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并由此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研究西方国家制度反腐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要性没有监督的制约和没有制约的监督都是危险的。这是因为,就权力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十八届二次全会上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随即引起全党及社会的关注或者说更多的是一种期待。您如何理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江必新:简单说,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对权力而言,没有监督的制约和没有制约的监督,都是危险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这种  相似文献   

3.
正打开制度笼子的门——权为民所赋笼子是个形象的比方,其实就是指公共权力受到民众的监督和约束。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首先需要打开笼子,倘若笼子打不开,那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不会实现。从权力产生的视角分析打开制度笼子,就是尊重民众的选举监督,实现权为民所赋。只有在民众选举中才能实现权力的让渡,形成监督权力的主体,打开笼子的大门。为此,权为民所赋,即授权环节的民主,是权力运作的起点,也是把权  相似文献   

4.
实现市场经济、公共权力和民生诉求的良性互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实现这三者的良性互动,从长远来看需要建立一套能够节制资本、限制权力和普惠民生的健全制度。既能够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又能够把资本关进笼子里,还能够让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从近期来看,必须找到资本、权力和民生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中国也不例外。中央提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即是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则是将制度反腐作为当下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手段。制度反腐是指在依照法律构建的制度框架内,建立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并对权力变异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因此,坚持制度反腐就是坚持依法反腐,依法反腐是制度反腐的题中之义。实现依法反腐,要从根本上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个形象表述,并不是说要把权力禁闭起来,不需要在阳光下运行了,更不是关死,而是要把权力运行制度化,纳入到制度的轨道上来,在民主、科学的制度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中的权力观,其基本内涵应是“权由民所授、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控”。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个形象的表述,并不是说要把权力禁闭起来,权力不需要在阳光下运行了,更不是关死,而是要把权力运行制度化,纳人到制度的轨道上来,在民主、科学的制度下运行。  相似文献   

8.
“一把手”特权治理困局及其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目前,一把手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配置不科学,权力行使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一把手特权法律界定不清,惩罚不严,滋生蔓延趋势严重。因此,必须改革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体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才能有效地治理一把手特权滋生蔓延,防止特权衍生为腐败。  相似文献   

9.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公共权力与私有资本都必须受到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神化、资本主义社会权力道德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客观化三个阶段。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资本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将其关进了私有资本的笼子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上层建筑来制约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必须用公共权力将私有资本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不能放任私有资本从经济走向政治染指国家政权,要坚持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有资本的驾驭。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重塑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和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是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保持一种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腐败的实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被用来谋取私人利益。防止公共权力非公共运用的关键之点,是对权力实施制约和监督。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做到以法制权、以德制权、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筑牢思想防线。要激发领导干部自我制约和自我监督的内在自觉性,在思想上筑牢道德防线、纪律防线和法律防线。二是推进阳光用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民主监督,从而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赢得公众的信赖和拥护。三是坚持制度管权。制度管权是法治国家制约权力的通行法则,制度要具体实在,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确保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1.
利益冲突频发于权力与利益的交互界域。利益冲突意味着公共权力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利益指向,伦理意义的利益冲突在于权力的公共属性缺失,廉政意义的利益冲突在于权力成为谋私工具。隔断权力与利益的通道,防止利益冲突主要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明晰公私之间利益边界,权力与利益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2.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有"制度笼子";其次要把权力"关住"。打造有效的制度笼子是一门科学,要在培养制度文化的基础上,以执行为导向,着眼于对权力的全覆盖,确保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行使的各个领域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足够的制衡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来建立、健全使权力拥有者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灰色权力"的存在,有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有损国家、政党、政府、人民的利益,不利于规则和秩序的正常运行,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科学发展。要遏制灰色权力的泛滥,必须从权力思想观念、权力运行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等方面多管齐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相似文献   

14.
郑向宏 《求知》2015,(4):12-13
千百年来,权力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当你时刻谨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手中的利剑将助你披荆斩棘、无往不胜;当你将有限的权力无限放大为谋取一己私利时,这把剑将把你推向罪恶的深渊,最终走上不归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为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一、为什么要限制权力的运行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到国家法律、下到家族家规,每一个人都是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中国政商关系一直受到政府权力边界不清晰产生的影响。公共组织自我赋权的轻易性导致权力过多过滥,进而带来寻租行为高发,是扭曲政商关系的重要原因;公共组织的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绑定"并凌驾于其上,使权力的清理愈加困难。因此,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理不必要的行政权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同时建立更为严格的权力设定程序和权力退出机制,是从"不敢腐"向"不能腐"迈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指出,反腐倡廉建设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这里,习总书记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做到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易腐的应对之策,就是建立惩戒、防范、保障三大机制,以制度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慎权、分权和限权。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4,(10)
<正>吴杭民在6月19日《中国青年报》撰文认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应当解决决策权"入笼"问题。为此,应尽快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将重大决策纳入法治轨道。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政府和党委的决策权,健全完善决策程序和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政府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和决策制度不完善、不依法,显然是不少地方政府的通病,而其病灶就是悍然作为的长官意志和长官决定。决策权是行使公共权力最重要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8.
<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在制度笼子的设计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制度文化的基础上,以执行为导向,着眼于对权力的全覆盖,确保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行使的各个领域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足够的制衡力量。在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制度笼子的同时,我们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通过增强政务运行的透明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将权利放出笼子,来建立、健全使权力拥有者不能  相似文献   

19.
制度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用制度"管权",是用制度让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改变和杜绝滥用权力的不正之风。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树立"用制度管权"的理念,探索用制度管权问题的对策,真正使制度发挥应有效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法治是消除腐败的真正治本之策,这已经是普遍的社会共识。法治的核心要素就是制约权力,保证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因此,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问题,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治化,这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权力的制度之笼需由法律造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反腐败方面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