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的塞外山城承德,秋高气爽,山明水秀。23日至27日,“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80余名少数民族文学专家学者及来宾参加了会议。两岸学者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诗歌、音乐、民歌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了我国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面较高的学术层次。这次“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是由河北省承德市纳兰性德研究会和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共同发起和承办的。两会均系民间学术研究团体,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上各有建树。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以我国清朝满族著名学者、词人…  相似文献   

2.
李晓明 《求索》2008,(8):198-200
文章依据时空诗学理论,考察了纳兰性德诗词中的三种时空结构形态,即:时空平行结构形态、时空错综结构形态和时空隐喻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3.
李晓明 《理论月刊》2007,(11):113-115
纳兰性德诗词意象组合方式主要有四种:并列式组合、递进式组合、对比式组合、衬托式组合;意象选择的倾向性主要是以自然意象为主,有着残缺、低回向下的特点,从而表现出哀感顽艳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在清代占有重要位置 ,在他的 70 0首词中 ,边塞词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值得一提。在边塞词中他抒写了深藏不露却又压抑不住的人生感慨 ,在苍茫壮阔的境界中深入了清新婉怨的清思 ,已历 30 0余年仍为广大研究纳兰词者重视。  相似文献   

5.
彭京宜 《新东方》2007,(3):53-54
英国语言学家桑纳,曾倡导建立一套“诗歌语法”。他的用意不难理解:其一,已有的语法理论不能解释诗歌,不仅不能解释,而且还会使语法理论本身变得荒谬可笑,有点类似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其二,诗歌的遣词造句并非没有规则,只不过它适用的是另一套规则,一套与已有语法规则不同的规则,一套尚未被人们重视并总结出来的规则。桑纳认为,“偏离”在“诗歌语法”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偏离选择规则,尤其是在有无生命间偏离,在具体抽象中偏离,应当是妙趣横生的主要源泉。另一位语言学家麦卡罗夫斯基似乎回应了桑纳的话,他认为,诗歌语言不是别的,就是对标准语规范的“故意的充满美感的扭曲”。  相似文献   

6.
人是管理的核心。对人才的遴选、识别、使用,毫无疑问,是管理当中最重要的问题。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对不同特征人才的态度上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德才兼备,一直是中国的传统选人原则。晚清著名政治家曾国藩财认为:“德才兼备,更重于德。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工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显然,有才而无德的人是不受曾氏欢迎的。 作为中国民族计算机业执牛耳者,联想集团总裁…  相似文献   

7.
刘德岗 《前沿》2009,(9):185-188
北岛和舒婷是新时期以来蜚声诗坛的两位有重要影响的朦胧诗人,他们在人生阅历、诗美追求上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在诗歌美学方面还是表现出了诸多不同:在诗意内容上,北岛以"恨"为主基调,而舒婷则以"爱"为主旋律;在诗歌切入点上,北岛从思想切入,而舒婷则从情感切入;在意境营造上,北岛使用的是"缘情造景",而舒婷运用的则是"触景生情";在诗歌风格上,北岛表现出的是壮美,而舒婷表现出的则是优美。  相似文献   

8.
范学新 《求索》2010,(8):186-188
从哲学角度解读西域诗歌,我们可以看出西域诗歌与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之间有着密切关联:西域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敬天尊祖观念,与天人合一这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密切相关;西域诗歌中所表现的天下一家与族群共处的观念,与以德配天的传统哲学以及中华民族从农业社会特性发育出来的和平愿望一脉相承;西域诗歌对忠孝合一的赞扬,是在"孝"、"忠"观念指导下所取得的成就;西域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不畏艰苦的奋斗观,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磨练出的吃苦耐劳人生哲学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9.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汉代一首很有名的诗歌。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让古今文人极尽文思才气,在七夕时抒情长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七夕》诗中写道:"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诗人清江《七夕》诗云,"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预愁更  相似文献   

10.
马宏伟 《理论月刊》2008,(4):118-120
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口头文学特点是重复叙事,该特征适应了当时传诵与记忆的需要,也适应了原始诗歌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表现出这种三章重复的结构特点.同时,作为口头文学重要母题之一的追寻母题被不断阐释.<蒹葭>体现了以上二者的统一,已经具备了早期追寻主题叙事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欧阳康,1953年生,四川资阳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科组成员,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英澳哲学学院中方委员等。1991年来10次分赴美,、加、德、英、奥和中国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从事合作研究、讲学和博士后研究。自七.五以来先后主持 近10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7,(12):63-63
中国正在实行的是新型社会主义;360行每年新增30行;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防雷六大办法十大要诀;“张益德”还是“张翼德”;纽约低收入者为何买得起房;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1,(17):59-59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与“西”这两个方位词,总是与“眷”与“秋”这两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在唐诗宋词中,“春风”总是被说成是“东风”,“秋风”又总与“西风”相关。如李白的诗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毛泽东诗词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都与古诗词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4.
台湾著名学者陈大洛先生为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奔走呼号,写了很多与祖国和平统一有关的诗歌。他的词句,和谐,和蔼,和顺,与人伦合德,与天地中和。他希望两岸书画家、音乐家、篆刻家共同推扬,共襄盛举,以启和平的天声,以享和平的天年。  相似文献   

15.
周茜 《思想战线》2007,33(5):61-66
中唐诗人李贺,晚宋词人吴文英,皆以其戛戛独造的艺术成就卓然自立。虽然他们的时代各异、文体有别,但却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其一,在语言的铸造上都追求炼字炼句,必新必奇。其二,在色彩的运用上都好以浓墨重彩之笔抒写人生和悲情。其三,在作品的意境美感方面都呈现出奇谲诞幻、哀艳冷隽的特色。对二者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李贺诗歌的深远影响、吴文英创作的艺术渊源,以及诗与词的流变。  相似文献   

16.
诗词与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该诗以江水喻愁,写出了诗人的愁之长、愁之深、愁之广、愁之多,甚至可以说写出了诗人绵绵不绝、永无尽期的愁思。全词音韵和谐,声情凄婉,读来令人“伤心欲绝”。这正是比喻的功效所至。  相似文献   

17.
张德民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5):F0003-F0003
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注重亲情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他国文化的鲜明特征。古代文人将亲情注入自己的作品,小说、诗歌、词曲,乃至绘画、书法,阅读和欣赏之时.使人由文知理、  相似文献   

18.
丘斯迈 《理论月刊》2004,(5):132-133,142
秦观是北宋的婉约词大家,他在中年以后屡遭贬徙,其凄楚之情通过词的创作表现出来。凄婉、哀愁是 他后期词的特点,也是他坎坷身世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他为人亲善,为事耿直,为业忠诚,为保安服务工作尽心尽力。他平凡中透着善良,纯朴中透着勤劳,真诚中透着无私,工作中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劲。“工作千多了实在,得失想多了走神。”简简单单一句话,却道出了他成就事业的真谛,正是这种心中无“我”的心境,才能让他甘于在首都保安岗位上默默奉献14年,扎根保安事业。他叫耿兴旺。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奥运人家"还是家庭旅馆,都有个"家"字。这也是家庭旅馆区别于一般宾馆酒店之处。家,透着热情,透着温馨——"奥运人家"将成为海外游客了解中国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