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进8月,新华社同一天在新华时评和新华视点播发两篇文章,深刻剖析和反思房地产怪象。一日两文批“地王”是非常罕见的。期间,全国媒体高密度刊播房价暴涨的各类新闻。房价不仅搅得人心惶惶,而且质疑声音直指各级政府。一边是“地王”频现,房价暴涨。望房兴叹,一边是经济放缓。收入下降,失业增加。毫无疑问。暴涨的房价,给了千千万万想在楼市稍稳的时候圆了住房梦的老百姓当头一盆冷水。但人们不禁要问:房价暴涨,究竟是谁的盛宴?到底伤了谁?  相似文献   

2.
马丽 《法人》2009,(2):41-41
2008年初“创辉”地产中介大面积关门事件,为2008年中国楼市定下了灰色的基调。房价下跌、交易萎缩、政策救市……这些都可以成为2008年中国楼市的关键词。我们还可以更简洁地概括这一年的楼市——揪心:地产商们殚精竭虑直至弹尽粮绝仍无法挽回楼市昔日辉煌,消费者们日盼夜盼直至望眼欲穿仍不愿改变持币观望的态度,救市政策左出右出直至利率猛降仍没有真正驱除房市的体寒。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5日,“国际旅游岛”计划获批,消息一经传出,海南岛立刻变成了“房产投资岛”,岛内的房价如坐上了电梯迅速上升。在上世纪90年代房产泡沫经历的背景下,已经有部分冷静的业内人士开始思考,海南楼市的现状是否正常?旅游岛的计划,是否真正能为海南房价持续大幅上涨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如风 《法制与社会》2011,(11):50-52
国家出台的严厉楼市调控政策,在经过“网络房托”的一番有数据、有专家且看似头头是道、很符合逻辑的变通说法之后,竞成为了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不懂行的购房者往往就会因这种变相的虚假宣传而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5.
在楼市继续陷于相持之际,广东佛山近期出台放宽限购的政策,虽然同一天晚间即声明“暂缓执行”,但已引起市场广泛关注。随着近期一些地方楼市交易持续走低,房价呈现出从“止涨”向“下跌”转化的苗头,但调控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多。如何打好楼市调控的“持久战”。  相似文献   

6.
一团乱麻     
《法律与生活》2010,(8):M0001-M0001,3
“清明节气雨纷纷,房价高得迫人魂。”清明节期间,就在网上发出这句“打油诗”的同时,新华社连续刊发了六篇评论,对楼市泡沫和地方“土地财政”给楼市带来的投机效应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刻剖析。《人民日报》近日也以“追问中国楼市·民生三问”为题,展开房地产市场的系列分析和报道,三篇报道都聚焦民众关切的要害,也是当前业界迷茫之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金九银十”又已到来,楼市“量跌价涨”的行情似乎不为所动。房价与地价齐头并进,业界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于辉 《检察风云》2014,(13):38-38
2013年下半年以来,以杭州为首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楼市降价,对于楼市的判断,地产领军人物和学者们都给出了各种理解,市场房价“拐点”之说喧嚣尘上.个人认为虽然促使房价调整的因素正在增多并且动能也在增强,但3-5年房价短期整体上涨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9.
《法制与社会》2011,(11):48-50
由于各大中城市住房需求旺盛且楼市投机(投资)也很旺盛,加之各路“买家”大举涉足,近年来我国各地房地产市场相继进入房价疯涨、成交量飙升的癫狂状态,中低收入群体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抱怨之声四起,  相似文献   

10.
欣桦 《政府法制》2008,(16):26-27
相对于近几年房价的“高烧不退”,眼下楼市价格松动的迹象已现端倪。北京等一些城市虽属高位微调,但深圳一则“半年新房缩水40万元”的新闻,已击中一些炒房者的痛处。  相似文献   

11.
邓如山 《法人》2009,(12):66-67
很多的“女婿”和“丈母娘”至今也没有实现房产刚性需求的梦想,所以在楼市面前,我们只能相信市场的力量,而不能过分相信自己以及经济学家和楼市专家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宋硕 《法庭内外》2011,(7):37-38
自去年以来,为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中央及各地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8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人称“新国八条”。在“新国八条”中不仅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将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六成,更将限购令从之前的十多个城市推广到全国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2014,(2):21-21
最近,有专家提出北京的房价还不够贵,应该每平方米80万元。这样,人们就不来北京了。这种说法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凭什么不让人家来呢?每到春节,北京就闹“人荒”,不就说明北京离不开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吗?  相似文献   

14.
百姓生活     
毋庸置疑,如果评选2010年百姓最关心的话题,除了依旧高涨的房价,物价应是首当其冲。近几个月来,“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等新词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份调侃的背后多少折射出百姓对楼市、对物价屡屡攀升的一份无奈。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上海的房价一再被认为“触顶”将至,却一再狂飙,一路领涨,跃居全国第一。房价虽然高得让人看不懂,让普通百姓望“房”兴叹,但对于早前已经跟进买进房子的人来说,现在的房价却让他们笑不动。因为,仅两年功夫,市中心许多楼市的价格都几乎翻了一番。与上海长宁区“金色贝  相似文献   

16.
大事记     
《法人》2009,(2):40-40
1月16日 创辉大面积关闭门店的“强制性瘦身”措施被媒体解读为创辉“濒临崩盘”,与市场热议的王石“拐点论”共同拉开了2008楼市恐慌和萧条的大幕。 2月-8月在“拐点论”的争议声中,万科开始了从广州深圳到上海北京、再到二三线城市蔓延的一连串降价行动,引发了全国的降价风潮。此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出现连续五个月的环比下降。  相似文献   

17.
楼价的悬念     
朱伟一 《法人》2005,(9):34-36
楼价变数实在是太多,所以如果要在楼市这个地方弄潮,只能打无把握之战。中国楼市如果垮掉的话,多半是先从商业用房开始要想发大财,大老板和市井小民都一样,主要投资股市和楼市。经济有两只飞轮:股市和楼市。中国两只飞轮现在已经脱落了一只,股市已经进入了熊市的持久战,股市已经成了阿斗,任你千呼万唤,投资者就是不肯出来。那么楼市呢?楼市变数太多,忽晴忽雨。如果购房只是为了自己住, 那并不怕房价涨涨跌跌,因为房子反正并不出手,房价涨跌,与己无关。如果是投资,面对房价涨跌,不免是要心惊肉跳。如果楼市已经成了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情就比较复杂了。那么楼市到底有什么悬念?  相似文献   

18.
林海 《检察风云》2014,(20):52-53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目前许多国家房价远高于安全水平,全球各国必须行动起来,遏制又一场可能致命的毁灭性房价崩盘的风险。其中,英国政府也已经感觉到"压力山大",正出台一系列组合措施,希望能让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货币宽松政策”刺激楼市 为了让英国经济能从金融危机中尽快复苏,英国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调控政策的打压下,房价这匹脱缰的野马似已被初步遏制.据最新数据显示,各大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均有所收窄.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中介门店的冷清.在上海,由于楼市降温,房产中介再现关店潮. 房价非理性上涨除了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外,也给社会诚信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伴随“房价涨”,出现了“诚信降”.如何用法律手段对此加以规制,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20.
按专家们的结论,2011年楼市不但不会崩盘,再过好几年也崩不掉,最多是在政府“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