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十万人之将和天下之将等六个等级。把幕僚人员分为“上宾”、“中宾”和“下宾”三等。在《将苑·将材》篇中,他按照道德水平,把将领分为仁将、义将、礼将和…  相似文献   

2.
<正>叶飞上将是我军著名战将,福建南安人。他白净面皮,笑容亲切和蔼,作风儒雅,被誉为军中“儒将”。但就是这位儒将,却身经百战,有勇有谋,智慧超常。他在解放战争中担任华东野战军一纵司令员兼政委,他指挥的一纵是陈毅、粟裕麾下一把锐利的尖刀,他本人则是陈、粟两位主帅的得力助手。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叶飞指挥一纵担任穿插、切割敌“王牌军”七十四师与敌二十五师联系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勃列日涅夫则不同.他表示特殊尊敬的方式是使劲地亲吻你的嘴唇。作为一个被西方认为“才能平庸”、“在各个方面都很弱的人”,勃列日涅夫在他担任苏共总书记的十余年中。留给世界最深刻的印象,或许莫过于“勃列目涅夫之吻”。,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师,在于善视听。有两个例子可为证。齐国的即墨大夫名声不好,人们总对齐威王说:即墨大夫不好好治理即墨,是个不称职的人。齐威王想:“人们都诋毁他,我从而也低毁他,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应当去看看,那儿究竟治理得如何?”齐威王派人视察即墨。视察的人回来向齐威王汇报;当地大治,百姓快乐。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过:“自从您担任即墨大夫以来,我总听到人们诋毁您。但是,我派使者到即墨去,看到那里田野开辟,人民富足,官府没有积压的案子,社会安定。这是因为您一心一意地尽职尽责,不把精力放在事奉我身边的官吏以求名…  相似文献   

5.
邵源 《廉政瞭望》2004,(12):19-19
五代周世宗时.掌管官酒的曹彬遇到担任殿前指挥使的赵匡胤向他索酒吃。曹彬正色道:“这是官酒,不能给人。”说着,他就自己掏钱另外去买了酒菜来请赵匡胤。  相似文献   

6.
顾苏 《世纪风采》2008,(4):9-10
1927年秋天,刘伯承乘坐一艘苏联海轮,离开上海经海参崴去莫斯科。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纳西耶夫”,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都取了俄文名,而刘伯承一句俄文不懂,一路上只得念佛似地暗暗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纳西耶夫。阿法纳西耶夫……”进校报到时,他仍在心里默念着“阿法纳西耶夫”,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看着他哄笑起来,原来上面已经点到“阿法纳西耶夫”了,他愣是没听出来。  相似文献   

7.
杨帆 《前线》2013,(1):90-91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这是在王阳明文集《传习录》里能找到的话语。近日,手头没离开这部影响后世颇为深远的大书,在字里行间,领悟着王阳明极具启迪意义的灼见,尤其对他的“致良知”思想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8.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施展才能的途径很窄,出官入仕成了仕人君子自我实现的惟一通道。但怎样入仕呢?古人认为,入仕为官必须“由其道”,犹儿女婚姻,明媒正娶,正途入仕。孟子说过,人之为官有“天爵”和“人爵”之别。所谓“天爵”是指一个人修养很高,才智超群,众望所归,而被推举担任领导职务。而“人爵”是指那些自身不修,一味钻营,不是“由其道”而得其位,而是通过非正当渠道去谋其位。孟子认为“天爵”不修,“人爵必殆”。唐初,太宗李世民曾就用官之事问计于魏征。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借…  相似文献   

9.
白宇 《新长征》2006,(12):64-64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齐国思想家管仲。他提出:“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这里讲的是治国之术,只有把人治理好了,才能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儒家也有“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后来演化为民本思想。在西方,古希腊哲学提出“认识你自己”.近代启蒙思想家把人的理性高扬到了顶点。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人”的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沈小平 《共产党人》2004,(10):37-3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贵重的“金子”比作人才,认为“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以此来安慰、激励那些事业上受到挫折或失意者,这话许是有道理的。因为创新、创业道路上遭遇挫折的人更需要关心和激励。但如果用“金子总会发光”来掩饰人才队伍建设上的“不慌不忙”.或者以此作为拘泥于台阶、资历、求全责备,用种种“格”来压抑人才辈出。则对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  相似文献   

11.
娄晶 《新长征》2011,(7):19-19
“满洲剿匪之花”指的是伪旅长索景清指挥的伪军部队,这个旅是日本人专门从热河调来“讨伐”杨靖宇领导的抗联队伍的。索景清旅下辖骑兵42团和步兵32团,班长以上职务均由日本人担任,是颇具实力的步骑混成旅。索景清仗着武器精良和镇压抗日武装有功,狂妄不可一世,大肆吹嘘要“包打杨靖宇”。然而杨靖宇率部仅在蚊子沟、长岗两次战斗中就把索景清旅消灭殆尽。  相似文献   

12.
序《“耕夫”与耕耘》傅德岷我和邦良从相识、相交到相知,已数十年。早在大学读书时,我就知道一位署名“巴一夫”的校园诗人。毕业留校后,我有幸在他们年级担任过短暂的教学辅导工作。后来,他大学毕业,到《四川日报》当记者。70年代中期,我同几位老师一起去大凉山...  相似文献   

13.
颜沐 《党课》2014,(19):94-95
法律求助: 半年前,我前夫因与其同事张某勾搭成奸,曾多次要求与我离婚。见其死心塌地,我最终只好同意。事后,由于我实在无法忍受张某造成的“窃夫之痛”,遂想到了报复。为此,我以“小字报”的方式在他们公司公开了他二人的“丑闻”,还附加了他们两人在一起的肉麻照片、来往情书复印件,并将之连同张某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发布在微博上,号召网友对其“口诛笔伐”。  相似文献   

14.
有个典故叫“窥御激夫”,讲的是春秋时齐国丞相晏婴车夫的妻子激励丈夫自重的故事。《史记&#183;管晏列传》栽,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日:“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之,晏子荐以为大夫.  相似文献   

15.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他以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和走完长征路的唯一西方人,而蜚声中外.关于李德在华期间的身份,以往各种党史著述,几乎都一致认为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最早出现不同说法是王稼祥在一篇遗作中写道:“我因治疗弹伤,于一九三七年初到莫斯科,见到了王明.……我质问他共产国际怎样决定李德去中国的?你和李德事先谈了些什么?为什么完全靠李德指挥军事工作?他却推托说没有给过指示,共产国际没有参与此事,而是苏联军队参谋部派了李德去的.”这里暂且不论王明说的是否假话,但却说明了当时身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对李德从莫斯科来华的过程是不清楚的.同时,李德一到中央苏区后即在他身边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直到1987年还对“李德来华前的经历,到底由谁怎样授命他来华并担任军事顾问的”也感到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的问题.后读了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为官之道”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施展才能的途径很窄,出官入仕成了仕人君子自我实现的惟一通道。但怎样入陆呢?古人认为,入仕为官必须“由其道”,犹儿女婚姻,明媒正娶,正途入仕。孟子说过,人之为官有“天爵”和“人爵”之别。所谓“天爵”是指一个人修养很高,才智超群,众望所归,而被推举担任领导职务。而“人爵”是指那些自身不修,一味钻营,不是“由其道”而得其位,而是通过非正当渠道去谋其位。孟子认为“天爵”不修,“人爵必殆”。  相似文献   

17.
刘岳 《前线》2022,(3):89-90
<正>明星电影公司诞生浙江宁波商人涉猎商业领域很广,自然也不会缺位新兴的电影行业。16岁那年,宁波人张石川辍学告别家乡,到上海美商华洋公司当了一名小职员。他白天上班,晚上进夜校补习英语,不久就会说一口“洋泾浜英语”。1913年,他到美国商人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担任顾问并主持制片业务,拍摄了中国故事片开山之作《难夫难妻》。  相似文献   

18.
“搞上层工作”马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来了一个大学生,他到中央组织部去报到。大学生认为自己年轻、有文化,便直截了当地向担任组织部长的陈云同志提出,要搞上层工作。陈云同志听了他的要求,没有给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热情地将他留在自己身边。第二天,带着中组部的...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06,(9):55-55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策政令和官员政绩的好坏,要用民心的向背这把尺子去衡量。因此,靠刑罚和杀戮并不能使人民心服,只有懂得给予人民好处,才能从人民那里取得支持,这是治理国家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20.
艺术贵乎独创,可以说这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一条规律。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中就提出了文章要“谢朝华之巳披,启夕秀之未振”的主张,他认为前人用过的,应谢而去之,前人未述之旨,才启(开)之以用。清代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也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