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1年11月至1940年2月期间,参与领导了东北抗战,努力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七大路线,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路线,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抗日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共产党早期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和共产国际及苏共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周恩来长期作为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三次前往苏联,参加相关会议及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等。在三次赴苏期间,他无论是对中共六大的召开还是和共产国际及苏共交流联络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928年5月至10月:第一次赴苏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因国内白色恐怖严重,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举行。5月初,周恩来化装成商人,历尽艰辛,前往  相似文献   

3.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延安的中共领导下的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帮助中共渡过难关、成长壮大、发展势力,从而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有利于苏联利益是此期间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共援助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共产国际十月来信发出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可以说明十月来信对中共的策略指导确实发生了转变,转向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方向上来;但这并不能说明是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最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因为从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及时间上看,在十月来信和1930年5月斯大林与周恩来谈话之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就已初步形成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5.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关系,主要是指抗战爆发前后至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这一时期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战积极支持,大力援助,多次发表宣言、声明,号召全世界共产党人和劳动群众,用各种方法支援中国抗战。但从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战的指导思想来看,其右倾观点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不相信我党领导的抗日力量,而把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蒋介石,认为蒋介石不仅拥有强大的武力,还有英美的支  相似文献   

6.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中国革命的前途。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比大革命时期要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在这个时期中,作为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周恩来不仅在思想上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实践中为争取革命领导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周恩来对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思想和实践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全民族抗战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与壮大,全国党员人数从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后的120多万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作为八路军第129师政委和中共太行分局书记、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对这一时期党的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潘汉年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表现有:作为红军方面全权代表同粤军陈济棠部进行秘密谈判,为中央红军长征达成了"借道"协议;受命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及红军长征情况,争取了共产国际、联共(布)对遵义会议的肯定与支持;把共产国际的重要指示及精神带到中共中央,推动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根本转变,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性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支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对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形成、国共合作抗战实现后,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对中共统一战线工作继续进行了较多论述、指导和帮助,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出过重要政策指示和建议,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实践运用。季米特洛夫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期维持和发展看作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将其置于共产国际当时关于中国政治问题的首要地位。他多次预估到国民党内的反共投降危险,提出的诸多政策性看法和建议对中共采取正确应对策略,回击国民党内部反共投降派,维护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大局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历史紧要关头,他力避抗战统一战线破裂,中共对其意见和建议择善而施,对维系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性建议和指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6,(10):10-1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当我们在缅怀和颂扬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众多英勇的红军将士并追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时,有一人不能忘记,他就是在长征中为维护党的团结、争取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立了大功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肩负重任历尽艰险从苏回国寻找中央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中断,失去了联系。虽然陈云于1935年6月受党派遣退出长征并转道上海于8月抵达莫斯科,使得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一些情况,但由于和我党没有建立起通讯联…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既未留苏学习过,也未赴苏拜访过斯大林,与共产国际交集不多,对共产国际所知有限。然而,出于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却较为了解,并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苏区内受到排挤时,对毛泽东另眼相看。毛泽东在指挥作战上有丰富经验1930年5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斯大林不止一次地与中共驻共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苏联情报机关在上海活动时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关系,它们主要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服务,同时也给予中国共产党很多帮助,包括传递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信息,为中共提供军事情报,向中共交付援助经费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红岩     
<正>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扎重庆,结庐红岩。他们始终高举抗战、民主两大旗帜,广泛开展抗日宣传,为维护国共合作局面,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战民主运动的发展,提高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威望及世界的影响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风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期间创造了很多奇迹,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军队党的生活》2010,(8):82-82
1924年5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开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仿效苏联红军的组织原则,黄埔军校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共产党人周恩来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担任过政治教官,领导过政治工作。中共广东区委在校内建立了秘密的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直属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当时的部长是周恩来)领导。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活动经费极其匮乏。在此期间,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通过各种渠道筹措部分经费,共产国际也给了必要的资金援助。这些经费使中共上海发起组得以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世界大的范围内考察,明确提出"抗战的外交"的思想.在实践上,则联合苏联,争取英美,团结各反法西斯国家和民族,在抗日斗争中相互合作和支持,争取和团结一切国际友好人士对敌后抗战的支持,推动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延伸,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国民党顽固派利用此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不仅在舆论宣传上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而且还采取军事行动妄图攻击延安,叫嚣"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攻击态势,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在对客观形势进行正确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并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讲明了共产国际解散的基本情况、历史原因及影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团结一致为争取抗战胜利奋斗到底的决心。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造谣和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有力措施,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主义本质,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和军事斗争,成功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集中力量进行党内教育和整顿,提高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加强了党在思想和组织上的凝聚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红岩书笺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一群共产党人抖落黄土高坡的尘土,带着楚天江水的烽烟,进驻重庆,结庐红岩,为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历时八年的工作生活中,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留下了大量的书信、题词、演讲稿、便笺、赠言、诗文、电文等"红岩书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援华会、保卫中国同盟在美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支持下相继成立。中共与保盟、美国援华会通过不断探索,合力编织国际协作网络,打通信息与物资渠道,创立多家国际和平医院,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医疗援助。1942年以后,抗日根据地的外国医生定期撰写、发送医疗情况调研报告,国际援华机构得以对根据地的医疗项目执行情况作出客观绩效评估,帮助中共建立了坚持抗战、实干清廉的良好国际形象。中共与保盟、美国援华会关于医疗援助的互动过程是抗战时期中共成功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