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总结了“十五”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充分明确了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受鼓舞;这次会议,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民政工作,对新形势下的民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实施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科学总结“十五”民政工作,全面部署“十一五”民政工作,国务院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上新的征程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凸显了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23日至24日,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十五”工作,部署“十一五”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庆亚 《中国民政》2012,(12):47-47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民政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三分决策,七分执行”。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我们要找准契人点,号准时代脉搏,研究民政的转型定位问题。前瞻思维是基层民政工作的导向。我们应坚持在继承中创新,用“远看三步”的下棋思路给民政工作定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07,(6):F0004-F0004
2007年4月24日,湖北省第十四次民政会议隆重召开。会议旨在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总结“十五”以来民政工作,规划部署“十一五”时期的民政工作,并表彰一批先进工作者、劳模和先进单位。5年来,湖北各级民政部门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求实效,在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上出实招,在社会事务管理上创实绩,全省民政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湖北省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10月22日上午,大连市召开第十五次全市民政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第十五次辽宁省民政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温雪琼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王丽英副秘书长主持会议并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市领导对民政工作的批示,大连市  相似文献   

7.
正值全省上下抢抓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奋力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的关键时期,省政府召开第十四次全省民政会议。会议表彰了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蒋大国同志代表省政府对我省“十五”以来的民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民政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这次全国民政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有了良好的起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上新的征程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会,又是民政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动员部署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回顾总结“十五”民政工作,进一步规划部署“十一五”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后,青海、山东、湖南三省相继召开了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根据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部署,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政工作发展实际,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民政工作和今年的民政工作,确定了指导思想和本省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围绕奋斗目标,确定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12,(9):66-F0004
9月6日,江苏省民政会议在南京召开。这是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旨在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第十二次江苏省党代会精神,回顾“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民政工作,表彰先进、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会见受到表彰的江苏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作重要批示,。江苏省长李学勇、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11,(1):4-5
在2011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刘洪厅长着重阐述了新的一年我省民政工作安排。他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对民政工作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我省民政系统要加倍努力、继续开拓创新、再创民政佳绩。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9日,辽宁省召开第十五次全省民政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民政工作的批示讲话精神,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民政事业发展成就,部署新时代辽宁民政工作。辽宁省省长唐一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崔枫林做工作报告。唐一军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埋头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国务院即将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总结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民政工作成就,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民政工作任务,对于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学举 《中国民政》2006,(12):38-50
同志们:今天上午,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胜利闭幕了。下午,我们召开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我着重讲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2007年民政工作的安排,二是对民政工作面临形势的认识。对2007年民政工作的安排,如果说是立足现实,对当前民政工作的部署,那么对民政工作面临形势的认识,则是面向未来对民政工作的思考。今天,讲这两方面的内容,主要基于安排部署民政工作,既要注重2007年民政工作,又要考虑“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省召开第十六次全省民政会议,省委书记蒋超良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副省长万勇参加会见并讲话,省政府秘书长别必雄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总结了第十五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湖北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部署了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06,(12):36-36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刻.国务院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这次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五“民政工作.规划部署“十一五”民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已经是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后的第八个春天了。这个春天里,国务院将召开21世纪第一次全国民政会议,规划新世纪民政事业的发展蓝图,部署“十五”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回顾过去的八年,我们欣喜地发现:八年民政工作如春风化雨,带着党和政  相似文献   

18.
李学举部长强调:此次调研一要调查清楚,二要研究透彻, 三要加强合力。在2006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李学举部长宣布拟在今年适当时间召开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2月9日,李学举部长主持召开部长办公会,会议决定成立第十二次民政会议筹备领导小组,由李立国副部长任组长,窦玉沛副部长任副组长。会议指出: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 是民政工作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研究和明确“十一五”期间民政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的重要会议,是今年的一项主要任务,今年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点工作,这个思想一定要明确,这个意识一定要树立,这个重点一定要突出。2月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周之年。做好2006年各项民政工作,对实现“十一五”民政事业 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在2005年岁末,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了“2006年全国 民政工作会议”。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精神,回顾总结2005年的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的各项任务。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部长罗平飞、姜力、窦玉沛,中纪委驻民政部纪检组长刘光和,民政部党 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出席会议。李学举部长作了题为《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省(市、区)相继召开会议,贯彻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部署今后五年的民政工作。如何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开创“十一五”民政事业新局面,关键在于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会议精神实质,着重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