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信息广角     
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将对各省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进行督察,并采取措施确保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目前,中编办正联合中组部、监察部和财政部等部委对各省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进行联合督察,在摸清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现状,以及乡镇机构设置等有关情况后,将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并把措施落到实处。下一步,中编办还将向社会公布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相关情况,并在各地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投诉、举报。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将逐步采取网上公示等多种措施,面向社会公开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财政供养人员情况,实现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公开化。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将逐步采取网上公示等多种措施,面向社会公开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财政供养人员情况,实现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公开化。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肥城市编办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的有效途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一、规范程序,严把人员入口关一是严控编制总量。严格执行中央提出的"各级行政编制不得突破中央下达的总额,事业编制不得突破2012年底总量基数"的要求。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全市所有事业  相似文献   

5.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06,(3):25-25
青铜峡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切实做到乡镇人员只减不增。一是采取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明确了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在机构编制中的职责.共同严把人员入口关。二是实行编委会议事制度。凡涉及乡镇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增减及人员变动,都按照编委会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按规定程序办理。三是采取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一、坚持完善机制、严明纪律,切实强化总量控制机构编制是重要的执政资源,中央和省明确要求要把严格总量控制作为一条底线。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指示要求,将严格总量控制贯穿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泰安市机构数量净减少78个,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为52:1,2011年以来财政实际供养人数分别比上年减少1181人、1496人。  相似文献   

7.
当前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攻坚时期,一方面大量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机构编制消长矛盾、供需矛盾突出。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李克强总理"约法""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省政府明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开江县全面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实施机构编制事项总预算、分预算、决算,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面对新时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发挥编制资源的最大效益,把稀缺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一批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创新平台管理模式;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最佳效能;纵深推进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编制核定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编办不断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力度,在管住管好人员编制、遏制人员膨胀、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编制使用审批制度,有力地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靓丽槐荫"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一、主要成效(一)严格落实责任,推进阳光编制进程。为有效控制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降低行政成本,减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7月,福泉市机构编制改革启动,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改革措施先后落地……机构编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把有限的人力用在"刀刃"上,服务中心工作。发展无止境,改革永远是"进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机构编制规范化建设,是管住管好机构编制,建立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体制机制保障的需要。科学配置党政资源、合理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对于实施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突破平阴计划"、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济南市天桥区编办在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预防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等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工作探索与实践(一)严把关口,全面推行和落实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李克强总理指出: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是新时期赋予机构编制工作的新要求,其根本目的是管住  相似文献   

13.
巨野县编办严格遵循"机构总量不突破,编制总量不增加,机构编制标准不变通"的原则,严把源头,创新措施,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与2012年底相比,2013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共减少15人,其中行政单位减少8人,事业单位减少7人。一、严格机构设置管理坚持以职能的科学配置为基础,合理机构设置布局,遏制机构膨胀。除中央、省。  相似文献   

14.
<正>海安县编办建立三项制度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一是建立年度编制使用计划预算制。结合年度减员情况,提出全县编制使用计划的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各项编制的使用,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只减不增,切实把好财政供养人员"入口关"。二是建立编制使用计划申报公示制。凡申请编制使用计划的区镇、部门,需在本单位公  相似文献   

15.
<正>沂源县: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思路,切实管住机构编制总量,严格控制行政机构编制增量,从严审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同时,结合改革清理规范并精简压缩了一批行政事业编制,今年共精简压缩行政编制38名,事业编制135名,确保全县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沂源县  相似文献   

16.
<正>青岛市城阳区编办多措并举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一是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注重内部挖潜,减少机构编制资源闲置浪费现象,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除上级有明确规定或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外,一律不新设机构、不增加人员编制。二是严控编制使用。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空编运行、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突出编制动态监管。结合中小学教职工定编标准和财政供养人员控制目标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生源逐年增加、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快速发展等动态因素,强化动态核编。每年暑假后,根据学生数量的变化,在控制编制总量的基础上,区编办会同区教体局对规模小、成班率低的农村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上予以倾斜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区中小  相似文献   

18.
《揭阳论丛》2006,(4):27-31
乡镇人员超编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既不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不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针对揭阳市乡镇人员超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五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切实转变乡镇职能,理顺乡镇管理体制;二是规范乡镇机构设置;三是整合与改革乡镇事业单位;四是制定人员分流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分流人员;五是进一步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从法制的角度保障机构编制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9.
<正>天桥区编办依据各部门机构编制沿革文件,对行政部门"三定"规定及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编制、领导职数等全面摸底,并积极协调组织、人社等部门,逐单位、逐项目对各单位机构性质、机构规格、内设机构、编制数量、实有人员基础信息、领导职数及配备情况、编外聘用人员等进行审核,确保机构个数实、编制数量实、实有人员实。  相似文献   

20.
<正>深入开展地方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重要部署,是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和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开展核查和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