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念春的母亲叫春花。我和春花是在1976年认识的。我们在一个厂上班,她的成分不好,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事,解放后被镇压。因着这种关系,厂里的人都不敢和她太接近,她也不爱和人说话,从早到晚只顾闷着头做事。她的寝室和我的寝室隔不远,我经常到她的寝室里去看她,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送给她。我只读过两年私塾,不认得多少字,她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比我好,认得的字也比我多,我每次去找她,都借口向她学认字。她教得很认真,一年下来,我已经能够看书读报。作为回报,我经常随她回家帮她做家务。她的家在湾址镇,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哥哥前几年倒插门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她母亲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方便,春花每隔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帮母亲准备好下个星期的米、菜和柴禾,还要担水把水缸填满。我和春花好上后,担水、劈柴的事都由我来做。就这样,我们相互帮助着,彼此信赖着,爱情的种子开始在我们的心里悄悄萌芽。  相似文献   

2.
卫蔚 《党建文汇》2006,(6):54-54
家住徐汇区江南新村的赵阿姨今年74岁,去年老伴过世后,她将原来两室一厅的房子出租了,拿了租金住进了养老院。像赵阿姨这样“租房养老”的老人正在逐渐增多,成为上海老人另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到晚年,很多老人由于没人照顾而住进了养老院。也有的老人认为进养老院是一件丢人的事,所以宁愿在家里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无人照顾,也不愿住进养老院。其实,是否进养老院应看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正在营口市养老院亲情部部长陈晓艳的案头,放着一本泛黄的《老年人心理学》,她常常在午夜加班的间隙,翻开来看一看。因为她知道,照顾老人,光有行动不行,还要和老人们交心。2007年,37岁的陈晓艳初到营口市养老院工作,由于工作强度大,父亲并不太赞成:"这么累的工作你能受得了吗?"面对父亲的担忧,陈晓艳十分平静,她轻抚着父亲的后背宽慰道:"爸,没事儿,您别担心。"然而养老院的工作远非陈晓艳说的那样轻松。除了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外,护理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一 我与杨尚昆叔叔接触不多,但短短的几次见面,使我终身难忘。第一次见他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那时继母张越霞依靠组织,把我们几个流落在各地的孩子找了回来,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团圆了,但没有了父母,全靠继母照顾。她在“四八”烈士祭奠大会上致悼词时曾对父亲承诺说,要担负起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初期,继母在假日常带我们到与她较亲近的同事家走走。到她的难友家去得较多,还去在延安一起工作过的人家中。一天,她带着我们四个孩子去看望杨尚昆叔叔。我和吉玛未见过杨叔叔,但他见到我们来很高兴,问我们多大了,上学了没有。当时,我刚从老家来到北京,对他一点儿都不了解。  相似文献   

6.
俺奶奶叫王换于,1888年生,1989年去世,活了101岁。娘家是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家境很贫穷,十九岁嫁到我们家。她原本没有名字,嫁到我们家以后,两姓合到一起,便称为于王氏。  相似文献   

7.
王国民 《党课》2011,(14):116-117
前不久,我和儿子去表姑家玩,表姑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一所中文学校当老师,她带着我们游览了当地的海洋研究中心、省博物馆和天文物理观察站。维多利亚市以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8.
想买辆私家车,但摇不上号;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不得不购买天价学区房;想给父母找家放心的养老院,怎料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要排到数年后。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二三十年前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不同,我国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了民生“新短缺”。如何应对此挑战?  相似文献   

9.
我的家在新疆建设兵团,六口人中有四人——父亲、哥哥、二姐和我是正式党员。大姐因先天性疾病,一生与党员无缘。母亲也是兵团的人,思想觉悟很高。她一生中只写了一次入党申请书,最终虽然没有加入党组织,但她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名“预备党员”。  相似文献   

10.
初荷 《党课》2013,(4):74-77
我九岁那年,她被爸爸妈妈领回了家。晚上,妈妈让她和我一块儿睡。妈妈对她特别好,从箱子里翻出来一个绣花枕头,揉揉搓搓好半天,然后轻轻放在床的另一端,对我们说:“这是我出嫁的时候绣的,一个给大燕枕坏了,这个一直给二燕留着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家是一个党员之家,也是港口职工之家。父亲有30多年的党龄,上世纪70年代退伍后,在天津港做了一名码头装卸工,直至现在。母亲是天津港的社区干部,社区上千户人家,谁有困难了,她接到电话就去。有时我们埋怨她,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是党员,群众有困难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党的信任。”哥哥在部队就加入了党组织,如今也是天津港的新一代工人。有时,父亲在家开玩笑说:“现在,我们家耍开个党小组会,卫东你就不要参加了。”父亲的话既是玩笑,也是鞭策。那时,我的梦想就是早日成为一名其产常舄.  相似文献   

12.
丁文君  唐珍 《党课》2014,(10):67-69
大街上拄着拐杖缓缓而行的老人、餐馆里颤巍巍端着饭菜的服务员、出租车里头发花白的司机……几天时间里,一个老龄化的日本真实而清晰地呈现在记者面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几乎是每个老人的晚年梦想,而在日本,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养老机构帮他们实现了梦想,让他们安心、快乐、无牵挂地生活。银色城市养老院便是其中的一家。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日,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孺子牛奖"获得者代表。六师五家渠市养老院院长、吾家乐宝养老总院院长王俊荣获国家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2014年,王俊担任了六师五家渠市养老院院长,她推动成立了以经营养老服务业务为主的集"学、养、康、医、大健康"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组织。2015年,王俊又担任了六师五家渠市吾家乐宝养老总院院长,推出了兵团首家自主养老品牌"吾家乐宝",整合师域内所有团场养老院,由吾家乐宝养老总院进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到2018年,"吾家乐宝"已成为立足兵团、面向全疆、走向全国的养老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4.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位于河西区气象南里的老劳模李克勤家,走进温馨宽敞的客厅,午后的阳光洒满小屋,年过古稀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我们的话题自然而轻松地展开,仿佛一见如故的朋友。当我们拿出1962年第5期《支部生活》,将刊有她的封面图片和专题图片递给她看时,老人热泪盈眶地说:“没想到,没想到,没想到党刊还记着我啊!”看到已经发黄的刊物,老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15.
老师教我们时还系着辫子,年少得不知如何驾驭学生的顽皮,一生起我们的气来,就在讲台上哭鼻子。那时,我们不知道后来会后悔,就像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变严厉,直到我们中有人也做了老师,才在回记中充满感激。可一切都无法弥补,老师依旧在我们的祝福中老去,老得眼镜爬上了她的鼻粱,老得粉笔不再听她的支使。老师上最后一节课时,教室的黑板突然刺入,使所有的目光都不敢碰,一碰就会刺出泪来。没有流泪的是我们,是她那在四面八方做了父母的学生,只有在得知她已去世的那一刹那,才像失去了亲人一般疼痛父亲家和学校之间刚好两里,父亲…  相似文献   

16.
正据《中国青年报》5月21日报道,因为被小区居民怀疑"要做临终关怀",万福年华社区养老院的负责人李梅已经当了几个月的"人民公敌"。他们的展架被踩碎、宣传资料被撕毁,只要她和同事一踏入小区,就会遭遇放哨者的敲锣示警,以及几十个居民组织有序的合围叫骂。朋友李梅的遭遇总会让北京松堂医院的副院长朱伟想起一段22年前的往事:作为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当松堂医院第一次尝试搬到社区里时,曾遭到  相似文献   

17.
<正>“书记,楼上这两天装修太吵了,我们家老人身体本身就不好……”一大早,就有居民到廊坊市广阳区爱民东道街道馨境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对社区居民来说,有什么处理不了的事儿,他们都会想到去找“大管家”张静说道说道,“只要我们找她,她都会给我们处理,从不推辞。”  相似文献   

18.
苏勇 《当代党员》2007,(5):47-48
“妈妈,春节我就不回家了,在这里做家教,赚点钱,减少家庭的负担。同时请干妈放心,我在这里很好,上学期考试各门课程都是优,请她不要担心,她对我们家的付出太多了。”2007年春节前夕,涪陵区居民孟少兰收到在武汉工程大学机械系读书的儿子胡岂伟寄来的一封信,“妈妈,请转告干妈,我在这里给她拜年了!”  相似文献   

19.
军垦养老院位于石河子开发区63小区312国道边,是陈新、陈岩、陈静三姐妹于2005年11月共同投资50多万元创办的,使用面积共有2000多平方米,目前已住进高龄军垦老人50多人,是老人们的"康乐之家"。开家养老院:伺候军垦老前辈今年39岁的大姐陈新原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兼讲师,丈夫是一家企业的高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什么?对72岁的李启芬老人来说,入住到安顺市经开区三合亲情医养中心后,吃穿住行医,啥都不用操心,生活无忧、老有所养,这就是幸福. 李启芬来自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鸡场村,子女外出务工,她一人在家,原本是不愿入住养老院的,但是来看过后便决定住下来,因为"这家养老院环境不错,干净卫生,服务贴心,价格也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