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早在2013年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即"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旨在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生机活力,推动亚欧非各国的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该倡议包括建设以福建为核心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加强沿海港口城市建设,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参加APEC会议期间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东连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为抢占先机,搭上国家战略的"顺风车",国内诸多省区市纷纷提出自己参与一带  相似文献   

3.
正一、航运外交的法治合作基础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  相似文献   

4.
正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顺应大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承贯古今、连接中外、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要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为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一、航运外交的法治合作基础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由此可  相似文献   

6.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建设经济贸易强国的重要战略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开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动因应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形势变化,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打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峰会。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及相关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它开拓于陆上,又发展于海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明传播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在特定政治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兴起是东西方先民互为推动、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希望发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两者共同构成了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也不同于当代美国新丝绸之路的当代中国新丝绸之路区域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引起各国舆论和专家学者的热议。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加强中国与沿岸国的政治、经贸和文化联系,同时对于增进国与国之间理解、缓解分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悠久历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两千多年前,可分三大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9)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设计。民意是影响战略推行的关键因素,但在东南亚地区为倡议获取民意存在诸多阻碍。从东南亚华侨华人视角出发,根据东南亚华侨华人本身的特质和现实发展这两个维度,探析东南亚华侨华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民意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毅 《理论视野》2014,(5):33-35
在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江两路"国家战略中,重庆地处交汇枢纽,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只有把握机遇,找准方位,才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命运共同体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战略、"2+7"战略等。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首先是生存、安全共同体,其次是发展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侧重于以海洋航路为骨干和线索,辐射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战略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8,(11)
正壹丝绸之路是走向远方的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丝绸之路精神的丰富内涵,全面描绘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非中国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更是迥异于西方掠夺称霸的海洋观,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导构建的是新型国际合作观与海洋观,其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导向以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在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全新的公共产品,它从陆地与海洋两个方向来促进全球贸易的互联互通,为有参与愿景的国家提供最大的参与度和共享度,从不同的维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努力打造和谐共荣的全球治理体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延续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传统,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底蕴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由商务部、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合作、发展、共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论坛上,泉州、福州、漳州和厦门四座城市的领导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一同分享了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成功故事,以及如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带一路"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以及更长阶段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带一路"建设作了部署。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上海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创造了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航海业在元代曾有过相当的繁荣,出现过汪大渊这样杰出的航海家。但由于元末的战乱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航海活动又一度沉寂下来。到了十五世纪初,明成祖朱棣时,海上丝绸之路才又重新活跃起来,并且出现了一位将毕生贡献于航海事业的伟大航海家——郑和。 郑和下西洋,这场发生在十五世纪初的航海盛事,以其规模之庞大、航迹之广远而称雄于古,蜚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与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战略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内外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作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各国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注定会对中国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背景的分析是必要的,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