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培训教育革命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部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战略任务。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纵横转战于两广地区,有力抗击了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创建和发展巩固了以东江、珠江、琼崖、南路等地区为主的华南抗日根据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是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后方,是歼灭和驱逐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教育工作是华南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抗日武装斗争以及一切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群众运动开展的有力支持和牢固保障。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显然是和有效的教育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抗日根据地知多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等深入敌后,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随着游击战争的发展,我军建立了一块又一块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敌后根据地计有华北地区6个,华...  相似文献   

4.
<正>抗日战争时期,惠州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八年艰苦抗战的岁月里,惠州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团结、动员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支持和参加抗日斗争。为抗战的胜利,谱写了壮丽  相似文献   

5.
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侨是中华民族一个支脉,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爱乡思想。在抗日战争中,华侨对祖国大力支援,不仅捐献了大批款项、物资,而且还回国参战,开展文化救亡和国际援助活动,亲身投奔根据地,参加党领导的各项抗日武装活动,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各地抗日游击队捐钱献物,支持抗日根据地建设,谴责汪伪卖国政权,皖南事变后坚持民族大义,抨击国民党顽固派,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问:我们想请你谈谈广东党史和华南抗战史研究的问题。你认为当前广东党组织与华南抗战的历史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曾:广东党组织在华南抗战中的作用,一是领导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二是独立组建抗日游击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三是派出不少党员到国民党军队中工作,在其中参加抗日。比较而言,我认为对第三点研究得比较少,有关的情况还不够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央根据国内外的战争形势,提出了华南战略方针,即迅速在华南建立战略根据地,以便在日军败退时,华南抗日武装能进退有据,并在国民党发动内战时能配合全国起来,制止内战。据此,中央决定把闽粤赣边的在陕北的干部都调回延安,编成一个300名的军政干部大队,由张鼎丞率领南下,开辟闽粤赣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研究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功绩。一、日军全面入侵华南  相似文献   

9.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华南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支持,在东江地区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在日、伪、顽军的夹击中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斗争,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华南抗日游击队(又称华南抗日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紧密结合华南抗战的实际,坚持敌后战场,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原则,抗击日本侵略军,取得了华南战场抗战的胜利。 一、运用人民战争思想,创建人民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在长…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民在敌后抗日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日本侵略军与伪军,创建抗日民主政权。继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不久,1938年12月,在广东惠阳县淡水镇成立了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这是南中国敌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是广东人民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为华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促进了抗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魏芙蓉,郭永学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华中地区、山东地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健康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抗日根据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13.
"七七事变"后,党中央决定派张文彬来广东领导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针对当时广东对敌斗争的复杂态势,张文彬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积极做各方面的工作,联络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发展自己;建立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敌后战场,使之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敌后三大的战场之一;极大地活跃了华南抗战局面,为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抗日根据地劳动力的不足,变工互助运动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迅速兴起,变工队是其最初形式。1943年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开始重视变工互助运动的开展。随着运动的深入推进,早期出现的变工队及劳动互助社中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此时,由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兴起的合作社模式成为运动发展的新方向,其中生产性合作社与综合性合作社是其主要形式。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各种类型合作社的成功,也带动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等其他抗日根据地变工互助运动的快速发展与组织形式的提升。变工互助运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提高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为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后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中的阶级状况,解放了广大妇女,给农村送去了先进的思想观念。这都为解放战争中解放区的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顺利开展农业合作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1)
苏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在华中最早开辟的根据地,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和浙江、安徽的一部分。沪宁杭沦陷后,苏南成为日伪统治地区的心脏地带,也是汪伪政权的核心区域。苏南抗日根据地在与日伪顽的斗争中,为贯彻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做出了关键性的作用。因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价值,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对研究苏南抗日根据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祖国南疆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展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东江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剑英曾这样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相似文献   

17.
由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是当前出版界难得的一本好书 ,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第一 ,该书是一部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通史 ,填补了该史学领域的一项空白。首先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史 ,也包括华中各抗日根据地 ,可是都是各自省属范围或地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史 ,如江苏省编写出版了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史 ,安徽省编写出版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 ,湖北省编写出版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浙江省编写出版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史 ,河南省编写出版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广东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历史进程,分为初创、初步发展、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和对敌斗争以及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叙述了广东抗日政权建设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广东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权创立中的独立自主、建立过程中的华南创新、政权建立方面的华南特点、施政过程中的华南特色;阐明了广东抗日民主政权的重要意义,在华南树起了抗日民主的旗帜,改善了民生,巩固了华南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有力支援了敌后抗日游击斗争,扩大了了中共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回顾总结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设的特点和经验,对今天的政权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从1936年起,中共曾先后派黎玉、张经武、郭洪涛、罗荣桓、陈光、徐向前、朱瑞等到山东工作,他们都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尤其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建立过程中,罗荣桓抱病受命,不负重托,进一步巩固了八路军在山东的战略地位和壮大了山东的抗日武装。对罗荣桓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毛泽东后来曾有过高度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