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共产主义"话语迅速失势,面临重大危机。欧洲一些左翼学者则并未气馁,而是选择毅然扛起"共产主义"大旗,捍卫共产主义形象,为复兴共产主义话语而努力,形成了新一波共产主义思潮。为此,他们提出要先对共产主义概念进行"净化",将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本文将对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力图较全面地展现这一时期他们在"净化"共产主义道路上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实践运动和理论学说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毫无疑问,共产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仍需遵循的价值定向。在中国当代现实语境中,共产主义话语并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获得相应的抬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主义话语体系的缺失导致其经常处于被遮蔽状态。在构建"理论中国"和实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下,我们有必要在理论和现实中把握住共产主义的特质,围绕其价值话语、实践话语和"世界历史"话语三重维度进行共产主义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难事"产生于《奥格斯堡报》对《莱茵报》的攻讦,为了回应"攻讦",马克思撰写《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表达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初始态度:共产主义是"具有欧洲意义"的问题;不承认"现有形式"的共产主义;需要对法国共产主义进行深入、不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以来,以巴迪欧和齐泽克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激进左翼学者重新开启了关于共产主义问题的讨论。他们认为,重提共产主义来源于社会主义能指的去激进化和共产主义观念的"不变量"。共产主义就是激进哲学和激进政治的观念;共产主义作为今天激进行动的理论前提,既要和20世纪共产主义试验中的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相区分,也要立足于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现实并与新的政治经验相结合。新共产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在非物质生产和认知性劳动之上的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智识工人和"剩余"人口的新的革命主体理论;关于人民建制权和弹性政党的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5.
徐久刚 《理论探索》2007,4(6):70-72
不久前,有人公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乌托邦".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而这些"根据"都是站不住脚的.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时从空想社会主义中汲取有价值的因素;另一方面,则又使自己的学说同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不制造任何形式的"乌托邦".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也在不断证明着共产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当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上升时期时,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断言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需经历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结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从提出这一理论至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恩当初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推测,有些已经变成现实,有些还有待将来的实践去验证。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源远流长。人们在使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同时,也在不断给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赋予以新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他们对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阐释,奠定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科学基础。列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界定,为共产党人认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提供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产主义与正义"之争在英美学界渐渐开显,现已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论题:一方把共产主义与正义割裂开来以展现马克思对正义的拒斥,强调正义会随着共产主义的到来而变得"多余"或趋向"消亡",正义的环境也会随之超越,因而共产主义不需要正义;另一方认为共产主义内蕴正义的价值,按需分配明示了正义的存在,利益冲突和角色差别不可能完全消除,因而共产主义不会终结正义。正义在马克思那里有着不同的意涵和指涉,正义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共产主义是高阶正义的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与正义相互兼容、内在汇通。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一样,科学社会主义也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形成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哲学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神圣家族》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群众的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对共产主义信仰需要有科学认知,才能"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为此,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澄清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误区,这主要是:不重视导师基于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反思、急于求成的误区;把导师对未来社会的一些设想当做真理去追求、当做行动纲领去实践的误区;用唯制度论的思维方式解读共产主义信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第三章和第四章对"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者的批驳,重点讲述了共产主义的实际意义。从共产主义的可实践性以及人性问题等方面,对现实生活中对共产主义与乌托邦画等同的现象进行分析,论述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最终得出结论。这对更好地理解"四个自信"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八世纪法国摩莱里、马布里和巴贝夫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较高的评价。恩格斯指出:马布里和摩莱里是社会主义的最初代表。对于巴贝夫,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他的学说代表了当时无产阶级的要求。这三位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虽然是空想的,但它们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有价值的思想材料。那么,这三位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在哪些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呢?本文对这个问题加以简明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浅谈共产主义人生观王秀娟当前,我们党正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要搞好这项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觉悟,避免空洞说教,避免走过场,必须从科学理论的高度,阐明关于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思想。一、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内容所谓人生观,是指关于...  相似文献   

14.
程恩富  刘召峰 《理论探索》2012,(4):11-14,18
马克思对现存世界"问题"的分析进展与他"未来构想"具体内容的演变具有"同步性"。"社会关系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凭借其拜物教批判理论,实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透视,并预测了这一"问题"不再存在的"未来"。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都只是"社会形式"的定位,对"社会形式"的"历史性"的揭示,以更加严密和有效的方式论证了共产主义"未来构想"的合理性。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作为"社会存在"的"拜物教现象"赖以存留的社会条件,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现实通达理想之路"的核心命意。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叫作共产主义社会。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并且第一次科学地预见到在共产主义社会将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形成的问题,有两种带根本性的估计,仍然需要加以深入讨论。一说,在《哥达纲领批判》写作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过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另一说则相反,认为他们两人从开始就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阶段。到底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马恩关于这一重要理论形成的历史真实,恩格斯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  相似文献   

17.
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实现这一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去设想这个社会的具体蓝图,只是根据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勾画了一个大致的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坤 《理论探讨》2007,42(5):18-2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立足于主体,批判地考察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以异化劳动为中心线索,以扬弃私有财产为主题,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主体本质。同时,马克思又利用初步掌握的经济理论,从经济语境上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为通向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他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关系的论述过于理想化,明显带有过渡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9.
"欧洲共产主义"的失败可以归结为八个方面的原因: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使"欧洲共产主义"失去了其发展的国际政治空间;国际经济政治大环境变化的长期趋势构成了不利于"欧洲共产主义"的宏观背景;西方各国内部极右翼和极左翼的夹击使"欧洲共产主义"各党腹背受敌;"欧洲共产主义"在西欧左翼阵营的竞争中不敌长期执政的欧洲社会民主党;战后西欧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使"欧洲共产主义"党的社会基础受到持续削弱;苏共直接插手西欧各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压制和破坏了"欧洲共产主义"独立路线的推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使"欧洲共产主义"在内部多重压力下没有出路;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导致"欧洲共产主义"的新社会主义战略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再次进行深刻的思考、研究和阐发,对于自觉地贯彻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