依法治权而非治民,依法治权则必须给权力的行使划定清晰的界线和规矩。畸高的“三公消费”的危害性极大,大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规范“三公消费”不仅仅是预防行政腐败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现代化的管理都离不开监督。行政,作为一种政府行使国家权力、从事组织管理的活动更是如此。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我们必须加以坚持。但问题是,近年来在转型期,尽管我们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在防止和惩治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屡屡曝光的大案要案告诉人们,腐败问题尤其是行政腐败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当前仍处在腐败高发期。我们看到,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权力滥用和权力运行不规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的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腐败分子还在产生,腐败形式呈多样化。同时,我  相似文献   

17.
警惕部门利益膨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江涌 《瞭望》2006,(41)
降低行政效率,助长行政腐败,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增大国家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机构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日益突出。在决策或履行职能过程中,有些部门过多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过于强调、维护与谋取本部门利益,影响了决策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损害了社会公正与大众利益,增添了国家经济及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8.
行政潜文化是行政腐败的文化根源和文化表现。行政潜文化具有谋利性、隐蔽性和制约性的特征;在行政过程中表现为行政组织氛围的小集团倾向、行政人价值取向的庸俗化趋向和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趋向;究其形成原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行政资源的有限性及监督制约和惩罚机制不到位造成的;为规避其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民主建设,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崇尚制度文化,完善制度体系;提高行政资源的可租瓶颈;提升主体文化,缩小寻租群体。  相似文献   

19.
各国的反腐败实践都与其特定的政治结构、经济运行以及文化传统密切关联。结合社会基础的特点来观察这些实践过程,可以总结出三种富有代表性的反腐败模式:廉洁官僚模式(代表国家:日本)、政党自律模式(代表国家:新加坡)、权力制衡模式(代表国家:美国)。廉洁官僚模式的优点是利用官僚制恪守规则、服从至上的职业精神减少了行政腐败机会,缺点是反腐理念与制度实践游离于政治腐败与商业贿赂之外,反腐败不彻底。  相似文献   

20.
高校腐败严重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当前高校腐败研究蓬勃兴起,但还存在一些充满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央全面反腐和高校"双一流"建设启动的背景下,对这一主题进行回顾、评价与展望具有重要意义。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CNKI数据库1994~2018年间收录的关于高校腐败主题的1163篇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绘制出高校腐败研究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显示,高校行政腐败研究、高校学术腐败研究、高校反腐倡廉对策研究成为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展望高校腐败问题的研究走向,进一步深化高校腐败研究需要采取深化学理研究、加强制度与机制研究、关注实证研究、开展比较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