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晶 《侨园》2020,(2):19-21
妄图使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是日本大陆政策追求的第一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达到这一目标?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满蒙问题"的意见。到"九·一八"事变前,各种意见阐述的越加清晰。而为实现这一阴谋,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军事部署。武力侵占的策划。独占中国东北,是日本实现其大陆政策及称霸亚州和世界战略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4)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问题,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和义务,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些突破。从"炮击金门"到"一国两制"再到"经贸互通""政治互信""外交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入手推进台海关系的进一步缓解,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往,并审时度势深化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加强两岸政治互动和交往奠定了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两岸最终实现统一是历史潮流更是民心所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地区人民的愿望,更是台湾地区人民实现和平统一绝不改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留美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中国热"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在于60年代及7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出现左翼思潮、保钓运动的发生以及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热"的关键词是中国大陆问题。"中国热"反映了中国留美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公平正义的强烈愿景,在北美大陆宣传了社会主义思想,扩大了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在美国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已今非昔比。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既有大陆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两岸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港澳的示范作用彰显等空前机遇,也面临两岸差距及隔阂短期难消、美日及"台独"因素作梗等现实挑战。两岸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及逐步落实使两岸和平统一的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5.
许静 《学理论》2013,(29):28-29
台湾一直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亚太战略,将其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台湾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美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根本政策目标是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台湾问题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台独”分离主义的严峻挑战,转化为在实现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一个可资利用的因素;要坚信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坚持用发展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包括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局势是趋向缓和的:但在两岸实现和平统一之前,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仍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目前台湾当局是采取“政治反攻”的攻势策略,李登辉一再声称:“对中共政权绝不存丝毫幻想,也没任何妥协可言”。他1990年元旦祝词,1990年5月21日就职演说,都一再重申:“把台湾的经验推广到大陆,发挥政治影响,争取大陆民心,影响大陆经济发展方向。”大陆沿海地区青年个体户作为私有经济的从业者,在与台湾频繁的经济交往中,是最易受台湾思想影响的,台湾思想影响的主要途径是:  相似文献   

8.
庄威  文勇 《团结》2005,(2):28-29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大陆人和台湾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中国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在华人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扬之声不绝。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关于收回台湾、统一中国的问题就已在一位伟人的深思熟虑之中。这位伟人,就是孙中山先生。他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了一生,为我们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反分裂国家法》与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理念一脉相承,是对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台湾是中国领土,决心收复…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积极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周恩来同志在世时,曾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一套构想,并为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关于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是伴随新中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而更加明确并且逐步完善起来的。 1956年1月30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对台方针和政策。他强调:“凡是愿意回到大陆省亲会友的都可以回到大陆上来,凡是愿意到大陆参观学习的也都可以到大陆上来,凡是愿意走和平道路的不管任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系统阐述了21世纪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指导思想,并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归为21世纪我党肩负的三大任务之一.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略和最高准则,对于党和国家在激烈竞争的国际格局中掌握战略主动权,促使台湾早日回归,并最终实现祖国的强大和民族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台湾分裂势力以欺诈手法推动非法无理的"法理台独",必定使当今我国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目标受到严重破坏;偏安自私的"事实台独"必定使我国构建政治生活安定有序、经济运行充满活力、人民生存与社会发展空间足够的和谐社会的努力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4.
(一)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六日,邓小平同志在和台湾、香港知名人士谈话时,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式实现祖国大陆同台湾统一的构想,后来又推广到用来解决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澳门的主权问题。几年来,经过中英、中葡的谈判,香港、澳门的主权收复问题,将在本世纪末予以实现。台湾问题也将按“一国两制”原则得到解决。祖国的统一将变为现实。“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台政策长期执行模糊战略。这次布什总统当着温家宝总理的面,当着全球媒体的面表示:“我们反对中国和台湾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美国历来强调大陆不得动武,这一点现在没有变化,但对“台独”问题不表态,这次至少提出反对台湾领导人最近的一些“言行”,反对陈水扁“单方面改变现 状”,这可以视为对台湾当局的一种警告,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4,(17)
在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大陆时,占尽地利和人文优势的港台企业界深感若不抓住时机,将来不及享受中国大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好处,把大好市场拱手让人。于是,一批又一批港台投资者涌向大陆,并呈现出新的态势。 北京:台湾大财团竞相投资 去年以来,台湾知名大财团争相进军大陆或扩大投资规模,仅在北京一地,台商投资超过一千万美元的项目就达30多个。本刊驻北京记者王蔚报道:  相似文献   

17.
刘玉霞 《团结》2005,(3):23-26
所谓台湾问题,一是指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是台湾问题的本质;二是指台湾问题是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干涉是台湾问题形成今日之局面并迟迟难以解决的外因;三,现今台湾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以及“台湾独立”的斗争。由来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在大陆战场节节失败、内部被逼下野的夹缝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退之所。他接受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苦心经营台湾,欲把台湾作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1.抵消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利冲击 首先,签订两岸ECFA可减小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价格竞争力的不利冲击。自2010年开始,东盟与中国大陆互免绝大部分商品的关税,但台湾产品进入中国大陆仍须缴纳5%至15%的关税。显然,如果两岸不签订自由贸易协议,那么东盟与中国大陆的自由贸易必然会不利于台湾产品竞争大陆市场。  相似文献   

19.
韩芸 《团结》2012,(2):15-17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台湾的女孩生存问题及其公共政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络、国际会议、期刊等媒介搜集相关资料,首先对中国台湾省的女孩生存问题的态势和原因进行了梳理,发现台湾的女孩生存问题主要由出生性别比反映出来,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但主要在略高于正常值的范围内波动;导致台湾女孩生存问题的原因包括根源性原因、条件性原因和直接原因。其次对台湾在女孩生存问题方面的公共政策治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台湾不仅采取了针对女孩生存问题的直接措施,也采取了促进妇女发展的间接措施,涉及到法律、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建立了确保治理措施付诸于实施的运行机制。这些公共政策治理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台湾女孩生存问题的现状,但对于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最后借鉴台湾针对女孩生存问题治理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大陆女孩生存问题及其治理的特点,分别从战略和操作化两个层次为大陆地区女孩生存问题的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