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年前,我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秘书办公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办公室工作,对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所见闻,至今记忆犹新。新中国国名的提出与确定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写文章、演讲,大多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来建立的新国家。1949年6月21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涉及新中国名称时,有人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民主人士张奚若先生提出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  相似文献   

2.
董必武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谈及国家名称时曾提到:过去许多人撰文或演讲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黄炎培、张志让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张奚若则以为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论者说,1949年6月,为了确定新国家的名称,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会上提出,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但与会的张治中表示了不同意见:“‘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不如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听了觉得有道理,建议大家采纳。  相似文献   

3.
“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由此,新中国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也确定下来。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正式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4.
知识纵横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谁最先提出的1949年6自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案自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讨论起草过程中涉及到新中国的名称问题,代表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张志开始提出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张奚若提出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他...  相似文献   

5.
一代将星闪耀共和国第一次授衔纪实刘晓兰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和将领们。1955年9月23日,全国人大颁布了“关于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定”、“关于授予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一级八一勋章、...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迎来了50周年华诞,人民政协与共和国一起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来,人民政协以它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机构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相继担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李瑞环等同志的直接主持下,人民政协为建立新中国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现…  相似文献   

7.
报刊撷英     
新中国为何不实行联邦制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共和国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作出的呢?记者采访了党史专家龚育之。 龚育之说,作出这个决策并不容易,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前的宣传纲领,是提出过建立“联邦”的。 1922年,联合俄罗斯和其他几国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成立。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纲领里提出“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正是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1945年毛主席在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的“我们的一般纲领”里,仍然是说:“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问题与政…  相似文献   

8.
吴志菲 《世纪行》2013,(11):41-45
(续)7月初,中共中央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李维汉任副主任。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此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称。于是,就国号与中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进行了广泛的协商。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词时最后呼喊的三个口号中.有一个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原拟的国名“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9,(10):1-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湖北经济建设实现历史性大跨越、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大提高、社会事业实现历史性大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历史性大进步的60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湖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旧中国留下来的烂摊子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在艰难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新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在科学发展中展现社会主义新前景,荆楚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壮丽诗篇.留下了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08,(6):42-42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做出的呢?党史专家龚育之介绍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纲领。这部建国纲领的一个重大贡献、重大创造,就是确定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  相似文献   

11.
让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成立至今的9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着民主旗帜,把让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1949年,毛泽东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中国迎来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共和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到底采用什么国名,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讨论最为热烈、商榷最为充分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提出,源自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此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新中国名称曾经有过表述,但未形成统一固定的用法。1948年,党内文件中几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也是如此。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毛泽东讲话和会议通过的筹备会组织条例,都使用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名。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完成了“争得民主”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亿万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就是国家《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这对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的私有制的民主,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映在人民民主方面。劳动人民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4.
国家机关事务(含公务接待)工作,是国家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国家机关事务工作,是随着共和国建立而建立、共和国发展而发展的。回顾新中国国家机关事务工作的历史,要从北平和平解放谈起。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的50周年。这是非常值得纪念的50年。有的同志问,在这50年中,作为执政党有些什么主要的政绩?对我们的国家产生哪些重大的影响?我认为,只有首先搞清楚一个重要问题,才有可能深刻地认识全国人民为什么要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我们说:这50年是极不平凡的50年。其所以不平凡:首先,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人民大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50年。毛泽东在1949年说:中国…  相似文献   

16.
《传承》1996,(5)
张治中与新中国的国号国旗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邀请一些党外人士座谈,听取大家对新中国国家名号问题的意见,各位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最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共中央的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大...  相似文献   

17.
张莉 《台声》2011,(1):48-53
从新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共和国的领袖们就在关注着隔着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遥遥相望的宝岛台湾,和生活在那里的台湾人民。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和西方国家封锁新中国的国际大环境,推延了中华民族统一的步伐。但是,中国人民谋求统一的努力却一直没有停止过。1972年,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外交事件预示着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开始有了新的契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8.
赵晓勇 《世纪行》2009,(10):13-13,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建立,中国人民走向了伟大复兴之路。60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矗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9.
影视剧中的共产党人形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家品牌”。作为党的文艺路线的结晶,她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不断丰满、成熟。她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是新中国12亿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企图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观点,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恩格斯提出了有关民主共和国问题并形成相关思想。恩格斯认为,无论在德国、意大利等尚未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还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已建立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民主共和国形式一定程度上都能够推动这些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关于如何对待民主共和国,恩格斯认为,民主共和国形式由其内容决定,其本质是由掌握政权的阶级决定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可以利用民主共和国的形式。研究恩格斯晚年关于民主共和国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