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医疗市场和城市社区医疗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导致了城乡之间医疗资源配置结构失衡,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管办不分"为基本特征的医疗卫生体制又进一步强化了逆向选择。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的前提在于"管办分离",落实各级医疗机构的法人独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组建医疗集团和推行社区守门人制度,推动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常常被认为是医疗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依据,但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医疗声誉机制的扭曲。改革现行“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由市场声誉取代政府行政干预,通过重复博弈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关系,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李玲 《人民论坛》2010,(6):38-39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医药卫生资金的投入,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展开,但是,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造成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效率不高。"大部制"医疗体制的实施以及建立问责和绩效考评机制,是卫生医疗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前期,作为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初衷是政府接受国有企业甩下的社会包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社会医疗保险被赋予崭新的含义,从服务于企业改革转变为以人为本。在"三改联动"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建立医疗市场声誉机制从而规范医生的行为是解决医疗保险领域与药品流通领域诸多问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实施政府部门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激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谈判功能与信息功能,控制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费用的攀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世纪60年代对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根本改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健康状况。80年代,财政支持的削弱和医疗市场化改革对医疗资源的扭曲配置,农村医疗卫生状况逐步恶化。权威机构对医疗体制改革不成功的论断,预示着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当前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将重新建立公办性质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先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权利与责任不对等导致公立医院医生滥用医院声誉,严重的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在"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公立医院丧失了独立的法人地位。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在于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从而落实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进而完善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使医生尽可能承担声誉责任,克服道德风险,规范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7.
邓利方 《岭南学刊》2009,(1):115-1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逐步由伦理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当前医疗体制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医疗市场中过度市场化与市场化不足所导致。我们的医疗改革实质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按照卫生和医疗的特殊规律来构建相应的体制和政策体系。我们既要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又要继续推进医疗的市场化改革,规避市场化过度,即充分建立起在政府适当干预下的、完善的医疗卫生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8.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引起“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涉及基本医疗服务资源不足,医疗卫生体制缺陷,医疗保障不完善和医疗行业管理漏洞等诸多方面。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孙晓青 《小康》2011,(11):34-38
管办分开、取消以药养医、打破行政体制坚冰、尝试社会资本办医、城乡医疗一体化,成都医改的探索与改革从各个层面突破医药卫生的旧体制,尤其是突破不适合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传统体制,这些做法有望为下一步医院改革的政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医药卫生资金的投入,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展开,但是,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造成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效率不高。"大部制"医疗体制的实施以及建立问责和绩效考评机制,是卫生医疗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