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人、自然、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整体性具体体现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与自然协调互动,人与社会辩证统一,人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用系统的方法描述生态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在生态价值观的转变,不但使人们对生态价值观有个系统的了解,而且让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地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向我们提出了生态观念和生态责任的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这段论述的意义,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责任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在培养身心健康和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也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维护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改变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让经济增长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所谓尊重自然规律,就是在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规律是辩证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  相似文献   

6.
传统生产力概念作为工业社会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真实反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里,生产力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概念的丰富与发展,有利于人们重新思考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孔子哲学思想的基调和精华,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处世观念.今天,继承和弘扬孔子"和"的思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振兴中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通过健全民主法制,兼顾不同利益群体,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国家要从制度和政策上推进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又充满矛盾、相互联系的历史。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日益尖锐的矛盾的一次思想革命。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要想成为可能,一定要切实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坚持走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之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日益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必须法、德并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必须以人为本,保证个体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必须以“仁”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