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培育责任心开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确定了一个指导教育发展方向的基本思想:“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我们所培养的21世纪的学生,除了具有进取、创新精神,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初步的社会适应性,具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外,还要具有对社会、国家和人类负责的意识和责任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在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模式,一个家庭、家族要想自立于社会并获得发展,既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与外人和社会的关系,因而以“教家立范”、“提撕了孙”为宗旨的传统家训教化,在强调睦亲齐家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子孙进行立身、处世之道的教育灌  相似文献   

3.
毒品,“毁灭个人,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它不仅危及个人和家庭,还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它不仅吞噬着人类的一切文明和希望,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一咄咄逼人的人类公敌,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得好:“只有把一滴水放到江河海洋中去它才不会干涸。”这无疑道出了一个生活的真谛,即万物皆不能脱离其生存的空间而存在,而且也只有溶入其生活圈才能显示出它内在的价值。也许此刻有人要质问,鲁滨逊不是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就像一滴水脱离了海洋一样,只身生存,不是也照样度过了很多日子吗?其实不然。提出这个疑问的人仅仅是看到了一个表面现象,似乎鲁滨逊过的是一种脱离人类、社会的生活,但如果鲁滨逊不是依靠在人类社会中所学到的本领来捕食、盖“居室”,他能生存下去吗?他只能像一滴脱离了大海的水,被一阵风吹没,被…  相似文献   

5.
杂感二则     
关于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着“家国一体”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政治的起点,是伦理的起点,是社会的起点,也是经济、文化的起点。因此“论家庭”是一个其大无比的题目。但是本文属于大题小做。只讨论家庭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型媒介对家庭的嵌入,深深影响着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本文聚焦于皖北D新村的留守家庭,通过数码民族志和田野调查法,观察一个三代同堂的留守家庭成员,特别是外出务工青年成员如何进行抖音实践。研究发现,他们通过抖音建构了一个根植于传统家庭又超脱于传统家庭的“云端的家”。这个“家”在家庭成员情感维系、青年成员家庭权利崛起、儿童媒介沉迷、原始家庭解体和青年核心家庭建立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抖音不仅拓宽了“家”的概念外延,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家”的全新方式。同时,抖音“云端的家”的建构逻辑,也成为理解和研究新型媒介的重要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7.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变成路人皆斥的罪犯,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三字经》开宗明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以及“养不教,父之过”讲的就是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生来注定就是犯罪的人。犯罪学鼻祖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的观点早已为世人所批驳。一个儿童的道德观念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而家庭则是对未成年人社会及道德教育的开端,他们与社会最初的关系就发生在这里,通过其父母的指导而学得处世的态度和学到在社会中的生存所要求的不同知识。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所固有…  相似文献   

8.
方亦雨 《创造》2008,(10):78-79
社会灵魂的觉醒,当然首先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觉醒。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9.
古人常说没有道德就没有国家的生存,道德薄弱治理不好国家。而官德尤甚。用现代的话讲,官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官之德,是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龙头工程。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风,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前途、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一个好的政治家无疑应当是一个道德家,一个为人民掌好机用好权的人无疑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也正如俗语所说的:一个好人不一定做成一个好干部,但一个好干部必定是一个好人。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纪之交,人国干…  相似文献   

10.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存的地球,面临着一种新的浪潮──“银色浪潮”的冲击。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的预期寿命的延长,人类正发生着变化: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数量增多,世界开始变“老”。21世纪将是各国共同进入老龄化的世纪,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严峻的现实。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国将同新世纪一起跨入老龄化社会。面对银色浪潮,我们的社会在悄悄地变化着、演进着,诸多没有遇到的问题出现了,诸多没有见到的现象生成了。家庭小型化引起的家庭裂变成为现实,家庭养老功能受到空前冲击,空巢家庭应运而生。家庭养老、社会养…  相似文献   

12.
林淑珍 《台声》2011,(9):60-61
我们的“家”成立30年了,“孩儿恋家”的感觉也伴随着我度过了不平凡的30年。自从有了这个“家”,我就不再孤独,不再迷范这个“家”给了我欢乐,给了我幸福,给了我力量:这个“家”时时关心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党的关怀让这个“家”充满了温馨,凝聚着每个台胞的心。  相似文献   

13.
姜秀花 《中国妇运》2013,(10):15-18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妇女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的人类发展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公共卫生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妇女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它不仅涉及到妇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子孙后代以及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充分体现中国政府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全面发展理念,将妇女与健康领域由上一个纲要的第四领域调整为第一领域,确立了妇女健康事业的重要地位。纲要提出“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的妇女健康发展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张彤 《中国妇运》2011,(1):25-27
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据今年5月15日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回答“您的家庭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时,受访者选择集中度最高的首先是“子女家庭教育咨询”,占54.1%。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天门岗村,只要哪个家庭内部发生了磨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晴日晒,一位身穿黄色军衣的老人就会出现在这个家庭里调解矛盾,直到“战斗”双方破涕为笑,握手言和才罢休。他就是被当地人竖起大拇指盛赞的“和事佬”—一63岁的退伍军人侯及生。老侯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退伍兵、共产党员、1983年他从支部书记位子上退休后,看到有许多家庭因一些家庭琐事而发生矛盾,给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和睦带来不利影响,于是主动地干起了义务调解员。老侯走马上任只一个多月,就碰上2组复员军人陈新明和爱人周谷秀为一点家…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00年以前,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理论概括。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的吃、穿、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所以,发展生产力追求的目标应当是生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芮芝  贺亚生 《人权》2005,(2):46-49
孤残孩子能走入社会吗?他们能比在福利院过得更好吗?他们能够得到“爸爸”“妈妈”悉心的关爱呵护吗?只要你到北京市大兴礼贤镇家庭寄养指导中心亲身感受一番,亲眼看看“家庭寄养”中心孤残儿童的生活,你的疑问就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在这里,你将看到“有了家”的孤残儿童们所得到的真挚的人间温情,你会为这些孩子们庆幸,真诚祝福他们真的有了“一个家”,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父母”。你将真正感受到,大兴家庭寄养指导中心主任马凤英为实现“愿天下孤残儿童都能找到一个家”的美好愿望所做出的奉献和取得的成果,为她那颗充满爱的拳拳之心而深…  相似文献   

18.
赋予家庭文化建设新的生命力刘一平市场经济与山西妇女“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而要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却不容易。山西省妇联举办的这项活动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件大好事”。这是摘自山西省文明家庭金银奖评选活动中数百封群众来信中的一封。其实它同样也代表了大多数群众的...  相似文献   

19.
王前  唐跃洺 《探索与争鸣》2023,(11):49-57+193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但不会催生出“超人类”;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各类机体的和谐关系,就会带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异化,这种意义上的“超人类”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富勒等乐观派提出的理由和悲观派对“超人类”的忧虑都存在忽视各类机体之间有机联系的倾向,前者孤立看待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益处,而后者夸大了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运用机体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超人类”的相关思潮,有益于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家庭就成为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被称为“细胞”组织。从50年代中期,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国家的经济建设,从基层发起以评比为机制的五好家庭建设,逐渐成为妇联传统的特色领域。多年过去了,伴随社会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社会体制的变革,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