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学理论》2016,(10)
先秦儒学以"仁"为核心,"仁学"即"人学",是研究人的学问。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来界说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良之心,这也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道德的萌芽,孟子以此来区分人与禽兽;在人的价值方面,孟子提出"天爵"与"良贵"之说;在人格修养方面,孟子提出"大丈夫"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孟子的人学思想,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角度,对当代的道德教育仍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性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明确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论述,并认为善有仁、义、礼、智四端,但人的本心如不加以重视就会很容易丢失。因此孟子对此提出了通过反求诸己、立乎其大以及养浩然正气的道德修养方法保存自己善的本心。且孟子的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事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类文化十分珍贵的财富。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广大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人生学说。其关注的中心是人生问题,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做人之本,不断改造,不断完善,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或从政社会“为政以德”,“以德教民”,达到“治国、平天下”,促进社会安定、进步,建立理想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个与其政治、经济相适应的人生学说。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仁、义、礼、忠、信、孝、勇……”等等许多普遍的道德规范,那时的人们已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在春秋末期,孔子更是集大成,提出以“仁”为中心的道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性善说"是孟子对"仁"、"义"、"礼"、"智"的道德回答,对当今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青少年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网络犯罪、浏览和传播色情资源、放纵言行和深陷数字化迷宫等问题。以"仁"的思想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义"的思想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礼"的思想引导青少年约束言行、以"智"的思想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网络,是基于"性善说"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观点总结。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1)
"因孝行孝"的特点是本于血缘而产生的自然亲爱和基于本能的报本反哺。孔子对事亲时"敬"意的强调和朱子"善事父母"的注释,都意在揭露儒家意义上"以仁行孝"的"孝"之意。就偏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仁"是具于心之性,"爱"是仁之发于情,"孝"是性之现于事,因此,"仁"与"孝"是体用、理事关系。就专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义"是对于孝的恰当决断;"礼"是恰当决断的实施方案;"智"是知何以为"义"、知当如何循"礼";"信"是将仁、义、礼、智通过事亲、从兄、知二者、节二者的方式来落实。故而,儒家意义上的"孝"是要以"仁"为衡准和指向,通过"孝"来实现"仁"的大孝。  相似文献   

6.
国之四维     
<正>"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战国)《管子·牧民》【释义】国家有维作为支撑点。一维不存,国家就会倾斜;两维不存,国家就陷入危险;三维不存,国家就处于颠覆状态;四维不存,国家就灭亡了。这四维就是礼、义、廉、耻。礼是社会规范,义是行为标准,廉是不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耻是不歪曲事实,不以错为荣。维,指房屋四个正方向之外的四个墙角,即房子的四个支撑点。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8)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完善,旅游者道德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增多;旅游资源的破坏,浪费,不合理开发;旅游管理的缺失,黑导、黑社、零负团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屡禁不止。我们可以把儒家思想应用到旅游业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与"义",把儒家思想与旅游主体、客体、介体相耦合,以儒家思想为思想支撑,以施仁、取义为目标,与旅游结合,调和旅游业的发展,去糟粕,集精华,促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儒家德性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晓军 《理论探讨》2004,(6):124-126
儒家道德学说是以德性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其中论述了一系列的德性范畴,考察了德性的依据以及德性培养等问题.儒家德性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社会性依据、人性论依据、形而上依据;儒家德性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三个方面;儒家德性的实践价值主要是"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道"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有着极高层次的意义。尽管先秦诸子对"道"的阐释各有不同,但它作为反映事物发生和发展的依据或原则却被共同确认,并被列为学术的最高范畴。孔子把"道"与"德"联系起来,用以表达社会伦常关系和人之为人的东西。于是,那使人感到神秘而不可企及的"道"的范畴便转化成了人人都可以践履的社会精神原则。孔子追求"道",把达"道"和护"道"作为学术目标。在孔子学术里,充满了对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合乎"道"的精神内容的善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肯定古代的人学习,学习的终极、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真正的人,为自己的德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3)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源远流长,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它的主要思想内涵是"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对人性的塑造、道德的形成、文化的丰富、社会的健全具有深远意义。将从儒家思想的内涵、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儒家思想的现代性三个方面来论述当今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8,(11)
本文运用历史和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庸思想的渊源及主要内涵,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标准和君子理想人格,是"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是"仁"与"礼"的统一,它在道德修为上表现为"至诚",在与人相处上表现为"忠恕"。中庸思想论说大即大,说小即小,它隐藏在平时、日常细微之中,又尽显博大的精深智慧,"广大"而"精微"、至诚无息,德合天人,合外内之道。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逻辑基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三个层次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实际上可分析为三个互相关联的层次:一是“何谓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人为什么应全面发展”;三是“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指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探讨,大都以上述三个层次为轴心而运作。何谓人的全面发展?其一,人...  相似文献   

15.
贺奋清 《学理论》2014,(20):28-29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时代。新旧制度正在更替中。基于此,思想家们必须给出解决方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面对乱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国主张。他建立了一套以礼、仁、义、正名四个儒家根本理念为基础的旨在维护礼治的"为国以礼"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孔子思想中的“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绪珍 《学理论》2011,(19):43-45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知""仁""勇"是并重的。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孔子思想中的"勇"关注不够。"仁"是核心,源于人心,其实"勇"也源于人心,它需要以"知"为前提,以"礼"、"义"为限度。作个纵横比较则更有意思,孔子之"勇"和柏拉图有相近之处,它也是孟子和荀子之"勇"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李兴濂 《各界》2008,(2):66
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上,说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推动了历史前进.黄巢究竟是农民起义领柚还是杀人恶魔?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起义"二字.所谓"起义"就是"仗义起兵",是一种符合"义"的行为,不是凡"起"就为"义".……  相似文献   

18.
“礼仪”是古代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剔除、扬弃其中的糟粕,对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行为规范,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礼,本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当时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为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服务。后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它演化为统治阶级的行为准则。在孔夫子之前的夏、商(殷)、周代,礼仪因革相沿,不断完善。自孔子始,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人们开始赋于“礼”更多的观念、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使之逐渐从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向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方面转化。孔子对夏礼、殷礼、周礼作过考察和审议,说“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既讲究上下、尊卑、男女、长幼的等级限制和秩序规定,同时又保存了一些原始文化中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孔子把礼与“仁”、“德”联系起来:“人而不仁,如礼何?”并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把礼与仁、义、智相提并论,解释“礼”为“辞让之心”,使其成为一个道德规  相似文献   

19.
冯丽丽 《学理论》2011,(3):85-86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其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仁人君子"。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的"为仁由己"思想虽然历史悠远,但是这一思想却和儒家文化思想一样,在实践中历久弥新,给后人指出了道德践履的原则和方法,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今,这一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培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彰显了儒家思想文化的时空超越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也是一个重道德养成的民族,有着漫长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历史和丰富的宝贵经验。其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整体环境,以仁、义、礼、智、信处理人际关系的内容,崇尚道德意志,在道德践履中培养理想人格和宽严结合的培养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未成年人道德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