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自尊、自信、自强情感的民族。维系和凝聚这种情感纽带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面大旗,这面旗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全体炎黄子孙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邓小平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因此,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目的,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一、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民族的概念、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释。提出培育民族精神一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既要克服民族的精神痼疾又要防止西方的文化殖民,三是既要保持民族自尊自信精神又要预防狭隘的民族主义,四是要弘扬当今时代主旋律增添民族精神新血液。  相似文献   

4.
正确对待“面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子”即情面,它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有着十分微妙的作用。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合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丢面子”则是由于没能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致于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许或认可。因此,正确对待“面子”,能使人讲自尊、讲人格,能激励人们昂扬进取、奋发争先;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害怕真理。中华民族一向具有与人为善、热情好客、成人之美的好传统,为人处世从来都重礼义,讲情面,守信用,给对方留面子。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实…  相似文献   

5.
活出尊严     
活出尊严陈鲁民何谓尊严?《辞海》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就无法与世人平起平坐,一个没有尊严的民族,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无论是单个的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尊严。尊严,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昔日,尊严就是苏武牧...  相似文献   

6.
优秀政工干部熊元启总结出来的“自信、自强、自尊”精神,应该成为我们中学政治教师的座右铭。熊元启同志说.我们要自信,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光荣的,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少的。我们迫切需要自信!“学生不愿学”、“领导不重视”、“政治教师难当、没劲”等诸如此类的议论,我们已经听得不少了。我们并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10,(9):1-1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广大妇女要勤奋学习、刻苦求知,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女性。大力发扬“四自”精神,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国妇女的殷切希望,是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妇女自身求解放、求平等、求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务员公共精神塑造的必要性与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森林 《新东方》2006,(11):34-36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也好,如果没有精气神,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活力、效率和积极性。”这就是哲学上讲的精神、意识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先进的精神,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起促进、推动作用;落后的精神、意识对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9.
惩罚需要一点智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信心。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人,必须因人而异、适度。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尊重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确实有点难,老师应心平气和,用爱心去唤醒他,而不是用粗暴的方法去改造他,要首先发自内心承认他是一个好孩子,然后再适度地惩罚他。说适度,就是考虑学生的承受力、尊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不能没有自尊自信。如果我们惩罚不当就会损害学生的自尊自…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主要的根本的,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离不开社会。 2.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发生矛盾。因此,个人必须正确对待三者利益的关系,应学习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二、教材分析“导语”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和人生观中的根本问题。因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人生和人生观的所有问题中,所以讲人生观首先要讲这个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弄清楚了,其他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二是要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必须先懂得“人是社会的人”这个道理,所以先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七个组成部分的第三部分,是强调“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并且着重论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举措是“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方向、原则、要求。因此我们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贯穿到各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中去,使其成为每一个政治教师自觉…  相似文献   

12.
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80%~90%,甚至更多。残疾儿童也是同样。因此,我们特教老师也要千方百计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热情,多一些赞美,让他们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经常保持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 一些特教老师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笼罩下,多了一份挑  相似文献   

13.
自信精神是一种最基本的自我肯定、自我认可的精神,是对人生和事业具有坚定信心的具体表现。任何人的成功,任何事业的成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自信”这一条。人们的拼搏和不懈追求,动力都源于自信。失去自信的人,必然气馁、自卑,必然畏惧、退缩,其结果是一事无成。自信,无论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不可须臾或离的。 铁人王进喜是一个自信心极强的  相似文献   

14.
曾听说过一个有关乞讨者尊严的故事。讲的是有位年迈的老乞丐在向一位年轻人乞讨时,只见这位年轻人轻蔑地瞥了老人一眼,掏出一元硬币,丢入旁边的臭水沟,傲慢地说:“喂,老鬼,还不快去捡起它?”老乞丐平静地说道:“先生,虽然我不过是一个乞丐,但请你明白,乞丐也有他的尊严。”听完这个小故事后,我不禁为之感动,为尊严而感动。不错,人应该都是有尊严的,而这尊严,应该是不分贫富贵贱的。就算你的地位再卑微,就算你不过是个乞丐,但是如果你维护了自己的尊严,那么,你也是一个大写的人。每次在电视里看到西方国家街头的那些拉小提琴的流浪者时,心中…  相似文献   

15.
光阴荏苒,一眨眼我离开女校已经有8个年头了。三年的女校生活让我收获不少,其中让我最受益的是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在国际“三·八”妇女节1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要把女性的“四自”精神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6.
“老师:  还记得我的那次讲课吗?是您在实践中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懦弱,体验到了什么是自尊自信……”  看着这封来信,我想起了去年的那一幕。  有一位名叫赵君的同学通过竞争,被准许上讲台讲《自尊自信》,她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备课。那一天,她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可是由于紧张竟然讲不出来,同学中还有不时提出不同意见者。  “老师,我不讲了!”赵君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内心在激烈的斗争。记得从不少教研书籍上看过,在课堂上学生答不出问题时,老师逼问是不礼貌的表现。可是如果让她现在如愿,以后她会坦然、高兴…  相似文献   

17.
陈传善 《群众》2006,(2):30-3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江苏”,同样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而“三创”(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正是构建“和谐江苏”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之源。正如省委书记李源潮所说:“如果所有的人都充满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都竞相开展创业创新创优的实践,‘两个率先’的事业就会活力无穷,江苏的未来就不可限量。”构建“和谐江苏”必须弘扬“三创”精神。文化与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粹的经济活动,也不存在纯粹的文化活动,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这一精辟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广大精微,历久弥新,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但百折不挠,至今仍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古圣先贤遗留给后代子孙的至宝。然而,在历经“五四”和“文革”对经典的误读和对圣贤的批判后,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解达到了顶端,因而一度丧失了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观点看法     
<正>性是什么?性是一种艺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懂得性,也就不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宁波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柳建发,目前刚开始他《寄生虫与性病学》全校公选课的开学第一讲,可容纳百人的选修课教室就已“爆棚”。据悉,这是浙江省高校中惟一此类公选课程。好莱坞当然有“潜规则”游戏,只是我竖决不玩……什么是界线,会让自己精神“骨折”的我坚决不“野”,因为我知道自己总归是“野”不起的,骨干里我还深藏着个自尊的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