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太勤 《世纪桥》2009,(14):39-42
《红灯记》是一部红色经典之作,40多年来,广为传唱,脍炙人口,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综观《红灯记》从初创的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到改编的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直到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红灯记》,  相似文献   

2.
<正>携手《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上,林默涵不仅是领导者,而且是理论家、实干家。京剧《红灯记》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的创作,就倾注了他和周恩来的大量心血,凝聚了他们的智慧。1963年2月下旬,在上海养病的江青观看了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的沪剧《红灯记》,认为不错,随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红色经典剧目,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无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堪称革命文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大凡四十开外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当年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红灯记》不但在大陆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而且对香港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红灯记》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李玉和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的故事。京剧《红灯记》在60年代初改编后不久立即脱颖而出。1964年11月6日晚,毛泽东主席  相似文献   

4.
30年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京剧《红灯记》的故事和剧中的主要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熟悉的人物,生动的情节,优美的旋律,高亢激昂的唱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但是,除了对《红灯记》的故事情节和剧中主要人物熟悉外,你可知道《红灯记》是怎样被搬上舞台,而后又被拍成电影的吗?  相似文献   

5.
华夏在线     
《党的建设》2011,(10):43-43
9月10日,由国家京剧院复排的现代京剧《红灯记》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一作为2011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参展剧目,此次复排演出全部由青年演员担当主演。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京剧《红灯记》一度风靡全国.《红灯记》属于戏曲音乐故事,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对敌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红灯记》诞生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四十开外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当年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一场戏在当时何以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出戏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笔者就《红灯记》诞生的前前后后作一披露。剧本来源和编导、演员的确定《红灯记》体裁最早来自于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1963年3月的一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将中国京剧院导演阿甲叫到自己办公室,交给他一叠稿子,以征询意见的口气说:“这是江青同志从上海拿来的,她建议改编成京剧,你看怎么样?”阿甲接过稿子翻了翻,原来是上海爱华沪剧团根据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  相似文献   

8.
1964年9月.江青交给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兼文化部副部长的林默涵一个沪剧剧本《红灯记》,建议改编成京剧。中国京剧院副院长、总导演阿甲接受了改编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上,曾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党组书记的林默涵(武平人),具体领导了京剧《红灯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及《东方红》的创作。一、周恩来:《红灯记》,我叫林默涵来抓,如果他抓不好,我亲自抓这部抗战题材的作品,以一盏红色的号灯贯串全剧,生动描写了东北异姓一家祖孙三代为了抗战和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特别是塑造了李玉和勇敢顽强、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剧中  相似文献   

10.
第一,海伦作为北满抗联部队西征的目的地,是《红灯记》创作的历史背景。沈默君曾经说过,《革命自有后来人》的历史背景就是北满抗联的西征。1938年初,北满省委开始组织抗联主力部队西征,到1938年底,北满抗联主力部队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都先后到达海伦地区,完成了战略转移。艰苦卓绝的西征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部队的战斗故事,有地方党组织和群众支援抗联的故事,也有地下交通员的故事。《红灯记》所描写的就是发生在西征期间,抗联地下党、游击队和交通员的英雄故事。海伦作为抗联西征的目的地,是敌我双方激烈斗争的旋涡,英雄事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重说样板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乃至世界的戏剧艺术发展史,“样板戏”一词绝无仅有。它的最早出现,是在1965年的3月。 1965年2月,中国京剧院一团携京剧现代戏《红灯记》南下,从3月12日起,开始在上海演出。这出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精湛的现代戏,立刻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各种赞美以《红灯记》为代表的现代戏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3月16日的《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认真向<红灯记>学习》,其中首次出现“样板”字样。文章说:“看过这出戏的人,深为他们那种战斗的政治热情和革命的艺术力量所鼓舞,众口一词,连连称道:‘好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1994,(1)
样板戏作者今何在"文化大革命"中,8个"样板戏"垄断我国文艺舞台达10年之久。近年来,《沙家浜》中的《智斗》偶有演出.其他几个戏,则大多已寂寂无闻。这些"样板戏"的几个主要作者近况怎样?《红灯记》是根据上海爱华沪剧团同名沪剧改编的。此剧作者翁偶虹有五...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5,(2)
<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部电影《自有后来人》,在全国放映后好评如潮,后来被改编成现代京剧《红灯记》唱遍全国。然而,直到现在还有人不知道《红灯记》的原作者是谁?而当年每次演出都说是"集体创作"。随着历史的烟尘渐渐散去,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在渐渐浮出水面。上世纪50年代末,铁道兵农垦局所属850农场接纳了包括吴祖光、艾青、沈默君等文化名人。沈默君是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创作室著名的电影剧作家,他的电影作品《南征北战》、《渡江侦  相似文献   

14.
第五节 痛丧子 忍断亲情 《红灯记》拍摄成功 彭勃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他顺手抓起话筒。一个江西口音很重的男子声音传来:“彭勃同志吗?我是刘贤权,请你立即到我这里来接受任务。” 刘贤权当时是铁道兵部队司令员,又是国务院文化组负责人之一。彭勃调八一厂后,和他打交道不多,相互也不太熟悉。今天,他直接打电话找彭勃去接受任务,估计来头不小,任务不轻。 彭勃来到铁道兵司令部。刘贤权对他说:“江青同志指示,把拍摄样板戏《红灯记》的任务交给你们八一厂。这不仅是八一厂的光荣,也是解放军的光荣。任务重…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文艺舞台百花凋零,只有《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戏”独霸舞台。以这些样板戏为题材摄制的舞台艺术片,成为充斥中国大陆银幕的绝对主角,在全国城乡反复上映,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74年6月江青的小靳庄之行,新华社记者陈大斌随行。《百年潮》第三期刊登了他的追忆文字。1974年6月22日上午,小靳庄社员“评法批儒汇报会”开始。女社员于瑞芳汇报之后,要唱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铁梅的一个唱段,  相似文献   

17.
阿甲(1907--1994),原名符镇宝、符律衡。中共党员,中国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导演。1938年到延安,1942年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编、导、演的艺术实践,是当代戏曲导演的标志性人物、探索京剧现代戏的突出代表,也是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第一改编者和导演。为京剧表现现代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说“欲”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样板戏”《红灯记》中鸠山劝降李玉和的一句台词,此话乃至理名言,但在现代中国的普及却是日本鬼子鸠山的“功劳”。后来常用这话为自己或他人狡辩。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加深,对“为己”才有了新的理解:什么东西都有个度,象果子,没成熟是...  相似文献   

19.
大凡如今45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白毛女》并不陌生。它是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齐名的革命样板戏。在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中,江青过问得最少的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可是,她不“问”则已,一“问”惊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漠不关心江青对舞剧《白毛女》无兴趣《白毛女》最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原型是四川的宜宾地区的一个高山上的农民妇女。早在60年代初期的  相似文献   

20.
说到京剧《红灯记》,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钱浩梁。钱浩梁不仅在最后的电影定型版中饰演的李玉和,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是除李少春外,最早扮演李玉和的演员。在京剧界,钱浩梁确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演员,因为他曾经成为江青搞样板戏的得力助手。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钱浩梁的经历,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年轻成名,文革红人,年老磨砺,重返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