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42年冬,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日本侵略军准备大举“扫荡”苏北盐阜地区。当时,新四军军部驻扎在苏北盐阜地区的停翅港附近。一天夜里,陈毅军长找颜伏同志和我到他家去谈话。颜伏是新四军十八旅五十二团参谋长,我是团政治处主任(团长陈挺同志率领三营在江都地区坚持斗争,政委张英同志调华东党校学习去了)。 我曾多次听过陈毅军长对部队的讲话。早在1939年春,我所在的三支队六团(当时六团划归一支队,陈毅司令员指挥领导),从句容地区撤回,驻扎在溧阳竹篑桥前马水西庄,进行整训,准备东进。  相似文献   

2.
刘亚楼指示抬我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我在红一军团二师师部任统计参谋。部队出发时我正患病,高烧40度,不能走路。师政委刘亚楼看我行动困难,关心地对我说:“现在敌人分路逼进苏区中心,我们要突围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和没有堡垒的地方去,以便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你现在有病,是不是到后方医院去养病?”在这样的紧张时刻,我怎么能去后方养病呢?我向刘政委表示:“坚决不到后方去养病,请领导把我留在部队,让我随队行动。”刘政委听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最后还是下了决心,对卫生队的政委王奇才说:“请你派一副担架,把黄炜华抬上走!”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张爱萍在盐阜区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八旅旅长、盐阜军分区司令员,当时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两件随身宝贝,那就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照相机和从敌占区买来的望远镜。 1943年,在盐阜区反扫荡的一次对敌战斗中,八旅战士们从敌酋手中缴获了一架照相机,颇感新鲜,于是上交旅部。张爱萍旅长对这一战利品很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战斗间隙,他常摆弄着。从此,张爱萍的军旅生涯中又多了项新的内容。他在盐阜区拍摄了好多反映重大活动的照片,其中包括三师部队军  相似文献   

4.
1943年夏季的一天,日军驻长子县的久深师团士官学校150余人,化装成我民兵模样,绕过驻军哨卡和村庄,翻山越岭,由长子县经沁水县境的东、西峪地区,偷偷潜入到我根据地的腹心地区——安泽县境内.企图远距离奔袭我太岳根据地党、政、军机关.敌人夜间行军,白天则隐蔽在山林里.敌人秘密地进入我根据地腹地之后,群众发觉这支“民兵”队伍形迹可疑,即向我领导机关做了报告.我们57团也迅速地得到了这一情报.团首长根据上级的指示,命令二连会同友邻部队追歼这股敌人.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二年六月,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调集了六十三万人马,向我各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敌人五个师的兵力东至浙江江山、玉山,西至贵溪波阳,向赣东北苏区猛扑过来。当时福建闽北崇安、浦城、建阳、松溪地区敌人有一个师的兵力(地方军阀刘和鼎的五十六师),而我们在这个地区只有一个团的部队,对敌威胁不大。赣东北省委决定留下一个独立师配合地方游击队和农民赤卫队在苏区与敌人周旋,红十军渡过信江河直插崇安浦城地区转入敌后在外线作战,取胜后调敌离苏区,  相似文献   

6.
1938年10月28日,我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由兄弟部队配合,在山西省雁北地区的邵家庄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歼敌300余人,击毙日军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我当时任七一九团团长,战役的前前后后,至今历历在目。 1 1938年9月,在旅部的统一指挥下,我带领全团到雁北地区活动。上级指示我团,以灵活的游击战对敌人进行袭扰、伏击、牵制,重点破坏其交通运输线,断其“血脉”,利用边区的有利条件,抓住战机主动打击敌人,积小胜为  相似文献   

7.
1938年,我刚好20岁,当时在老家壶关县的“牺盟会”任协作员,主要是下乡宣传抗日。1939年秋天,县里选派我去抗日军政大学设在壶关山区的一分校学习,3个月后,部队上要干部,我们十几个学员就被派过去了。我被分配到政治处的民运科任干事。这支部队叫华北抗日民军,原来是河北省一名旧军阀的一个团,经我党工作,起义参加抗日。不久,这支部队奉命开到冀鲁豫交界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组织民兵开展抗日斗争。一次掩护战斗1940年5月,敌人发动了大“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有个村子叫杨固(音),周围的不少老百姓…  相似文献   

8.
64年了,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一位在我生命中至关重要而又不知名的大嫂。那是1941年5月25日的下午,我们部队从临(临沂)沂(沂南)边的青驼寺北移,在行进到沂南铁峪南山坡时,突然与从蒙阴出来“扫荡”的日寇遭遇,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我们部队边打边突上山头,我快步奔向山垭口一个小土地庙,敌人一梭子机枪,打断了我的左肩胛骨。翻过山顶后敌人追击炮袭来,我头部、胸部多处受伤。下到半山腰时,敌人一发  相似文献   

9.
策反庞庆振     
1948年11月,我华北军区十四纵队在太行四五分区部队的配合下,把安阳、新乡的敌人围困起来。 驻守新乡的国民党四十军原是冯玉祥的部队,庞炳勋曾任该军军长、部队的封建意识浓厚。庞炳勋之子庞庆振,此时就任该军三一六团团长。三一六团是一○六师的王牌团,素有“铁团”之称。该团武器装备好,火力强,担任着守备新乡机场的重任。 11月7日,淮海战役开始,豫北我军积极开展攻势,以牵制新乡、安阳之敌。敌三一六团凭借碉堡工事顽固抵抗,并用大口径火炮猛轰我前沿阵地,阻挡我军前进。我攻击部队由于火力有限,加上后续部队未及时跟上,遭到敌人三面夹击,损失较大。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纵队暂停攻击。  相似文献   

10.
敌军在“夏季攻势”及“特种混和支队作战试验”失败后,于9月29日发起新的进攻,即经过充分准备的“秋季攻势”。敌人“秋季攻势”的目的,是企图利用谈判这段时间向北越过“三八线”,占领我更多地区,谋求尔后的有利态势。我则针锋相对,用阵地战、持久战,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坚守在“三八线”到“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的地区,寸土不让。于是,敌我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阵地争夺战。  相似文献   

11.
赵俊清 《世纪桥》2012,(12):4-8
1940年5月上句,敌人开始调动大批兵力向宝清一带进行“讨伐”。抗联部队游击活动日渐艰难。吉东省委在宝清的机关及第二路军的总指挥部和后方均遭到敌人的破坏。原来计划第二路军总部警卫队除要尽快恢复牡丹江下游地区活动外,还要派出部分队伍迅速到中东路道南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苏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为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获得各类重要的军需物品,收集情报,安全护送来往干部,在上海与新四军部队之间秘密建立了多条地下交通线,电影及电视连续剧《51号兵站》就是当年秘密交通线的生动写照。在这几条地下交通线中,有一条是在浦东的高桥、高东地区,因而被称之为浦东的“51号兵站”。  相似文献   

13.
<正>出任盐阜军区司令员反“扫荡”后没多久,洪学智接到命令,让他立即到军部接受新的任务。冯定、薛暮桥等五分校领导都不愿意让洪学智离开。他们诚恳地说,这个时候你不能走,你走了,谁来指挥学校同敌人周旋?副校长冯定是研究哲学的,训练部部长薛暮桥专攻经济学,他们都是学有成就的专家,但没有对敌斗争经验。同敌人周旋,他们离不开洪学智。特别在这次反“扫荡”的几十天里,他们与洪学智生死与共、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4.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炮声隆隆为我们送行为掩护大部队迅速撤离苏区,我所在的红五军团和兄弟部队一道,与国民党军主力中央纵队周浑元、罗卓英部在兴国县老营盘白云山下激战了三天两夜。当时敌人兵力大于我10倍以上,还有空军支援与配合。由于兵力火力对比悬殊,这一仗打得极其艰苦。战斗中,尽管英勇的红军战士杀退了敌人多次猛烈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守住了重要阵地,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在老营盘战斗时,我任红五军团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根据上级命令,我率领800名学员投入到激战中。学员们沉着应战,视死如归,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轮番攻击,毙伤大量敌军,最后奉命撤出战斗,转移到兴国县的高兴圩集结待命,等待下一步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月初,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接近尾声。10日,是围歼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的最后一天。这天中午12时,我华东野战军某部骑兵部队正驰向永城西南会亭集一带接防,忽然听到吴集西北传来既不像飞机又不像汽车的马达轰鸣声。部队刚派出侦察马队,当地老百姓就跑来报告情况,说:“有几个印着青天白日的铁疙瘩怪物向那边跑了,看不见有腿,跑得却挺快!”营教导员立即集合部队,说:“可能是敌人的坦克装甲部队在突围逃窜,我们一定要把它堵截住!”战士们一阵旋风似的翻身上马,循着马达的轰鸣声追了上去。老百姓所说的“铁疙瘩怪物”果然是敌人的坦克车。解放军骑兵很快就追上了逃窜在后面的一辆坦克。骑士们跳下马背,举着手榴弹就向坦克上攀登,坦克内的敌人被我骑兵的英勇行动吓呆了,顶盖还未打开,就从了望孔里伸出一块白布,高声呼叫:“别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在云霄革命斗争中得到充分应用。1936年初,敌人兵分两路进攻革命根据地:一路是国民党七十五师和县保安队陈建雄部400多人进攻白石地区各村庄;一路是国民党八十师在粤军一五八师配合下,动员了云和诏三县壮丁队、保安队共1000多人,向乌山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敌人采取“驻剿”与“搜剿”并用的战术  相似文献   

17.
1947年初,国民党调集10万大军,以老(河口)白(河)公路为依托,由北向南、东南逐步压缩,对鄂西北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清剿”,企图将我中原军区南路突围部队一举歼灭。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这里山大人稀,地瘠民贫,加之敌人封锁严密,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战士们空着肚子,身着单衣,风餐露宿,赤脚转战在冰天雪地里,在深山老林里同敌人  相似文献   

18.
1938年5月下旬,我奉中组部指示从延安出发,辗转历时2个多月返回冀南。我在担任直南特委书记、冀南区党委秘书长、组织部长、社会部长和冀南二、四地委书记期间,经历了抗战时期一种持续数年、形式独特的战斗——“破路战”。“破路战”始于1938年下半年。由于冀南属平原地形,便于敌人的汽车、坦克、骑兵等快速部队行进。另外,县城筑有城墙,部分村镇历史上为防匪患而筑有围寨,一旦被敌人占领,在我军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收复很困难。为改变这种利敌不利我的状况,坚持长期平原游击战争,在经过多次反“扫荡”血的教训后,全区军民在冀南区党委的领…  相似文献   

19.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撕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我中原部队在党中央英明指挥下,决定实施战略突围。当时我在一纵三旅七团三营七连三排八班当战士。在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的率领下,南路突围部队从河南光山县泼皮河出发,一路冲杀,冲破了层层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鄂西北山区后,为了便于战斗,部队化整为零,我们一部在武当山周围一带打游击。 我所在的七团在团长厥子清的率领下,连续在十堰的园岭山、茅坪乱石尖打了两个大胜仗,敌人闻风丧胆。记得是农历九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七团在郑家沟误入敌人包围圈,连夜冲出重围,撤退到辽瓦的孤将山一带,敌人一八五旅的五五三团、五五四团,紧紧尾随在后,我们凭借有利地形同敌人进行战斗,由于敌众我寡部队伤亡很大。战斗中,班长小袁脖子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0月,敌人刘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越来越紧。领导上决定,在敌人新的大规模进攻之前,主动退出根据地,首先南下打到敌占区域,然后再相机西征、北上。部队火速从津市、澧州、临澧、石门等地集中到桑植一带,进行了短时休整,作好出征准备。11月19日傍晚,大军告别了创建刚满一年的根据地,开始了新的战略转移。在整个二、六军团的西征大军中,我们红六军团17师被指令为先头部队,49团作为先头团,任务是:抢渡澧水、沅江,把敌人依江筑成的双重封锁线撕开一个缺口,为全军打开进军的道路。傍晚,部队出发了,我作为师参谋长,随49团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