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当前空气污染与雾霾天气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影响了社会与经济的正常秩序。北京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空气污染重灾区之一。本文试图以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治理为例,旨在阐明空气污染跨域合作治理的基本规律。在规范研究上,总结了传统区域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区域主义是跨域治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三个方向;在经验研究上,通过分析北京地区空气污染跨域治理的历史与现状,归纳了利益协调不足、碎片化现象和单中心治理等问题症结。针对空气污染跨域治理的存在问题,必须建立国家层面的空气污染防治战略,健全空气污染跨域治理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完善跨域治理机构的结构设计与组织功能,创新执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履职、市场协调与社会参与的跨域合作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处于风险高发期,各类危机频发且越来越表现出跨域特性.在现有的危机治理体制下,我国的跨域危机治理陷于较为严重的碎片化困境中.“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矫治碎片化问题的新理论,为整理我国跨域危机治理碎片指明了出路.因此,我国的跨域危机治理应当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要求,塑构整体性跨域危机治理体系,实现跨域危机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间为达到资源优势的共享和资源劣势的互补,应形成一水平的合作治理关系,然却因本位主义、政党立场及缺乏信任而成效有限。笔者参考欧美公共事务相关课题领域之区域分析、项目分析、政策分析及1991至1998年于台湾高雄推动都市营销之经验等,及对应个体(个人)认知本质的判断与决策理论等,从多元社会观点切入对于个体认知及群体行为之观察,并涵盖载体存量之影响而成的PAM(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整合架构,此与Ostrom教授等发展之IAD(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架构应可人体对应,本研究结合二者探讨台湾的问责性与跨域治理之条件检视与体制建构。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问题、根源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行政论坛》2018,(1):74-80
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不但无法适应跨域公共事务治理要求,而且增加跨域公共事务治理成本、降低跨域公共事务治理绩效,同时也是引发跨域公共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行政区行政、地方利益之争以及地方官员理念的碎片化都是造成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产生的重要根源,导致跨域治理中地方主义、各自为战、分割管理、服务裂解等弊端。整体性治理正是针对政府管理实践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因而从价值导向、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协调机制等方面构建跨域整体性治理模式就成为解决地方政府间跨域治理碎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跨域治理研究:生成逻辑、机制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9,(1):65-72
我国跨域公共治理问题持续涌现,在客观上挑战政府的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发轫于西方治理实践的跨域治理为跨域公共问题提供了有力解释,并逐渐成为跨域公共事务求解之道。围绕跨域治理题域,我国学界开展一系列研究,但较少有对跨域治理研究成果进行元分析或系统梳理与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域治理知识的再生产与可拓展维度。通过对近年来国内跨域治理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可以展现当下我国跨域治理研究的整体概貌。研究发现,既有研究在概念等理论层面存在分歧;跨域治理生成逻辑存在多种竞争性解释;域外理论框架主导治理机制研究;研究路径相对单一等。未来研究应聚焦跨域治理理论体系建构、审视环境系络差异和理论适用性、反思跨域治理的生成逻辑、创新研究方法,尤其要着力探讨跨域公共事务多种可能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基层跨域协同治理是当下和未来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但尚未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整合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跨域协同治理概念,并在协同治理整合性框架视角下,结合具体案例有助于科学分析城市基层跨域协同治理的缘起、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城市基层跨域协同治理肇始于城市空间融合性发展与基层行政体制碎片化安排的共时性叠加;同时,与高层级和具体领域的跨域协同治理相比,城市基层跨域协同治理兼具治理事务多样性和具体性、治理过程日常性和高联动性的特征。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基层政府间构建系统性、制度化的协同治理机制,开展综合性、常态化的跨域协同治理,进而在基层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统筹考虑日益凸显的跨域公共事务问题。  相似文献   

7.
申剑敏 《党政论坛》2014,(23):22-2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变化、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宏观系统。从横向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从纵向看,在中央集中制的结构下,国家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在地方得到有效延续和落地。因此,在国家治理这一新的战略视野下,国内各区域的协调发展也面临着治理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8.
郭雪松  朱正威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50-60,124,125
跨域性特征对现代社会危机治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是世界范围内应急管理领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转型期社会特点,对现代跨域危机内涵及其特点进行归纳,进而提出了跨域危机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对当前中国跨域危机治理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着重从信息、资源维度对其整体性治理问题进行阐释,认为不同组织在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是产生跨域危机治理碎片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实现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必须结合中国应急管理实际,以组织间网络视角从应急管理组织层面对碎片化环节成因进行分析。在前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实现的关键在于其治理网络中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目前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部门隶属不同、管理层级复杂、多头指挥而产生的协调困难是中国式碎片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最终,本文构建了跨域危机治理网络分析模型,并对碎片化环节识别、整理以及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实现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跨域治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为适应公共治理的多元化趋势及跨部门议题而成长起来的一种合作型治理模式.胡锦涛2009年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蓝色经济区”的跨域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地方政府的发展差异、机会主义行为、区域政府的保护主义等都制约着山东半岛地方政府之间的跨域合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有效途径有:建立蓝色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合作模型;树立连续博弈及跨域治理的理念;建立蓝色经济区地方政府参与合作的规则约束机制;建立跨域治理的协调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执行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地区间联系愈发密切,传统的行政区划界限逐渐被打破,公共事务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与无界化,大量区域性公共问题出现,跨域治理作为新的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研究跨域治理中政府的动机、机制及行为对于有效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意义重大。广佛同城化作为我国城市间合作的先行者,在两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了跨域治理的大量实践探讨。以广佛地铁建设与跨界水污染治理为例,通过执行动力、协调难度与作用机制等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解释跨域治理效果背后的机理与原因,可以发现议题属性是影响跨域治理效果的基础前提;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动机诉求导致执行动力强弱程度的差异,影响跨域治理的正式达成与治理进程;政府主体的结构复杂程度与职责分工清晰程度决定治理协调难度;跨域治理中政府主体的行为策略内含政府间的权力作用机制,纵向—横向权力作用机制的强弱程度影响跨域治理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1)
当前绿色经济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提出能够有效解决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能拓展绿色经济发展空间和提升绿色经济的效益。通过建立绿色经济协同治理的主体,构建绿色经济协同治理的保障平台等,促进区域促进绿色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城市和农村绿色经济的联合,塑造区域特色绿色产业与整合跨区域的不同产业等的协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跨域公共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传统的政府单一权威治理模式因其"封闭性"和"内向型"已无法适应跨域公共问题"跨域性"和"外向型"的治理要求。跨域公共问题涉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治理的复杂性,迫切需要在政府主导下,联合社会各主体展开合作治理。立足现实,应当按照民主协商与合作治理的要求,通过共同理念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提升、相关原则和机制的安排来构建合作治理体系,克服合作治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而不断增强跨域公共问题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3.
王佃利  滕蕾 《行政论坛》2023,(4):143-150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处于低效协同的状态,近年来在黄河国家战略的驱动下,出现诸多突破既有管理系统边界的协同治理实践。政策政体理论关注跨边界的复杂政策问题,为研究黄河流域中的跨边界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类型学的分析框架,可以总结黄河流域协同治理案例蕴含的跨边界合作类型、剖析各案例的跨边界合作动因和协作过程。研究发现:在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实践中,共有三种类型的跨边界合作,包括属地管理系统主导的对接型合作、垂直管理系统主导的撬动型合作和超越水平管理系统的跨越型合作。对接型合作和撬动型合作为政治驱动下发起的,协同的范围和领域集中在某类行政事务上。而跨越型合作多是自发的,受经济和政治共同驱动,协同的范围和领域更大。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特大地震暨巨灾应对全国研讨会入选文章来自社会各界,专家们深入研讨了"救灾与重建、创新与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以参会论文、报告的研究范式与主要观点为例来进行解析,一方面可以为以往的应急管理研究框架提供一些经验性证据,同时通过汇总提炼,归纳出优秀应急管理研究的共性,发掘新的理论模式与研究方向,最后努力为我国应急管理跨域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变化、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宏观系统。从横向看,它涵  相似文献   

16.
在地狭人稠的台湾,有关大众运输、环境保护、水资源、河川管理等跨域治理的议题,正显现其重要性与急迫性。整合跨域治理与行政法的理论,以“北基垃圾处理合作案”为例,分析行政契约作为跨域合作的基础,分析其所涉及的相关法制问题,例如契约之合致、订约过程(成立要件)、契约应有之内容、契约之进展(如情势变更、政策变迁等)、履约责任、强制执行、救济方法等,希望能建构行政契约在跨域治理的应用模式,以为未来各级政府间在跨域事务中的合作提供法制经验。  相似文献   

17.
跨域治理是应对跨域政务服务需求的有效治理理念,可以为市场要素跨地区流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行政支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价值导向,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增效,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基础,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提供了可行性。科学且高效的府际合作动力机制是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实现的重要保证。基于APT-R模型,构建起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通过对长三角S市“跨省通办”实践的调研分析,发现其府际合作动力机制存在运行梗阻,表现为引力有限、压力不均、推力式微和阻力难消。这是地方行政系统内外部的利益、组织、制度、理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优化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需要从提升引力、平衡压力、强化推力和消减阻力入手,调适四个作用力的方向和力度,形成府际合作的动力合力,切实增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助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21,(6):28-34
实现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带来了一个新课题。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要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中进行认识并寻找针对性的实践路径设计。以人们在不同活动场域涉及的社会关系为分析基点,生活场域是实现美好生活诸需求更具基础性的场域,基层治理是与生活场域最为接近的治理领域,因此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主要治理领域。当下,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需要构建以实现美好生活为目标和功能导向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推进人民群众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跨区域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大量兴起,地方政府间的开放和合作趋势不断深入,但由于制度惯性、市场竞争、资源稀缺等原因,府际间的合作治理出现一定的路径依赖,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克服区域发展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效应,以合作治理的形式提供优质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地方政府间应构建新型的跨区域合作治理的行政制度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增强跨区域合作的动力,以实现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