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中全面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对人的奴役、物对人的统治和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劳动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的外衣,深入劳动层面,通过分析异化劳动、个人劳动、社会劳动和剩余劳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价值观,历史地生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劳动水平之上的,同时又规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 ,就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提出来的。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以前 ,长期以来流行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主流观念是排斥市场经济的。这种主流观念导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由竞争时代的无政府状态进行的深刻的批判。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 ,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通过价格、竞争等机制将社会劳动分配到各…  相似文献   

4.
吴楠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20-2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资本批判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实践观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范式,奠定了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身上物的外衣,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强调国家必然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建构人与世界的关系、发挥人的主体能力和造就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包括普及义务教育、废除童工、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在当代中国,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把中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解统一,这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相矛盾,造成了当前我国生态问题的理论困境。解决这一困境需要运用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进行分层解读,证明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而我国的生态问题主要是由工业化、市场经济局限性和特殊的国情造成的,二者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批判和解构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阶级实质与民主幻象,捍卫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科学性是列宁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列宁分别从领导主体、参与主体和治理方式三个方面对苏维埃国家的建设发展进行探赜,建构并擘画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实践进路与理想蓝图,正面回应了苏维埃国家治理“由谁领导”“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等现实问题,不仅从理论维度上拓展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广度和深度,也为新时代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思路启示。主要包括:新时代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治理主体的地位;必须走法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新萍 《求索》2013,(11):102-104
霍华德·帕森斯在《马克思恩格斯论生态学》中通过批判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责难,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深度挖掘,指出他们有自己明确的生态学并全面论述了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通过劳动和技术实现的相互转换,必将经历人与自然的前资本主义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异化关系和共产主义的统一关系;其对生态危机的分析也为我国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周淑芳 《前沿》2004,4(8):63-66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有三条 ,在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成熟的一元化公有制条件下 ,市场经济会随之消亡。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 ,也存在区别。现实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不同。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和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二者统一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0.
陈雄 《理论月刊》2002,1(11):17-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揭示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的交换使人与物的关系,转变为被物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指向是对资本主义占有的批判;劳动价值论又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特定社会经济务件的产物。因此,在当代中国必须结合经济实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加以深化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扬弃和超越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保证,这主要表现为:(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2)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颠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拜物教,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以物为本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3)科学发展观统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确立了现实的完整的社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真实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凸显出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洞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他对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是:客观上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在反思中发展;有利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角度透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的发展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三个不同角度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引,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逐步提高社会和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社会主义始终是千百万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孜孜以求的理想。追踪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轨迹,我们看到从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至今一个半世纪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20,(1)
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学者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出发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国家治理,怎样实现国家治理"提出了丰富多样的国家治理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观、新权威主义国家治理观、"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观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不同的国家治理观?如何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国家治理观的前提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治理观的有益成分,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主线。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背景,从现代化造就的世界历史性出发,描绘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图景,并为东方国家走向共产主义提出了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化,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赓续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逻辑三个方面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诠释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分离的矛盾状况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国家沦为"虚幻的共同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实现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的内在统一: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性国家观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批判,在此基础上科学揭示了国家共同体的本体、结构、政党的客观基础和运行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巴黎公社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与升华,在此基础上科学阐释了通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及基本原则.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新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国家理论,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以及指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早期的物化异化观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化”是卢卡奇早期理论探讨的中心话语 ,也是他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思想武器。卢卡奇认为 ,物化的本质在于人的活动、劳动的产物成了异于人并控制、支配、压制人的东西 ,人成为物的奴仆 ,具体表现在人的数字化、原子化、平均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等方面 ,并且这种物化现象在 2 0世纪进一步普遍化和深化。客观地评价卢卡奇的物化异化理论 ,对于当今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如何“深化”认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深化到社会主义社会科技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上去。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者智力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加速了产权社会化过程,也改变着世界的经济关系,使市场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既造成了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也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条件。但这种物质条件只有经过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再创造以后,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这种批判和再创造的结果,它的发展不仅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找到了正确道路,而且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一、科学技术革命给资本主义带来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场科学技术革命,它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