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台湾经济的发展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对岛内政局,进而对两岸政治关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现阶段台湾经济正处于转折性变化时期,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将首先阐述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评估未来几年台湾经济发展可能的走向,最后分析这种走向对两岸关系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艳 《台湾研究》2011,(3):29-33
受两岸关系历史和台湾现实政治的影响,国家认同逐渐演变为台湾社会分歧最为严重的问题。随着时间与形势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相较之前同一世代内部分歧显著而言,当前台湾“年轻世代”的国家认同对象渐趋一致,逐渐从“中国认同”转为“台湾认同”。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迈向快速发展阶段,民众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兴起,要求民主权利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蔓延至亚洲,面临内外多重压力的台湾当局,不得不顺应潮流进行“政治革新”,逐步开启民主化的进程。从1980年代末迄今20多年时间里台湾“民主化”取得了备受关注的重大进展,但也出现了“台独”思潮泛滥、民粹政治以及形式民主等异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台湾民主的品质,也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制造了新的障碍。台湾只有走出意识形态左右的负面选举的迷思,才有望提升民主政治素质,培植台湾社会乃至两岸共同的价值认同,促进台湾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李秘 《台湾研究》2010,(1):7-11
随着台湾政局变化和两岸“三通”实现,两岸关系正在步入和平发展期。这一和平发展期与过去30年两岸交流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还是在交流模式和动力机制上有所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动力机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文生 《台湾研究》2008,(5):18-21,59
两岸关系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国共两党关系长期以来是两岸关系的主体和核心。2000年,随着台湾政局的发展,国民党失去了台湾的执政权,也丧失了大陆政策的主导权。2005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岸政党交流,两岸政党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两岸政党交流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使得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加速发展,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建立与巩固,传统安全因素即政治与军事对于两岸关系的威胁逐渐淡化,但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如跨境犯罪、传染疫病、重大事故、恐怖主义等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上升。两岸应当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合作,强化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控制能力,优先解决和防范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两岸关系的重大冲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8.
《台湾研究》2015,(1):15
编者按:2014年底的台湾"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空前的惨败而收场,多数论者对这一结果的基本解读是: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大幅改写,民进党已完成"地方包围中央"的准执政态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复杂的挑战。迄今,岛内政局仍处在选后的震荡之中,大陆方面在平静面对选举结果的同时仍然保持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既定步伐,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亦异乎寻常的理性,对台政策似乎并未受此选举影响。如何更深入地剖析选举的结果及其对台湾政治社会和两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湾社会“统独”意识消长成因及发展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社会存在的“统独”意识是构成岛内“统独”矛盾的要素之一,而“统独”矛盾的变迁既是观察台湾民意走向及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考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长期趋势时不得不深人研究的一个课题。台湾学者施正锋援引西方政治学的解释也认为,意识的产生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原生论认为人群的集体认同建立于有形文化或是自然的生物特征上;结构论认为集体认同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满自身在政治权力、经济财富或是社会地位上的分配不公,而血缘或文化的特色只是精英进行政治动员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经过10余年的紧张冲突尤其是陈水扁当局“法理台独”的冲撞,两岸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台湾更是在低谷徘徊的两岸关系中受损严重。在此同时,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得到加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牵引,台湾新任领导人采取了与以往几任台湾主政者不同的两岸政策措施,两岸关系出现了良性动态发展之势。然而,两岸关系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存在的问题与隐忧难以忽视。本文拟就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原因、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隐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彭维学 《台湾研究》2006,(6):29-32,40
1996年以来的10年,两岸围绕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大陆坚定地捍卫一个中国格局。两岸政治关系震荡倒退,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政冷经热”、“官冷民热”的矛盾更加突出。总体上,有利于“反独促和”的积极因素显著增强,“反独遏独”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两岸关系总体上朝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发展。回顾过去10年来两岸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因素的变化,对于预估两岸关系走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台湾研究》2012,(5):6-10
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两岸关系的发展历来受到国际环境的重大影响,因此本文拟从新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全球战略格局、台湾问题主要博弈方和台湾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对比状态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试图评估国际和地区格局调整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修春萍 《台湾研究》2006,(5):8-11,17
台湾问题是一个有着复杂国际背景的中国的内政问题,它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但它的产生、延续与国际因素密切相关。现阶段两岸关系的发展,以及将来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中国大陆因素以及台湾岛内因素的发展变化.但囿于历史和客观现实等原因,国际因素在其中的影响也难以忽视。台湾问题中国际因素存在的形式、程度以及影响的大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力量对比的改变和形势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对现阶段两岸关系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所不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为建构的一种更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价值、台湾利益、台湾优先的一种社会政治意识,也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识”。其对当今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的深刻影响所及,直接牵动着台湾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投票一向是岛内外“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实现“独立建国”。2003年5月开始,在选举的需求及竞选活动的刺激下,公投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一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禁忌与内外环境限制,使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公投立法”并举办“320公投”。岛内公投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对岛内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而且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威胁,成为两岸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谢郁 《台湾研究》2004,(1):7-11
2003年台湾蓝绿两大阵营围绕2004年选举展开了殊死的争斗,选情异常激烈,政争持续不断,选举成为全年政局发展的主轴和岛内各种政治势力矛盾斗争的焦点,牵动了台湾政局的走向及各政治势力的消长,并已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初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台海形势中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性因素在增长,总体看,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陆,发展态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有利。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并不甘心,随着岛内政治局势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2007年底第七届“立法院”的选举与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召开,台湾岛内以“法理台独”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台独”活动也将愈猖狂,“台独”活动在未来两年内铤而走险可能性不小。  相似文献   

18.
马英九上台后根据台湾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局势的变化,一改陈水扁时期以分裂国家为目的的攻击性“烽火外交”、“金援外交”政策,提出两岸“外交休兵”,实施“活路外交”新策略,重建了台美互信,稳定了与“邦交国”的关系,前“副总统”连战参加了APEC会议以及台湾60年来首次成为WHA观察员等等利好因素均显示出马“活路外交”策略实施以来的“成果”,但“活路外交”本身的问题和隐忧仍然存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英九当局“活路外交”的理念与内容、目标与实质.直面“活路外交”未来发展中的障碍,预测“活路外交”策略的今后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为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了解和掌握台湾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的台湾民意为探讨内容,力图通过对涉及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的内涵与特点、影响台湾民意的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探寻建立两岸民意的沟通与共融之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正在不断形成,两岸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但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仍然是考验两岸关系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事实上,虽然马英九上任后台湾当局不再提案“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