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建议具有推动认罪认罚、促进量刑公正、化解社会矛盾等制度性功能。审视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建议的运行机制发现,其存在制发机制不完善、调整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不配套、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问题。为最大限度实现量刑建议制度的价值和作用,宜对量刑建议的制发、调整、保障以及控权这四项运行机制予以系统化完善。  相似文献   

2.
甄伟华 《法制与社会》2011,(17):127-128
本文以许霆涉嫌盗窃案为切入点,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探讨积极试行量刑建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检察机关对于特定案件开展量刑建议,是积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效途径,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许霆涉嫌盗窃案为切入点,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探讨积极试行量刑建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检察机关对于特定案件开展量刑建议,是积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效途径,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被害人参与量刑程序是量刑程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试行效果看,这一制度设计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困境。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被害人参与量刑程序、发表量刑意见预留了足够空间。未来应区分"被害人影响陈述"与被害人的量刑意见,处理好被害人的量刑意见与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刘程 《法制与社会》2013,(15):133+135
本文从检察机关基层办案实践入手,总结了公诉环节风险案件矛盾化解工作概况、涉及因素及矛盾化解标准等实践问题,提出了矛盾化解的难点及公诉工作所处的困境,提出更新执法理念、提升实践能力、构建长效机制等框架性的对策建议,希望对于公诉执法办案及矛盾化解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刘振华 《刑警与科技》2008,5(1):106-110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期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各阶层分化组合、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最突出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将2007年确定为我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要及时有效地化解我国社会矛盾纠纷,应该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特点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长效机制,这对于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疑难案件中定罪与量刑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出于化解这种矛盾而提出的量刑反制定罪论并不是一个合法的、有效的进路。这一理论主张不仅背离了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扭曲了定罪与量刑之间的应然关系,而且还忽略了刑法解释对定罪与量刑之间矛盾的调适作用。其实,在量刑反制定罪论的背后,吸收了其合理思想内核的能动性刑法解释,因能够以扩大或限制解释的方式,有效调和罪刑关系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成为了替代量刑反制定罪论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崔晓晖 《法制与社会》2013,(26):257-258
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当前检察机关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也是检察机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杠杆。基层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在基层检察工作中的实际和所遇到的问题,从当前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面临的社会矛盾类型入手,分析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困难的原因,提出对基层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和建议,以加强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都特别重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在检察工作与矛盾化解的结合方面,尚处于个案处理的经验阶段,长效机制仍在探索当中,部分检察干警"就案办案"的思维定式还有待进一步转变等等。一、检察各办案环节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的现状分析(一)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检察机关办理个案所依循的重要准则,实践中对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  相似文献   

10.
李晓飞 《法制与社会》2010,(27):181-182
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国政法工作的重点。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系统中,检察机关作为子系统,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基层检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更是责任重大。本文针对基层社会矛盾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亚玲 《法制与社会》2010,(36):230-231
本文从社会矛盾化解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公诉执法活动中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并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层面对公诉人如何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在一审法院根据量刑建议作出判决后又以量刑错误为由提出二审抗诉,这种量刑类二审抗诉具有显著的发生概率小但负面后果大的“肥尾风险”特征。化解该类风险的关键在于确认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建议对量刑类二审抗诉具有约束力,同时明确例外情形。首先,认罪认罚从宽具有契约性,契约应当遵守原则要求量刑建议对量刑类二审抗诉具有约束力;其次,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类二审抗诉具有救济功能,这种制度功能决定量刑类二审抗诉应受量刑建议的约束;最后,量刑建议的约束力问题内含众多冲突利益,利益平衡的合理性价值要求赋予量刑建议对量刑类二审抗诉约束力。但是,根据任何人不能从不当行为获利的基本原则,在被追诉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量刑建议、不履行认罪认罚契约义务时,量刑建议对量刑类二审抗诉不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3.
姜涛 《法学家》2012,(4):74-88,178
立基于量刑公正的考量,疑难案件中定罪与量刑之间有失比例的矛盾无可避免。定罪与量刑不仅是以刑事责任为中介的因果历程,而且是以刑法解释为调适的有效对接,同时也是以刑罚目的为依循的一体运作。在立法既定的情况下,刑法目的解释能够合理化解定罪与量刑之间的矛盾,满足实现量刑公正的需要。刑法目的解释应该以刑罚目的为基准逻辑展开,并且充当法源的刑法目的解释应当被禁止,而指导法官量刑的刑法目的解释应当被守护。  相似文献   

14.
金晓 《人民调解》2008,(4):27-27
近年来,重阳司法所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为着力点,以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以创新和建立长效机制为基础,以普法宣传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及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15.
梁伟根  李奇志 《法制与社会》2010,(23):97-98,101
在世界范围内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趋同的背景下,刑罚轻缓化可以成为社会矛盾化解的一种有效途径,法院可通过转变量刑理念,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积极促成被告人与被害人和解,建立轻刑案件快速处理机制等途径来实现刑罚的轻缓化,并实现社会矛盾的化解。本文认为应在立法上扩大刑事自诉案件范围,下放酌定刑核准权,引入未成年暂缓判决、刑事和解制度,扩大非监禁刑种类等,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刑罚轻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等办案工作中,严格把握案件质量关,这就在诉讼监督工作中贯彻落实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检察机关办案执法环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使量刑建议权是强化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手段。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有助于从程序上保障量刑公正,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最终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本文从量刑建议制度的意义、对量刑建议可行性的操作、完善量刑的建议等方面来探讨,期望能有助于量刑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翁成明 《法制与社会》2013,(19):215-2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种新矛盾日益凸显,如果单纯地从管制刑层面上加以遏制,起到的社会效果是有限的,惩罚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用这些强制性手段来处理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收效甚微,难以完成当前大环境下要求社会和谐的要求。本文将从社会矛盾的起因、刑事审判中对矛盾化解的采用的方法、刑事审判中如何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杜海峰 《法制与社会》2012,(19):256+264
量刑建议制度自开展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如矛盾转嫁、证据变化、公诉人积极性不高、抗诉工作陷入僵局等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建议从提高量刑建议书制作水平、研究制定量刑建议工作考核奖励制度,与抗诉制度有效结合等几个方面对此项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交通肇事案件呈现多发性、社会影响扩大化、量刑幅度大的特点.在交通肇事案件中适用量刑建议与量刑辩护具有积极意义.在交通肇事案件中适用量刑建议与量刑辩护,要注意规范化行使,提高量刑建议与量刑辩护的有效性,并应适度行使,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