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恐措施对刑事诉讼领域的入侵,对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提出了前所未有之挑战。监听、搜查、羁押、司法审查、法庭审判、证据规则等刑事诉讼基本制度受到猛烈冲击并对人权保障产生直接影响。美国的反恐怖立法及其司法实践的变革,成为全球的焦点,也成为该领域的典型范例。这种变革的背后是深层价值选择,是正义和功利之间的博弈引领美国反恐怖立法和司法的走向,而尊严价值的勃兴为程序正义的重新抬头奠定了理念基础。我国刑事诉讼理念更新和立法完善应当引以为鉴,对恐怖犯罪作出合理的反应。在平衡理念之下,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决不能向打击犯罪的功利需求轻易低头。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一大顽疾,打击恐怖主义需要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核心建构反恐战略是我国现今解决恐怖犯罪问题的核心。目前我国反恐法基本草案正处于论证阶段,其定位应当是与恐怖主义犯罪作斗争的特别法规,需要从立法取向、立法模式、立法内容、立法衔接等方面进行相关完善。此外,我国应该在反恐立法中明确规定设立反恐机构,以反恐审议为基础对恐怖主义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完善反恐立法 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中国有必要完善反恐立法。中国是联合国成员 ,应遵守联合国的一系列反恐决议 ;中国还是一些国际组织的成员国、签约国 ,应遵循在这些组织中签署的反恐公约。中国可以借鉴其中的有些规定 ,完善自己的立法 ,包括增列反恐的罪、扩大现有反恐罪名的内涵、分列反恐罪名、扩充刑事诉讼法的内容等。世界有许多国家制定了反恐的法律 ,中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作为借鉴 ,完善自己的反恐立法。比如 ,制定专门的反恐法律、设立专门的反恐机构、重罚恐怖主义犯罪者、严惩支持恐怖主义犯罪的人员和组织、加大反恐执法和司法的力度等。目前 ,中国急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立法 ,即进一步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制定专门和系统的反恐法、规定专门的反恐机构与反恐监督机构等。  相似文献   

4.
继美国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日益猖獗,此种犯罪不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同时也影响了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从法律层面上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进行研究也是急迫的。本文拟就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特征、犯罪分类以及各国反恐法律对策和中国反恐法律对策及其立法不足并且完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反恐公约的发展和恐怖主义活动的持续发生,西班牙的反恐立法发生了迅速变化.从刑事法视角来看,西班牙的反恐立法包括犯罪和刑罚,刑事程序、刑罚裁量和执行、青少年刑法、被害人待遇等内客.恐怖主义行为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反恐斗争不能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应在司法控制之下充分尊重合法性原则和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6.
反恐立法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世界上已有一些反恐立法,其中包括联合国、有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对反恐所作的规定。中国当前也有反恐立法,内容涉及参加国际条约而承担的反恐义务、刑法中直接与反恐有关的一些罪名和刑法中间接与反恐相关的罪名等。综观中国现行的反恐立法,还有可完善的地方,主要是:确定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制订专门的反恐法律和规定专门的反恐机构和监督反恐的机构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界定出发,以“新疆暴力恐怖事件”成因为例,分析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产生根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立法现状,通过对立法的考察,提出打击、预防此类犯罪的见解,即我国应建立以反恐专门法为主导的,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诸法配合的反恐模式.  相似文献   

8.
美洲国家组织反恐法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国家组织反恐法律中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界定,虽然能直接触及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内容,但单纯以罗列主义的立法形式难免存在粗疏或琐碎的弊端;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非政治化及或引渡或起诉原则之规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限制颇多,需要完善;关于恐怖主义犯罪案件中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及保障恐怖犯罪嫌疑人权利之规定,值得称道,对国际社会完善反恐法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恐对策:美国经验与中国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刚 《政法论丛》2014,(5):89-96
美国反恐对策主要包括其反恐的法律对策及反恐的策略选择。以《美国爱国者法》为代表的国内立法,极大限度地扩大了美国政府在监听、逮捕、搜查等方面的侦查权力,赋予执法部门更大权力来预防、侦查和打击恐怖犯罪,但其部分条款的规定对宪法赋予美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已或明或暗地构成侵蚀;美国反恐虽然具有国际法依据,但其具体反恐行动存在滥用国际法的情形,给其反恐行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恐怖主义问题也不同,但经过实践检验的美国反恐对策,对中国反恐对策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打击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存在诸多问题:法律理念和法律规范的差异、狭隘的主权和民族利益观的影响、文化冲突的催化、超国家机构的作用有待完善、国内立法存在缺陷。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应对:逐步淡化主权意识;加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合作;减少恐怖主义犯罪产生的文化原因;尽快将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国内反恐立法。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上半年发生的数起暴力恐怖主义事件表明,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目前正处于活跃期,反恐形势依然严峻。从应对角度而言,遏制恐怖主义犯罪必须做到标本兼治,—方面要铲除恐怖主义的犯罪根源,致力于综合治理;另—方面,需要坚持依法惩治与预防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在立法与司法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底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是人类生存面临的难题,它通过暴力和残忍的手段,对世界和平、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乃至人类文明造成严重威胁.恐怖主义是当代人类之间展开的另一种形式的自相残杀.但是,即使其在法律上是严重违法的,在道德上是难以立足的,然而,毕竟有其存在的深层根源.因此,应当明晰恐怖主义与反恐的性质,正确认识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价值与效力之间的冲突,并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反恐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寻找经验和借鉴,从而正确协调恐怖主义与反恐以及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关系,为解决这一死结提供一条可行路线.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恐怖活动异常活跃,其危害性远远大于普通的刑事犯罪.恐怖活动的频发必然推动反恐立法的发展,世界各国联合反恐的需要也促成了俄反恐立法的跟进.俄罗斯反恐采双层式的立法模式:一为前置性专门法律,侧重反恐预警与反恐活动的展开,即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二为事后防控性的刑事基本法,重点预防和控制恐怖活动犯罪,即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俄罗斯反恐立法以抛弃恐怖主义政治目的说、立法内容丰富、立法体系多样见长.在反恐立法取向上全方位出击,以宪法为轴心,将基本刑事法典与专门的反恐法相结合,实体法具体个罪的应用与刑事诉讼程序法相呼应,基本法与反恐规章、条例的辅助法相衔接,它们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反恐立法体系.透过俄罗斯反恐立法全貌,管窥俄罗斯反恐立法的特点,吸取其成功的经验,以为我国制定相关立法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反恐怖主义立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邈 《河北法学》2006,24(10):170-175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澳大利亚加快了反恐怖主义立法的进程,澳大利亚反恐怖主义法对基础性概念进行界定,增设了恐怖主义犯罪罪名,完善恐怖主义犯罪的诉讼程序,对有关部门进行特殊授权,并且严格了对澳大利亚本土的防范措施.澳大利亚反恐怖主义立法采用附属式的立法模式,并涉及预防、处置及制裁等多重内容,体现了普通法系的"程序优先"的特征,极大地扩张了国家行政权力.随着反恐斗争的开展,普通法系国家愈加重视制定法的作用.但是,反恐怖主义立法引发的人权问题、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和平、安全及稳定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犯罪往往与政治、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安全的特点,因此在处理涉恐案件时需要更加严厉的程序规定.相比于普通案件,警察在涉恐案件中的侦查权、羁押权、处置权等职权得到了较大的扩张,这有利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同时对执法的合法性也是一种考验.如何平衡犯罪防控和警察职能的关系,是反恐立法中应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上海公约>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的区域反恐国际法律文件.它首次在国际上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含义做出的明确定义,深化了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对缔约国合作反恐原则和要求作出了法律规定,强调各方应将公约所规定的恐怖主义行为视为可相互引渡的犯罪行为;明确了各方对区域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司法合作义务;明确规定建立地区反恐怖机构以促进成员国在打击三股势力中进行协调和相互协作.  相似文献   

17.
李瑞生 《法制与社会》2014,(12):243-244,249
一段时期以来,穆斯林国家动乱频发,加之当今恐怖主义犯罪打着穆斯林旗号实施的占多数,导致西方反恐实践中将穆斯林视为"敌人"("敌人化"穆斯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具体表现为对穆斯林实施没有根据的搜查,对恐怖主义嫌疑犯实行未经指控之拘押,对穆斯林种族犯罪化与信仰犯罪化,对穆斯林犯罪人增加监禁刑的适用等。本文研究认为,伊斯兰教与犯罪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从程序正义、人权保障以及对犯罪的理性认知角度看,都应彻底否定"敌人化"穆斯林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朱樱 《法制与社会》2014,(2):143-143,15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反恐战争成为国际焦点,特别是布什政府抛出所谓的"预防性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道路上推行单边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法领域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恐怖活动是影响力和破坏力更大的综合形式的恐怖活动类型,包括四类行为,在我国比较严重的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恐怖活动相关非法信息,它是暴力恐怖活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犯罪立法缺少宣扬恐怖主义思想、煽动暴力恐怖活动罪,设立该罪为我国反恐斗争所必需,也与国际反恐立法趋势一致.设该罪应从反恐怖主义综合立法和刑法两方面进行构建,在《反恐怖主义法》和《刑法修正案(九)》中做适当规定.  相似文献   

20.
司法模式、战争模式、治理模式是三种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模式。司法模式把恐怖主义界定为一种犯罪行为。为此反恐是侦查破案与打击犯罪的问题。此模式核心是恢复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战争模式把恐怖主义界定为一种战争行为。为此反恐是打败或消灭敌人、取得战争胜利的问题。此模式核心是打击、歼灭恐怖分子并取得战争胜利。治理模式把恐怖主义界定为国家安全治理方面的缺失、低效或失败及其导致的对民众安全服务的缺失与低效。为此反恐是加强和改善有关恐怖主义问题的治理,以提供更有效的安全服务。此模式核心是塑造一种安全环境。治理模式对于恐怖主义及反恐问题界定不同于战争模式、司法模式。这种界定具有决定性影响。其直接决定这三种反恐模式在视野、目标、思路、标准、力量、措施与手段、时间维度、战略角度、精神层面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