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美济礁事件”之后,南海局势日趋缓和,特别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发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之后,南海局势进入了一个缓和的平静期。但自2007年以来,越、菲、马等声索国不断在南海问题上制造事端。例如,越南在南沙争议海域划定油气招标区块,任命所谓的“黄沙岛县”(中国的西沙群岛)人民委员会主席和“长沙岛县”(中国的南沙群岛)副主席,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南海“外大陆架划界案”;菲律宾则单方终止“中菲越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勘探项目”,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是南海的主要争端国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菲律宾以民间窃岛先行,再由政府接管,进而挑起美济礁、黄岩岛等事端而逐渐成为南海争端国。今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强硬言论迭出、危险动作不断,给南海局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8月29日至9月3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访华,与中国就解决海上争端达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海局势,但是南海局势的前景仍然不明。  相似文献   

3.
文莱达鲁萨兰王国(简称文莱)1984年1月1日独立。独立前,文莱与马来西亚曾发生海域划界纠纷。独立后,文莱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经济制度,声称对南沙群岛西南端的南通礁(也称"路易莎礁")拥有主权,并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①成为南海岛屿主权争端国。但文莱一向态度温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本文在介绍文莱对南海的权利主张及其南海政策基础上,对其动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今年5月13日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的划界期限的到来,南海争议各方纷纷宣示主权,南海争端再度升温。在南海问题的发展演变中,国际因素是一个重要因变量,而且其中美国的影响最大。从2008年5月下旬美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在菲律宾距中国南沙群岛最近的主要岛屿巴拉望岛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演习,  相似文献   

5.
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叙述了我国南沙群岛岛礁被周边国家占据的现状,以及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与自然资源,并分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南沙主权争端的影响,论述了当前南沙主权争端复杂化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南海问题的内涵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对中国南海领土 与海域的占领和控制;围绕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占有、开发和利用问题; 涉及对南海这一重要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与影响。南海问题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它 使中国领土主权安全遭到破坏,使中国对被别国占领的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面临一种进不能攻、 和不能取的两难局面;危及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多层面对中国军事安全 造成极大威胁和严重影响。对此,中国应该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改为“搁置主权、限制或冻结开 发”,准备南海战争,这是确保中国南海主权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7.
南海主权争议由来已久,有关南海问题研究的专著中外已出版不少,但能较系统、全面地对南海历史进行综述,对南海现状进行论析的,应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研究员新近出版的《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该书洋洋37万字,分七章进行论述,内容涉及到南海自然与人文状况、中国南海历史主权、南海主权争端的过去与现在、南海主权的法理、南海主权涉及的国际关系、中国海权的演进与中国海军保卫南海、中国处理南海主权争议的努力等各个方面,堪称为迄今为止在南海历史与现状研究涉及范围…  相似文献   

8.
邱普艳 《东南亚》2014,(1):96-101
20世纪50、60年代,南越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不断挑战我国南海主权,同时期的北越政府因需要中国的支持,力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保持一致立场。至60年代末,基于大国关系的变化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北越政府支持中国的立场开始发生动摇。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南海潜在的巨大石油资源和南海重要战略地位的吸引,加上中越关系的交恶、破裂,越南公然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南沙群岛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为核心的中越南海争议,与战略资源的攫取以及地缘安全交织在一起,加之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各国海洋主权观念的增长等因素,中越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和激烈。  相似文献   

9.
南海争端与东南亚国家的扩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明辉 《南洋问题研究》2006,17(4):35-42,52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海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可能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倍受亚太各国关注。最近一些年来,有关南海诸岛及海域的争端不断,东南亚国家由此加紧了军备竞赛,明显扩军,联合军事演习不断,这进一步使南海局势复杂化,将对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密切关注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动向,加强我国海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坚决捍卫我国在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常书 《国际资料信息》2011,(10):25-28,10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并无岛屿主权争端,但在纳土纳群岛,印尼与中越等国存在海域划界纠纷。印尼不属于南海问题的争端方,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一直积极扮演南海争端“调停者”角色,希望借推动解决南海争端彰显其地区大国的影响力,确立在东盟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1995年以来南海发生的几次主要事件,由此说明,进入21世纪后,南海主权争议的突出问题将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南海疆域研究将出现新动向,即在继续从事历史主权研究的基础上,把着重点转向以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研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划界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兰 《国际观察》2016,(4):42-56
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重大缺陷,无论从法理还是实践的视角看,都存在不公平性。南海争端的核心是领土主权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适用于主权和领土争议,因此也就不适用于南海争端的处理。菲律宾对中国提出南海仲裁案的背后推手是美日等国。基于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为了解决南海争端,中国采取外交谈判优先的战略,美国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外采取了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海洋威慑战略,日本则实行国际干预架构下的海洋同盟战略。采取上述不同战略的根本实质在于中美日三国围绕南海展开的海权博弈。中国应倡导南海海洋治理的两个创新性理念:以法治海、以海治海。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事务的力度不断加大,南海主权争端更加激化,安全局势日趋紧张,发生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风险明显提高。但遏制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因素也在同步增强,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南海主权争端仍将维持一定热度,但各个当事国将更加重视既得利益的维护、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国内各政治集团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制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本位意识和立场,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有:坚持菲律宾所占据的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来解决南海争端;坚持南海仲裁“裁决”,等等。而硬实力的不足、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克制与和平立场以及菲律宾民情等因素导致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除了对策略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导致的分歧,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于菲美同盟及菲美双边军事协议存在着认同与强烈反对的不同声音,其深层原因来自于要求独立自主的反美民族主义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矛盾。菲律宾后续仍可能试图以南海“仲裁”结果对中国进行“软”抗争;菲美军事安全合作仍有强化的可能;中菲南海双边谈判以及共同开发协议有可能会随着菲律宾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受到影响,存在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15.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有关声索国就岛屿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随着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争议议题也随之扩大。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它的介入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应对南海争端和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的需要,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阻止中国对这一战略区域的影响,含有遏制中国崛起和限制中国战略空间的意图。未来美国会持续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但其介入将是有限度和有选择的。  相似文献   

16.
南沙海域石油开发与主权纷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70年代,南沙海域因发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周边国家即分别对南沙群岛的全部或部分声称拥有主权,并开始勘探那里的石油资源,使南沙群岛的主权纷争不断激化。本文对近年来南沙群岛周边国家在南沙海域的油气开发状况及由此引起的主权纷争,进行综合的论述,并对处理因石油开发而造成的主权纷争,我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南海问题的症结是南海周边相关声索国采取的"合纵连横"争主权战略与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相对立。同时,由于"搁置争议"原则与主权不可分割性之间的矛盾侵蚀了"共同开发"的基础,共同开发变成了"抢先占领开发"。本文试图从两个路径对南海问题分而治之进行阐述:其一是根据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在不同海域实施不同的治理管控模式,如"西沙—中沙—东沙模式"和"南沙模式";其二是对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战略及外交手段,打破相关声索国"合纵连横"的图谋以及大国"零和博弈"的历史逻辑,积极开发南海资源,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再被进一步侵蚀。  相似文献   

18.
1月1日 越南宣布改革对外国投资审批手续,以便更多地吸引外资。 1月11—14日 俄罗斯第一副参谋长克尔边科访柬,双方签署了一项有关防务问题的谅解备忘录。 1月15日 柬埔寨第一首相拉那烈率团对越南进行访问,与越方讨论边界、商业和移民问题。 1月15日 柬埔寨议会宣布民柬为非法组织的法律生效。 1月16—23日 越共召开七届八中全会。 1月25日 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命令国防部官员核实有关中国军队在菲已声称拥有主权的南沙岛礁上建立基地的情况进行调查。 1月27日 大约1.5万名缅甸政府军攻占了克伦族反政府组织总部。 1月28日 越美互设联络处,并签署了有关协议。 2月8日 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称菲国防部已证实在菲宣布拥有主权的卡拉延群岛的宠阿尼班礁附近发现中国船只。 2月9日 柬埔寨从捷克和波兰购买的90辆坦克和10辆装甲车运抵西哈努克城。 2月11日 菲律宾官员证实中国在美济礁没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南海问题的症结,是所谓"一对二",即中国同时面临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主权矛盾和与美国的海权矛盾。两对矛盾虽性质不一,却往往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造成中国的战略被动。要破解这一困境,必须区分主次矛盾,使两对矛盾实现剥离。由于中国同越南、菲律宾等国的主权争端已然"高烧难退",牵涉各自国家核心利益和民众情绪,彼此妥协的空间相对有限,因此这对矛盾目前是必须集中战略资源和战略智慧加以应对的主要矛盾,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根本解决,需要持久耐心。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初以来,菲律宾政府对中国在南沙群岛美济礁附近海域为中国渔民建立避风港 设施一事大做文章,搞了许多动作,企图在国内外大肆渲染这一事件。2月15日拉莫斯总统亲自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专门讨论解决美济礁事件的对策,重申美济礁是菲领土的一部分,谴责中国违反国际法和1992年马尼拉宣言,并表示尽一切努力和平解决这一争端。菲政府除向中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递交1992年马尼拉宣言的备忘录外,还向东盟各国驻菲大使照会美济礁事件的过程及其严重性,同时,增派了其在南沙群岛所占岛礁的军队。据报道,菲军方已在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