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张雪 《湘潮》2012,(9):19-22
毛泽东诞生在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生于斯长于斯,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孕育了他勤劳简朴、诚实善良、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使他对农民有着最直观的认识和最深刻的了解,怀有最浓厚而又最纯朴真挚的感情,并且始终给予了农民最高度关注和最无私关爱。这样的农民情怀终其一生。  相似文献   

2.
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Hendricus-Sneevliet),生于荷兰鹿特丹。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经在荷兰的殖民地印尼爪哇工作,但是作为宗主国的公民,却十分痛恨殖民统治当局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在印尼组建  相似文献   

3.
《江淮》2009,(6)
23年前,面对鲜红的党旗,他发誓要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二十多年来他以"人民疾苦装心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顽强毅力,带领全村66名党员干部修水渠、筑道路、创企业、奔小康。他  相似文献   

4.
李永忠 《前线》2014,(3):115-115
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俄斯(也称安泰)是大地女神盖亚和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安泰俄斯力大无穷,而且只要他保持与母亲大地女神盖亚的接触,他就可以从他的母亲那里持续获取无限的力量,因而是不可战胜的。在安泰俄斯与赫拉克勒斯之战中,赫拉克勒斯发现了安泰俄斯的秘密——无穷力量来自于与大地母亲的接触。于是,赫拉克勒斯将安泰俄斯举到空中,使其无法回到大地母亲那里获取力量,最后将其扼死了。  相似文献   

5.
王富勇是禹城市房寺镇邢店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他那个村,男男女女的乡亲、老老少少的爷们,谈起王富勇,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一个人一辈子总应该干点什么。苦点,累点,难点,过去以后就是甜美的收成。”——王富勇鲁西北的黄土地很是瘠薄,瘠薄得几乎难以养活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鲁西北的乡亲们很是淳厚,淳厚得几乎到“饿死不讨饭、屈死不告状”的地步。生在鲁西北黄土地上的王富勇自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贫困煎熬,养成了不屈不挠的性格;饱受了太深太深的淳朴熏陶,铸成了至实至诚的秉  相似文献   

6.
杜浩 《党的建设》2010,(3):32-33
一种极为普通的北方作物,让他干成了一番大事业:由他培育的胡麻品种让农民直接增收10亿多元;今天,当熟悉的土地承载着农民奔向小康的梦想时,他的贡献恰恰成了农民实现梦想的助力器;他,就是——  相似文献   

7.
初秋的芍药村,处处生机勃勃。为了村民致富,他毅然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和如火的事业,重回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在孜孜耕耘的三年间,他凭借退伍军人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共产党员的公仆之心,使村民的生活像芍药花一样美丽绽放。  相似文献   

8.
正曾经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条路,时而曲折、时而平坦,行进的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果一个人要想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留下一窜闪光的足迹,他就必须经历这些。"今年48岁的计划生育光荣户三师五十一团十八连农民吾斯满江·阿巴克,就是一位在人生道路上创造亮点的人,他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开创了自己生活的一片新天地,通过奋斗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勤劳铺就致富路吾斯满江·阿巴克的父母亲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  相似文献   

9.
他的首创惠及亿万农民,得到伟大领袖的赞赏和批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他只读过3年私塾,却由一名农民“赤脚医生”破格提拔为省卫生厅副厅长; 他当了几个月厅长便辞官还乡当农民,作为平民百姓又当面进言省委书记;他4次受到毛泽东接见,几度出国访问,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被新华社记者誉为“中国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与中国农民非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非农化是农民从第一产业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并且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具有和城镇居民相呼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农民的非农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领导中国改革开放为中国农民实现非农化找到动力;他大力倡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国农民非农化提供物质基础、营造社会环境;在实践中农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非农化。  相似文献   

11.
<正>"院长,您还记得我吗,5年前是您主刀给我做的心脏搭桥手术,救了我的命,没想到5年后,我能和救命恩人结为亲戚,真是太有缘了。"11月23日,踏着寒雪,一师医院结对认亲的队伍到达了五团民族连,医院院长茶春喜刚下车,伊利牙斯·买合买提便迎上来高兴地说道。2012年5月的一天,伊利牙斯突发心梗,家人将其送至五团医院,当地医生见他病情十分危急,便劝他到一师医院接受治疗。伊利牙斯的家人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7)
<正>在吉日嘎拉同志生长于斯、长眠于斯的乌珠穆沁草原,人们说:吉日嘎拉的事迹,不需费力挖掘,就会从大家的记忆中点点滴滴地涌现,汇成丰富的宝藏。吉日嘎拉同志生前酷爱拍照,但他本人留下的影像却不多。现在,让我们从这些为数不多的照片里,去追寻当地干部群众点滴记忆中的吉日嘎拉。  相似文献   

13.
黎明 《党的建设》2007,(2):18-19
农民的事情,就是国家的事情。农民的喜乐哀愁,牵动的是国家的神经。王一航不只是研究洋芋,他是把党和国家关心农民的衷情,全部注入了农民期待收获的土壤。往小里说,他是个埋头苦干的人,追求科学的人;往大里说,他就是中国的脊梁。  相似文献   

14.
“斯内夫利特”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荷兰人马林的姓,马林的原名为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所谓“斯内夫利特战略”,就是马林根据列宁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构想,从中国政治现状出发,提出的国共两党合作的具体形式。西方历史学家把国共党内合作的战略称之为“斯内夫利特战略”,这一战略使列宁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构想从原则要求变为具体实践。已经解密的共产国际档案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对这一战略开始实施时的态度和他对确立这一战略所发挥的作用。党的“三大”正式决定实行国共党内合作政策,毛泽东和党的委员长陈独秀参加了这次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生活之友     
满足2002年1月13日,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弗安特斯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互联网上有27家网站都发布了同一张公告:"有个人,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了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为他奉献一切。  相似文献   

16.
杨品 《党史文汇》2006,(8):11-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1906年9月,赵树理出生于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一个农民家庭,在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具有出色的文学天赋,一生情系农民;他丰富的文学实践植根于深厚的黄土地;他执著于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并创作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塑造出众多家喻户晓、呼之欲出的农民典型.  相似文献   

17.
刘岳 《前线》2021,(4):93-94
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密使1920年,列宁在一份推荐书上写道:斯内夫利特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到中国去,他的任务是查明是否需要在那里建立共产国际的办事机构。同时责成他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建立联系,并报告他们的社会政治情况。需要列宁亲自推荐的斯内夫利特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8.
《党员文摘》2007,(10):I0004-I0004
这组照片的作者名叫马丁&#183;克利马斯,是一名德国艺术家。为了拍下这些照片,他不晓得摔碎了多少尊瓷器。克利马斯用高速摄影机捕捉下陶瓷塑像摔碎的瞬间图像,并希望通过这样的照片释放出瓷器中的艺术灵魂。他将这一组摄影命名为“静物:永恒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正>36岁的维吾尔族青年艾克然木.吾斯曼,是农四师六十四团十二连一名普通职工。他1989年开始在连队承包土地,从1992年开始就在霍尔果斯口岸进行进出口贸易,目前已拥有资产800余万元;累计上缴关税商税等300余万元;13年来扶贫人数达500余人(次),扶贫金额30万余元;为社会公益活动捐款10余万元。2007年艾克然木.吾斯曼被农四师授予"农四师劳模"荣誉称号。情撒田野痴心不渝  相似文献   

20.
天镇县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张立新官不大,可名气不小,在当地还享受特殊待遇:瓜果飘香的时节,总有农民朋友将最新鲜的送给他先尝;端午节这天,总有乡下人带着粽子到他家“走亲戚”。老百姓之所以敬重这位共产党人,是因为他把心交给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朋友。为了山沟沟的农民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