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妨把时针拨到二千多年前,回到那个文明觉醒的"轴心时代"。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也是不同文明类型破茧而出的时期。苏格拉底用思辨哲学开辟了西方文明,释迦牟尼在冥想中启发了印度文明,而中国的孔子,则在世界的东方写下中华文明的遗传密码,在人类文明图谱中点亮了熠熠生辉的中国星。这颗中国星,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历史时空,愈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在人类历史上,惟有中华文明未曾出现断层而保持了连续性,今天的中国人仍能从容阅读孔子留下的文字;惟有中华文明未曾出现过大规模的宗教战争,直到今天这个东方民族仍将"尚和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12)
正殷海光是自由主义在台湾的奠基者与启迪者。在上世纪台湾威权统治的年代,民主宪政的理想之所以能够维持于不坠,正是因为:他用手里的笔,对抗整个时代的黑暗;用他的生命,为中国知识分子留下最鲜明的形象。有时想想,历史真的很有趣,做为哲学巨擎的殷海光先生在面临政治迫害时所展现的"威武不能屈"的风骨,赋予了他所坚持的工作和道德的力量。尽管如此,在大陆知道殷海光这个名字的人其实并不太多,没有多少人会去关注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故居。我何尝不是如此?若不是偶然的机  相似文献   

3.
正近代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先后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和封建制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积累了丰富的治理思想,也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总结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思想与经验,依然是今天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笔者注意到学界也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统治而无治理,或者说统治就是治理,治理就是统治,进而认为"治理"只是当代国家的产物,古代没有。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这里笔者仅从中国古代"治理"一词的含义入手,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为什么,作为春秋晋国数百年霸业的最大推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让"兵不厌诈"思想成功在战争中运作的军事天才,先轸并没有得到他在历史中应该有的待遇,<史记>中并没有为他单独列传,<左传>中对他的叙述也是寥寥数笔,后世的史家们好像选择对他自动无视了,最后造成的结果是,现在很多人竟然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过先轸这个人.  相似文献   

5.
冯骥才 《民主》2013,(8):8-9
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再现历史辉煌。再现辉煌,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辉煌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富足,生活殷实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不容否定的,发展过程之中和发展后所面临的困惑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不争"到"不折腾"发展到今天的中国,搭便车的心态只会使自己从车上掉下去,必须做一些事情:解释清楚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也因此厘清自己究竟应该坚持什么,摒弃什么。孔夫子复活了?有不少人感慨,今天的我们,既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又处在一个最差的时代:认为最好是因为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情况是数百年来最好的,认为最差是因为道德滑坡、行为失范、食品安全、拐卖诈欺等恶性事件不断上  相似文献   

7.
关加强 《侨园》2013,(11):70-71
<正>在全国著名的本钢南芬露天铁矿东北侧,有个叫庙儿沟的环型山坳,山脊上是大片的自然林。外地人也许不知道,这里就是埋葬万余名中国死难矿工的万人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留下的一个铁证。在这里形成了约15万平方米的中国劳工尸体埋葬场。而在万人坑的山脚下就是用来关押劳工和抗日志士的地方,即"明生队"。田凤、赵明轮和徐井义等历史见证人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在休谟的时代,人格同一性或自我同一性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一直被人们谈论不休。从伦理学上来说,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休谟对此问题的解答比同时代的人要彻底得多,但也离问题的时代性解决更远得多。今天,在我们这个关注自我和主体间关系的时代,重温休谟的自我学说,有助于将自我问题引向一个全新的向度,不仅在知道自己为何中肯定自我,而且在我们的生存和历史中实践地阐明自我。1  虽然自我或自我认同不能诉诸自然主义和经验常识来解决,但这个问题最初的提法,却与常识及日常生活有关。人们往…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时代需要思想?变化的时代需要思想。什么样的人需要思想?希望过自由、平等、公正的生活的人需要思想。因为自由、平等、公正作为一种理念大概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或者它总是在一个实现的进程中。人为什么需要并且产生思想为什么需要并产生思想,并且今天我们特别强调思想的重要性?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没有思考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如果我们没有思考,那生  相似文献   

10.
李俭 《瞭望》2004,(32)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大庆市委书记王志斌提出了“四攒”的政绩观。他说:“王铁人他们那代人拼命创业,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稳产高产的大油田。我们这代人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我们要给子孙后代攒一批工厂,攒一批大学和科研院所,攒一批城市功能,攒一个好生态。”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2,(11):4
从"你吃了吗?"到"你幸福吗?"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对话幸福董倩:您幸福吗?莫言:我不知道。董倩: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相似文献   

12.
人生隽语     
《民主》2015,(4):64
顾长卫(著名导演):其实任何创作都一样,要专注于最初吸引我们、点燃我们热情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内容,而不要轻易被这些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约束。对我来说,不存在所谓的身份转换,电影和个人的艺术创作是相辅相成的,不管哪种形式与我们现实的生活和存在的时代能够勾连起来的时候,创作者便有了使命感。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有人说,今天没有文化含量的建筑将会成为明天的垃圾。不少保留下来的古村镇、古建筑都可当作"中国传统文化教科书"。而今天各地城镇化中的新建筑,有多少能成为明天令人自豪的文化遗产呢?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应是当地的"根"和"魂",如果这个"根"在我们手中断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概念之争,而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但是我们从著作中可以归纳出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世界观,它不是教条的而是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读著作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用发展的态度理解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从字面上讲,制度一词,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可见,制度建设,是一种长效机制,并不是今天有,明天就可以没有;制度的刚性,制度的约束力,使制度本身成为一条"高压线"。大家都知道,"高压线"这个东西,极其厉害,随意碰不得,随意挨不得。谁如果执意要去碰这个东西,去挨这个东西,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提示:"高压有电,小心危  相似文献   

15.
王晓宁 《学理论》2008,(6):87-88
记得有人说过,古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之源。我们也可以说,先秦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之源。先秦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书籍,二是诸子言论。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个大变革的时代,还是个言论自由、思想家辈出的时代。我们几乎能从这个巨大的思想宝库中挖掘出所有我们所需要的思想观点。笔者仅就诸子的人才观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16.
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本,就是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就是教育和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迎合素质教育大潮.那么,历史教学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我认为,历史教学要勇于站在时代的前列,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能为"科教兴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中国的企业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效益不高,这个大家都知道,历史很长了。国企的改革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一个难题,国家很重视,一开始就要搞国企改革,跟联产  相似文献   

18.
左定超 《民主》2013,(7):10-11
今天,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和前景下,我们也在思索,新时期民主党派如何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建设适应时代要求高素质参政党的历史课题。重温历史,增强弘扬优良传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自觉作出的历史选择,也是各民主党派发展历程中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坚持接受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9.
周密 《民主》2005,(10):35-36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已经走过了14年的历程,回想起来,研究会的成立倾注了雷老不少心血。正如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康树华所说:“没有雷老的支持,就没有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也就没有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的今天。”上个世纪80-90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