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总 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02,11(6):16-2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 ,2 0 0 2年 11月 14日通过 )总  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  相似文献   

3.
陆芳 《传承》2011,(20):4-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是在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今天,这一历史发展的方向仍然没有改变。未来的地球必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世界,只要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和发展好社会主义,这一天就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7,(11)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2,(12):21-3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王天玺 《创造》2015,(10):44-46
二、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治国方略.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2,(12)
总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有效地防止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加强党性锻炼。一、增加共产主义信念,正确处理坚持崇高理想与完成现实任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首先,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即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其次,必须把共产主义理想同建设中…  相似文献   

9.
<正> 辛亥革命是一场具备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它的主要宗旨是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创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车轮并未以此为契机驶向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很快转移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上来,并且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驶向了社会主义社会.这种颇具特殊性的结局,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必然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客观依据,对无产阶级进行了科学分析而提出来的。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呢?为什么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课要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把其化为突显时代特征的具体理想。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今天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维度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的制胜法宝,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的历史价值凝练和现实实践前提,也是坚持广大人民的立场和凝聚中国力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方向引领。中国共产党坚守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更是当前实践的重大支撑,具有丰富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共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广义上,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从整体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哲学的经济的和社会政治的全部基础,科学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斗争任务;二、在狭义上,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最直接地提供了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条件和道路的社会政治基础,它是关于对社会进行共产主义改造的普遍的社会政治规律、道路、方式和方法的科学。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世界革命的整个进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后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在承认这一点的同时,又应该看到,社会规律的实现条件带有二重性:一是客观因素,即社会规律不以人的觉悟程度和意志为转移而必然发生和存在的因素;二是主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其基本特点是:一、各民主党派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历史上,对两制相处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历史表明,两制相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动力;是多种形式交织的共处。因此,我们应确立和平竞争的新理念;加强共处中的合作关系;在共处中坚持必要的斗争。最终在共处中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简称“两制”)间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始终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两制”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从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到灵活对待资本主义、从倒向社会主义到开展战略合作、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到争取两大制度求同存异、从倡导相互尊重到引领“两制”关系的历史演进。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调整转移、中国发展外部环境动荡变革分别构成了上述转变的根本动力、内部推力和外在压力。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认知和处理“两制”关系应注意把握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可持续“两制”关系,推动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同步复兴。  相似文献   

17.
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的保证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社会历史的客观必然产物,但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坚信共产主义社会一定随着社会主义发展成熟而逐步实现,从而自觉根据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而建立的一种先进制度。科学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通过新民主主义来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大胆利用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理论创新和开拓实践;科学发展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经受住考验不断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在和平发展主题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依据划线;在社会主义国家内两制并存条件下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批判借鉴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创造了前提 1. 东方落后国家是否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即已遇到的问题。 1881年2月,俄国“劳动解放社”的成员查苏利奇致信马克思,请求马克思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前途问题给予理论的解答。她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如下两点:(1)俄国农村公社是否必然灭亡?(2)资本主义是否为“世界上所有国家”所必经的阶段?简言之,就是俄国是否必须先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后才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注释164,该书第637…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对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批驳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变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是中国革命、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