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边疆研究逐渐突破"中心"—"边缘"的讨论范式,研究方法的转变肯定了"边疆本位"的价值,然而,边疆治理理念与实践中仍然缺乏对边疆建构者之一的边疆民族的关注,特别是对边境区域少数民族内心世界与行为逻辑的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重新梳理不同历史时空下中尼边境夏尔巴人的跨界流动与国家认同,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解读边境民族具体生活情境中的国家认同意识与跨界流动的生活逻辑,对促进我国西藏边疆治理的转型与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来说,跨界民族既是潜在的的解构性力量,也是现实的整合性力量。跨界民族的特殊性导致了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特殊性,加强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对于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莉 《前沿》2012,(7):31-33,43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在中、蒙、俄三国中又共同存在着跨界而居的蒙古族,这使得内蒙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很容易受到周边地缘政治、跨界民族问题和外部势力的影响。内蒙古地区的边疆安全能否取得保障,直接关系着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关系的稳定。因此,中国应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切实维护跨界民族的民族利益;努力完善各种影响民族关系的防范机制,为我国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域的不同,可以把国家治理划分为腹地治理和边疆治理。在边疆治理中与腹地治理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构成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而边疆省区面临的特别迫切或特殊的公共事务构成边疆治理的特殊客体,包括边疆开发和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国家安全问题、政治认同问题等。区分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和特殊客体是为了凸显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确实具有特殊性,对特殊客体的治理彰显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西南边疆(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等)在抗日战争中地位的日渐凸显,巩固西南边疆,团结西南各民族共同抗战,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此项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西南边疆各个民族对国家向心力的形成与强化,也就是其国家意识的形成与国族观念的强化。为此,在蒋介石中华民族"宗族论",以及知识界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同源论"等思想和言论的影响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西南边疆采取了诸多措施来强化边疆各民族的国家意识,进而建构和强化同源同种的统一国族意识。这些国族建构活动,就国内而言,是民族与国家整合的一种尝试;就当时的国际环境而言,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大泰族主义等侵略和分裂中国的思想和言论的回击。  相似文献   

6.
边疆治理是高度理性化的国家行动,必须在其顶层设计中首先设定正确而明确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和依据。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将大大减少边疆治理的非理性行为,从而提高治理的有效性。根据我国陆地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我国陆地边疆治理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富裕边疆、法治边疆、文明边疆、和谐边疆、平安边疆和美丽边疆。  相似文献   

7.
耿马是云南省29个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疆县之一,全县有10个世居民族,其中8个少数民族与境外同一个民族跨界而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5%,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县,做好民族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处边疆,西北跨界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民族文化特色和区域差异,与其他地区相比,西北跨界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从西北民族特色因素中找准理路。首先,从认识西北跨界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点出发,重点考虑西北跨界民族身份、民族文化、地区差异、宗教信仰等因素;其次,着重考虑西北跨界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准确把握民族成员的认知和认同、建设的制度化、个体化的过程,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西北跨界民族地区构建的规律,最后找准建设的着力点。新时代,西北跨界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突出四个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和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反复的进入与退出,本质上与王朝国家统治者在"守中治边"和"守中弃边"边疆治理战略思想上的交替变化有关。在此过程中,东汉王朝不时利用西北边疆民族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抵御匈奴的渗透与攻击,这是"华夷一体""守在四夷"边疆治理思想在西北边疆的实践,发挥了西北民族在守土固边中的作用。当然,东汉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策略的选择及得失,在很大程度上与任用的"边吏"作用发挥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陆地边疆治理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陆地边疆地区面对着经济发展和经济分配、政治民主和政治参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问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治理的政策措施,实现了我国陆地边疆地区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陆地边疆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适时地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陆地边疆治理政策及其实践进行梳理总结,以推进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在边疆对于国家发展意义日渐凸显的背景下,我国的边疆研究在持续升温。然而,边疆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却未被聚焦,其中的一些认识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现实。为了边疆研究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予澄清。一是在如何看待中国边疆的问题上,须在揭示边疆本质的基础上明确边疆的构建性质,将边疆界定为疆域的边缘区域,确定边疆的变易性;二是在边疆治理的定位问题上,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待边疆治理,明确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三是在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问题上,须在调整治理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其目标和任务;四是在海洋边疆治理问题上,须依据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大局来确定治理目标,促成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陆复合型大国转变;五是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新形态边疆,明确中国边疆的多样性和立体性;六是要看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促成了“边缘—核心”双向互动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拥有漫长边界线和广阔边疆地区的国家,现代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持续经营治理的结果。历史经验表明,中原王朝开拓边疆的最有效手段是进行制度移植和文化传播,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边疆地区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国家认同,最终形成共同的国家意识,从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地处岭南边疆的广西早在秦代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但是原有土著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白志红  柳青 《思想战线》2012,38(4):38-41
21世纪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受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和气候变化的冲击甚大。面对国际动荡、冲突和不确定因素,正确认识和分析边疆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对于安定边疆和建构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十分重要。多年的田野调查资料证明,大量具有神话性质的历史记忆、国家对边疆的治理和佤族抗英抗日经历,再现了阿佤山佤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这两大不同层次的认同与民族历史记忆、资源和国家建构过程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短板,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的风险挑战决定了必须把边疆民族地区放到国家治理重要位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边疆和民族地区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治国必治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治藏基本方略和新时代治疆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和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指引了前进方向,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要坚持党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全面领导、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法治化程度、坚持以治藏和治疆为核心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方略和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从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实现持续稳定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3月30日,由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边疆治理研究中心)、民族政治研究院、《思想战线》·文科学报编辑部举办的云南大学第四届"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高端论坛——"边疆治理与边疆发展、边境安全"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国内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云南大学副校长李晨阳教授、民族政治研究院院长黄清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云南大学边疆治理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9,(2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边疆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0月14日到16日,全国党刊记者、编辑深入云南多地采访调研,解码云南推进边疆治理、展现国门形象的创新实践。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越南、老挝、缅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边疆从国家的边缘状态被推移到了全面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场域前端,边疆治理被置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场域。整体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契合了边疆时空场域变迁的趋势,立足解决边疆地区多样性跨域性问题,实现对族际主义、地方主义治理取向的共生与超越。整体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需要正确认识和区分边疆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差异,熟捻边疆治理的特征和在新时代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促进边疆治理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王朝国家疆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特点,充满了异质性。与此相适应,边疆不仅是文化性的,也是碎片化的。清季形成的“内中国”与“外中国”观念,正是此种疆域与边疆格局的现实写照。然而,在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国族构建推动了边疆整合,主权体制发展导致边疆领土化,制度重构促使边疆政治一体化。这些机制使得边疆形态发生了“民族国家化”的转变,体现民族国家性质和特点的因素日渐增多,进而逐步实现了从碎片化边疆到整体性边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球化时代,跨界民族问题成为世界问题的焦点与民族热点问题,对当代人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跨界民族的国家,跨界民族问题纷繁复杂、表现不一、影响广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认识跨界民族、处理跨界民族问题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跨界民族理论与政策。科学的理论,有效的政策,在加快跨界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党的历代领导人边疆治理方略基础上,因应边疆治理实践需要,聚焦边疆治理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突出难点问题,对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包括治国必治边、协同推进陆地和海洋边疆治理、统筹传统形态和新形态边疆治理等边疆观和边疆治理观,以及新时代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等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清晰地彰显出政治地理空间思维、整体性治理思维、内外联动思维和精准治理思维等国家治理思维,是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的顶层设计,是深化边疆治理理论研究和推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南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