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 ,中华民族“平等团结”、“和平共处”的民族特色与“华夏亲昵”民族理念对中国宗教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国宗教的容纳与改造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全国范围的“政教合一”制度以及中国历朝历代对宗教既采取宽容与保护态度 ,又进行严格的约束与管理 ,对中国多元宗教起到了极大的平衡作用 ,为各宗教在中国社会长期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董琳 《前沿》2014,(11):61-64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的国家,尤其近代以来,在各民族共同生活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成,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表现出了复合型民族的特征和宗教信仰的“多元通和模式”,这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民族结构类型和其他宗教河系不同的信仰模式。从二者的历史进程和结构上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多元”在事实上和意识上都有着不可割舍的“一体”性关联,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郭可珂 《新东方》2024,(1):64-69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具有丰富的主体性意蕴,从价值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共存的文化取向,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从实践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实践特征,是主体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结合;从历史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主动精神的来源,更体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主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主体性层面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自觉以及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赵一东 《前沿》2011,(20):154-156
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各自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不同的民族文化。16世纪中叶,藏传佛教引入,对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影响。蒙古族木质家具上彩绘纹样的多样性反映出多民族、跨地域、多种宗教信仰、多元文化之间的兼收并蓄。藏传佛教的崇拜者认为:宗教艺术造像体现他们的修习功德,具体到家具装饰纹样的内容上,表现宗教题材的比例很大。宗教文化曾经的辉煌和深入人心,从蒙古族家具彩绘纹样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民族宗教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民族宗教美术艺术语言完全丧失了民族宗教美术的优良传统。强势地位的日渐衰弱、创作主体心理的精神失却和分流,使宗教美术创作逐渐趋于衰退。我们应学会在对传统文化保护行动中促进民族宗教美术的发展,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重视民间画师的挖掘和培训。只有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才能真正提高当代民族宗教美术的艺术水平,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当代宗教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念。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并立、相融和共存,丰富了和谐精神的内涵,昭示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格和多元景观,凸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恒常价值。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文化与中华民族起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讨论中华民族起源问题。关注的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考古新发现与中华民族起源的时空关系问题;二、考古学文化的区系划分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三、从民族起源的角度看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四、中华民族起源阶段的基本特点及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京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京族面向大海,以渔为生,兼具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双重特点,呈现出多元宗教文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西周食馂礼是指天子、诸侯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向臣属赏赐祭肉的宗教仪式,周代社会的赐胙礼是对这种礼仪的继续和补充。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食馂礼源于早期先民共食制的原始习俗。从社会功能上来说,食馂礼是统治者在政治生活当中实施亲亲之道的宗教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的价值及现状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这个多民族共同活动的文化大舞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都融进了自己的声音,具有多元色彩的文化像涓涓细流,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鄂尔多斯民歌浩如烟海,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用歌声表达丰富的情感,用歌声抒发着对生命的畅想,用歌声歌颂真、善、美、鞭挞着假、恶、丑。鄂尔多斯民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美学上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振霞 《前进》2023,(12):13-14
<正>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方位、深层次阐明了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重大实践命题。在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再次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曼 《青年论坛》2011,(3):140-142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宗教在傣族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在各个领域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傣族宗教的最大特色是外来宗教与本地信仰并存。傣族宗教是傣族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本地信仰与其中浸透着外来成分的小乘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多元结合体。  相似文献   

13.
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分析、概括中国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色的多元统一体。”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概念。并指出这一格局中一体包含着多元,多元中拥戴着一体的最大特点。这一高瞻远瞩的著名论断,科学阐明了中华各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各展所长,既创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此格局的形成已经过了6~7千年的历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各个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民族服饰,也自然会鲜明地反映出多元一体格局的这个特点。当我们在宏观上从整体来考察56个民族的服饰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格局的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分析某些兄弟民族特别是百万以上的民族,其传统服饰也往往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就是说,一个民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他的服饰是其中的一个元;而其众多的不同服饰对于该民族,又是其中的若干个不同的元。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例子可列举很多。 一、服饰文化的多元及个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青岩镇是西部民族地区最为典型的一个宗教多元共存的代表,其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青岩宗教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对青岩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永红 《前沿》2008,(12):95-98
民族宗教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代民族宗教美术表面繁荣的背后,是艺术水平的低层次,宗教美术地位的边缘化、主体精神的弱化、创作主体的低能化是民族宗教美术衰微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国社会极为开明和人性化的宗教政策、文化氛围对民族宗教美术的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们应通过加强宗教协会等管理机构对宗教美术创作的规范和管理,艺术专业院校对民族宗教美术的研究和创作的参与,重视对优秀民间宗教美术师的挖掘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当代民族宗教美术作品的质量,继承和弘扬民族宗教美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基督宗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一些人受“文明冲突论”影响,把二者的关系说成“文化冲突”或“宗教竞争”.本文从有利于文明对话、社会和谐的角度,从概念上或理论上分析了上述说法的混淆,从事实上或历史上澄清了上述说法的误解;指出了基督教的普世宗教性质和中华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征,以及二者的复杂辩证关系;提出基督宗教对古代诸学派,应持尊重、理性的态度,对传统诸宗教,应持友好、对话的态度,对当代诸潮流,应持慎思、明辨的态度,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文化、和睦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盛华根 《群众》2014,(5):77-78
<正>新加坡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城市之一"和"东亚现代文明典范"。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新加坡在技术上学习西方,而在价值观上固守着东方价值,并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种美德视为治国之纲。根据这样的治国理念,新加坡从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情出发,提炼形成了融合各民族、各阶层思想意识的五大核心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此基础上,新加坡进一步明确了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意识"的确立、儒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道德价值观,为此新加坡政府注重统一国民思想,共同致力于发展。他们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每当国庆、元旦、华人春节等重大节日,都反复重申国家意识这一立国之本。1991年,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此后,学校、文化团…  相似文献   

19.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林志刚 《求索》2008,(12):208-211
清代汉传佛教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满族统治者的文化和宗教策略之上的。根据政教分离、王权高于教权的宗教管理模式,清初的统治者借鉴前朝的宗教管理经验,建立了系统有效的佛教管理机构和僧官制度,实施了资格审查制度、官方登记制度和定额管理制度,从而较好地掌握了佛教发展状况,合理地控制了佛教组织规模。清中叶以后,因农民起义和西方列强的入侵,统治者无暇顾及对佛教的管理,佛教管理制度实质上已废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帝制,封建僧官体制亦被废止,清廷的佛教管理制度由此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