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4月1日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宣布于5月1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此项政策的出台,对久有减息呼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福音。但与停办保值储蓄一样,存款利率的下调对普通居民储户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储蓄积极性。应当怎样判断此次调控手段出台对经济特别是对储蓄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5,(5)
中国农业银行资金组织部江航的回答最近,我们陆续接到一些电话、来信,就保值储蓄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一、目前公布的物价指数与群众感觉到的物价不一致,前一阶段很长时间保值贴补率为零,有的储户认为自己存款“吃亏”了、不合算;二、为什么94年11月、12月到期的...  相似文献   

3.
保值储蓄停办和存贷利率下调,这些政策出台既与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又是国家在通胀得到进一步抑制后,灵活地运用利率杠杆调控经济的一个举措。此举在小心维护储户利益的基础上,无疑给久有减息呼声的企业,特 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来了福音,并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这个基本判断下,具体而言这些措施具备什么含义、有哪些远近效应呢?现发表一组基层金融机构的同志对此问题的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杭州市区一位储户发现丢失储蓄存单后,立即赶到银行挂失。银行告诉她此存单2.5万元钱早几天就被人全部取走了。这位储户想不通,身份证在自己手里,钱怎么能被冒领呢?银行临柜员工给她看了当时录像带的取款镜头,并提醒储户尽快报案。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储蓄主要指个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行为,储蓄能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引导消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储蓄,对储蓄一贯实行保护和鼓励政策,并规定了“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储蓄原则。现代储蓄已远远不是货币存取问题,它涉及到经济环境。个人需求与偏好、社会文化素质、人口结构、现代化技术因素等等,储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情况,储蓄越发展,所包含的外延就越广泛,这就是货币储蓄的外延发生的深刻变更。货币储蓄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去年 4月 1日实行储蓄实名制以来,尽管媒体与专家都在不断论述,这个制度将为银行开拓信用资源提供一个重要的技术性基础,但迄今似乎很少有金融机构真正重视这个新的市场“平台”,也未见有与此相应的建议、思路。其实,储蓄实名制下具有巨大的金融品种创新机会和市场潜力。 很多银行可能还未及深入思考这样一个事实:既然储蓄实名制可以提供个人金融资产的全部真实信息记录,这时对储户来说,把存款分存于若干银行与存于同一银行已经并无实质性区别,那么这对处于相互竞争地位的商业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储户“分存”的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资源,与国家政权的稳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独特的规律,需要处理好创新与坚持、阶级性与包容性、国家政权的保障作用等问题,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物价调控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期的稳定物价举措需与长远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结合成因复杂,且涉及多方利益的物价持续上涨,为物价调控增加了难度。在《瞭望》新闻周刊针对物价进行的相关调研中,记者发现,要防止物价上涨转为全面通胀,把物价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处理好农民增收与稳定物价的关系,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具体到物价稳定措施,则必须平衡市场形成价格与行政干预价格的关系,将临时稳定物价举措与长远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稳定物价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方针政策.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要继续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因为市场物价稳定是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安定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物价不稳定,在宏观经济方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不利于稳定金融、巩固币值、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在微观经济方面,不能准确地考核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和水平,不利于促进企业积极改善经营管理、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制.总之,物价稳定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反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使人感到变化多端。尤其是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时隐时现,时明时暗,让许多研究者琢磨不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美国的对华政策有时是从意识形态出发,而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似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概念。那么,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到底占居什么位置?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11.
近一段时间,深圳的报章上登载了几条有关提高管理效率的消息:有两家银行为减少储户排队等待的时间,方便储蓄,吸纳存款,推出了对储蓄员实行限时服务的新措施,每一笔小额存取款服务必须在两分钟内办妥,大额存取款必须在五分钟内办妥。凡超过时限而被储户发现者,扣发当月奖金,邮局有些分局也已推出过类似的限时服务措施。这些措施推出以后,深圳的居民感觉到,过去困扰深圳人的储蓄难、用邮难确实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这些方面的服务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了。探究一下银行与邮局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无论是从管理学理论还是从既有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伊拉克局势渐趋稳定,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战后的国际形势。环顾世界,静心思考,伊拉克战争后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发生像伊拉克战争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用武力改变一个主权国家政权的事情,的确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战争又发生在中东这样一个被公认  相似文献   

13.
肖阳 《学理论》2012,(14):15-16
"治下的和平"是和平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质上就是霸权和平,历史曾经出现的多种"治下和平"的说法,但是最后都毫无例外地衰落或终结,当今维持国际体系将不是一国而是多国,国际社会也不存在一个压倒性的国家实体,国际公共产品由各国共同提供,国际制度的出现将有效地促成各方在国际制度的协调下利益保持一致稳定,此外经济的相互依赖也使得各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社会的和平,所谓的"治下和平"或霸权稳定并不能保障和平反而给和平会带来潜藏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3)
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政府的合法性问题,研究的是把合适的人类组织发展成由法律或本能统治的群体。而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就是关于政权合法与不合法的问题,即为什么政治集团(国家、州、镇区)的成员必须服从这些集团的法律?把该集团成员合法团结在一起的是什么:血统?国土?出身?一致同意?契约?如果是后两者,这样的协议是否正式?或者,是否有可能不正式?就此几个问题展开,论述政府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察人先省己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打算在郊外狮子山造一座"阅江楼",以记载他统一天下的功绩,昭示后人。当时正处于洪武政权建立之初,天下还不稳定,四野荒芜,老百姓的日子大多过得凄苦。若在此时大兴土木,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朱元璋想到此处,反问自己:我能这样想,那么满朝文武会不会也这样想?他想以此事考核一下,看百官中有多少关心国家和百姓的忠臣,以备日后重用。  相似文献   

16.
保持社会稳定是我们长远的目标,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国家政权稳固、民族强盛、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殷实的现实表现.实现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庞大的内容系统和条件系统,必须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合社会资源力量为手段,以构筑社会安全网为条件,以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结构和利益调节机制为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 ,没有粮食的安全就没有国家的安全。而我国农业保护的现状存在许多问题 ,如缺乏稳定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实施农业保护的方法过于简单化、缺乏合理的农业保护政策载体、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之间利益上的不平衡等等。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才能真正做到对农业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王智星 《理论探索》2005,3(6):21-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政治稳定的社会。在当前社会中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是政治稳定的根本保障,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是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执政理念的创新是实现政治稳定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精神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前几年颇为流行的说法。这一说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过对其“发明权”的争论。其实是大可不必争发明权的!因为,这一理念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片面的,甚至也可以认为是不及格的。为什么不可以提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呢?为什么不可以是经济与文化共同搭台,经济与文化共同唱戏呢?经济是基础,这是尽人皆知的理论常识“。基础”不就是“搭台”的同义语吗?社会早该进展到经济反哺文化的新阶段了。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文化需求正在日益增强。我们不是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吗?学习什么?主要是指学习文化。我们不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列宁讲,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不用说,更离不开文化,尤其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农村冲突的不断升级以及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使得中国农村面临着形势严峻的治理危机。农村冲突主要针对基层政权和乡村干部 ,反映了基层组织既没有发展成为代表乡村社会利益的自治组织 ,而且也没有发展成为代表国家政权利益的代理组织。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以及国家政权的利益之所以分离 ,是因为授权来源的变化 ,自身的优势地位以及生存危机的驱使。治理和善治乡村社会 ,必须依靠乡村自治运动和国家政权建设 ,必须再造基层组织体系特别是乡镇政府 ,必须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和建立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