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分析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当代社会中体验性消费高涨的原因以及消费者体验的本质,进而将消费者体验区分为现代性体验、观光式体验、舞台式体验和后现代性体验四种典型的类型。在此基础上,笔者讨论了营销者尤其是旅游企业在面对具有不同体验偏好的消费者时所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爱颖 《求索》2013,(8):259-261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与旅游有一种天然耦合.如何更好地把体验理论应用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在阐述体验经济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关系和提出当下问题的前提下.着重对文化旅游产品申“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体验与经济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产业是通过旅游推广宣传,以文化内涵为内容,吸引国内外旅客到北京体验消费,带来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推动创意,再从而提高对国际的文化影响力。北京要把握机会,构建和打造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以全方位、多层次、跨行业的角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370篇关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体验有价值的评论文本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苗寨文化感知比较明显,在评语中持肯定的态度,主要由苗寨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礼节文化、节庆文化等特色文化吸引物激发产生。但苗寨旅游开发中商业化程度严重,影响到苗族文化本真性的体验。根据游客文化感知特点,以苗寨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苗寨旅游经济水平,提出从重新制定旅游规划、苗民危机意识教育、基层政府政绩考核、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休闲度假苗寨、合理规划旅游地产开发几个方面构建苗寨旅游扶贫模式,推动苗寨旅游扶贫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旅游既是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一种感知和体验过程,也是人们对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情感的一种诉求与表达。今年7月底,时任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到文山丘北县调研时强调,要把文山普者黑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构建丘北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丘北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其一,丘北的人文优势突出,民族文化悠久。多姿多彩的民间文艺、民俗活动和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构成了丘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  相似文献   

7.
旅游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层次决定了其不同的旅游消费过程。文化的发展变化会促使旅游主体消费行为方式发生变化,而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也表现出全新的文化走向。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走向集中表现在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旅游消费内容多样化和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玲 《求索》2011,(5):90-91,51
符号消费作为后现代的主导消费方式,契合了遗产旅游的文化特质。本文认为,在后现代语境下,发展遗产旅游应该顺应"符号消费"的后现代消费模式,把握遗产旅游的符号体系建构和权力结构建构等旅游发展策略,在保护好民族遗产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民族遗憾的经济价值,促进我国遗产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练红宇  夏敬标 《人民论坛》2011,(10):142-143
旅游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层次决定了其不同的旅游消费过程。文化的发展变化会促使旅游主体消费行为方式发生变化,而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也表现出全新的文化走向。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走向集中表现在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旅游消费内容多样化和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光映炯  毛志睿 《思想战线》2013,39(1):123-128
旅游是一种意义的实践。旅游场域的各行动者围绕着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资本进行转换、支配与控制,以获得各自所需的文化权力,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文化的权力生成主要有三种策略:区别异己争夺大众、争夺资本获得霸权性和符号再生产追逐利益化。而策略的实施需要通过贯穿于旅游市场中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的文化商品化与符号资本再生产的方式获得社会的认同,主要通过景观的生产与空间消费等途径得以实现,并形成了围绕景观、影像与形象的由内至外的符号生产体系。文化的权力生成与表达及其相互作用,推动着文化资本与其他资本的转换,因此对旅游场域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贵州体验旅游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而是希望从深度体验旅游中获得独特的感受、拓展开阔的知识、获得丰富的心灵滋养.贵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开发体验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与旅游产业结合.科学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贵州体验旅游资源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贵州旅游产品的思路和模式,变以"大量销售"为主导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为"深度营销"为主导的体验旅游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12.
符号经济与旅游符号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丽芝 《求索》2008,(10):36-37
现代旅游经济活动中,特定的本土旅游景观对游客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特定的景观就是旅游符号。其实,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经济的消费范式,它一方面通过“原滋原味”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符号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通过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传达人们的精神共鸣,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旅游规划与开发应该根植于民族原文化土壤,同时兼顾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凝视”取向,对旅游符号的意义加以适度创新。最终让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持续兴旺,并推动旅游符号的开发和旅游地旅游经济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中,女性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机会和空间,外出旅游也成为她们获取个人体验、追求个人需要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是青年知识女性的代表,已有研究只对其旅游行为特征和旅游市场开发有一定分析,而相关的旅游体验研究还较为缺乏。通过对昆明女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其旅游体验主要为关系补偿体验、环境补偿体验、遁世体验和认知体验。旅游过程中的想像体验和旅游后的治疗体验也较为常见。这些旅游体验来自于她们自我认同、自我表现、认知外界和追求真实性的需要,并受到心理、文化、社会、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体验文化(ExperienceCulture)与体验经济(ExperienceEconomy),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最近提出的新概念。笔者认为,应将这个新概念,引入到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中。这将会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媒介因素即旅游体验载体是影响游客获得旅游体验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博物馆旅游为例,主要分析了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媒介因素,并设计了包括旅游活动体验载体、旅游环境体验载体和旅游服务体验载体的博物馆旅游体验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6.
约会文化已成为青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约会文化相关的消费也值得重视。以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品牌为例,其主要消费者为青年情侣。伴随着消费全球化的过程,哈根达斯从美国消费情境中的大众冰淇淋品牌跨国升级成为中国消费情境中的高端冰淇淋品牌。已有研究多关注中美企业战略定位与营销方式的差异如何促使哈根达斯实现品牌升级,但是较少研究关注哈根达斯产品的消费者和消费原因。以此为突破点,本研究发现青年约会文化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发现:在中国的消费情境中,哈根达斯的消费者多为青年群体,消费原因多为约会消费。以消费嵌入性的理论视角来对哈根达斯青年消费者进行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哈根达斯跨国升级的过程是外来脱嵌产品以其功能性和符号性的意义双重再嵌入中国社会,并且被成功整合到中国社会的过程。跨国升级的原因是哈根达斯和原有冰淇淋品牌相比,具备更加创新的消费方式、较为新颖的消费内容和产品,这些都为青年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同时,经过广告对其的符号化过程,哈根达斯以其全新的文化含义,即甜蜜浪漫的爱情符号和本地青年约会文化发生了文化对接,因此它能够被成功整合进入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人与环境是文化产生的两个核心要素。就民族传统文化而言,民族文化持有者是传统文化生产的主体;民族传统生活是民族传统文化生长的原生境。对于景区内以旅游景观形式呈现的民族文化而言,其已脱离了文化本来生长的原生境,体现旅游景观符号系统的制造与呈现、旅游产品舞台化再现与产业化开发,是游客参与体验的主要空间。笔者认为,在文化旅游背景下,只要有民族文化持有者的参与,民族文化旅游景观就并非是无根的移植文化、模拟文化和纯粹的人造景观。这种真实文化主体与旅游景区环境共同构成的新的文化生态,可称作民族文化的次生境。作为旅游景观形式呈现的民族文化,可以理解为是在文化次生境中被不断再生产的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为例,各种景区手工作坊所生产的旅游商品,虽传承体现了民族传统工艺技法,但在商品内容及形制上却融合了当下旅游市场的需要与游客现代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8.
向勇 《人民论坛》2024,(3):12-15
春节是时间和空间的叙事,也是文化和认同的表征。乡愁是个体情感、集体情绪和国家情结的共同体认。春节乡愁是以时空转换与记忆构筑而成的情感投射。与春节乡愁相比,端午的乡愁是一份国人的文化托付,中秋的乡愁是核心家庭的私人性团聚,国庆的乡愁是国民集中性国家认同的庄严表达。乡愁资源的开发关键是乡愁文化基因的提炼和展示,是乡愁文化母题的创意呈现。乡愁经济是以乡愁文化为消费品和体验物的人文经济活动,包括乡愁恋地情结的旅游经济、乡愁情感宣泄的体验经济、乡愁精神连接的场景经济和乡愁灵魂皈依的信念经济,其内驱力是认同消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旅游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  相似文献   

20.
论体验经济下的乡村体验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卓 《求索》2010,(8):42-43
乡村体验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对乡村体验旅游界定基础上,分析发展我国乡村体验旅游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针对我国乡村体验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体验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